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文言文连谓、谓词性联合短语
1文言文连谓、谓词性联合短语目录:1、连谓短语:……………………………………………………………………………………………………12、谓词性性联合短语:……………………………………………………………………………………………4连谓短语和谓词性联合短语都是多中心短语,它们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有序的,而后者是无序的。有序反映的是在多中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无序则表示多中心的词语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别。由于事物之间存在差异是绝对的,无差异是相对的,所以连谓短语远比联合短语常见。一、连谓短语在连谓短语中,词序上的有序主要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关系,一种表现在句法结构上,另一种表现在语义关系上。句法结构上的不同是说,谓词性词语的有序反映了谓词性词语在结构上有简单和复杂的不同。从谓词性词语的构造上来看,带有较复杂宾语的动词性词语,通常要放在连谓短语的后面,不能放在前面。语义关系是说,谓词性词语的有序反映了行为活动的时间性。这种时间性最常表现为先后关系,就是说,在连谓短语中,常是先发生的行为先说,后发生的行为后说。从时间性来看,连谓短语很少有时间上的逆向叙述,即后发生的先说,而先发生的反而后说。连谓短语中的时间性有时也表现为同时关系。同时关系是说,连谓短语所表述的行为是同时发生的。这种同时关系在语义上常表现为一种修饰关系,前边的词语常修饰后边的词语,后边的词语往往是语义的重点。根据是否使用连词,连谓短语又有不用连词和使用连词两种类型,以下分别介绍。1、无连词连谓短语不用连词的连谓短语有两种常见类型,一种是单个的动词加动词性词语,另一种是动词性短语加动词性短语。1)单个动词加动词性词语○1在所有的动词中,“曰”最常处在其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构成连谓式,这种连谓短语的词序,主要反映了谓词性词语的结构上的不同,由于“曰.”后有长短不同的引语,所以它通常处在连谓短语的后面。“曰.”前最常出现的单个动词是“对.”;“对曰..”常表示卑对尊回答问题,有时也可以表示身份平等的人之间回答问题。例如:○《战国策·秦策二》: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本例中的连谓短语是动词加动词性词语,其语义中的君臣关系是卑对尊的回答。○《晏子春秋·外篇》: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晏子对曰.:“有。”(景公问晏子说:“天下有极大的东西吗?”晏子回答说:“有”。)2本例中的连谓短语是动词加动词性词语,其语义中的君臣关系同样是卑对尊的回答。○《韩非子·喻老》: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子夏碰到了曾子,曾子说:“你怎么胖了?”子夏回答说:“思想斗争胜利了,所以胖了。”)本例中的连谓短语是动词加动词性词语,由于子夏和曾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比曾子小两岁,两个人的身份基本平等,这里的“对曰”不是卑对尊的回答。注意1:除了“对”之外,“曰”前常出现的动词还有:告、辞、谏、问、命、怒、请、叹、呼等。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一年》:重馆人告曰.:“晋新得诸侯,必亲其共。”(重地宾馆里的人告诉他说:晋国新近得到许多诸侯国家为盟邦,必定亲近恭顺他的人)○《国语·吴语》:包胥辞曰.:“不知。”(包胥推辞说:“不知道。”)○2在单个动词后加动词性词语这种形式中,运动动词,尤其是不及物运动动词最常构成单个动词加动词性词语的连谓形式。在这种连谓式中,大多表现为时间性上....的先后关系。其中“来”、“出”最常这样用。注意1:“来”后最常用的动词是:聘、朝、奔、归、告、逆、求、盟、讨等。例如:○《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华定来聘.。(夏季,宋国的华定来鲁国聘问)○《史记·周本纪》:十二年,鲁武公来朝.。(十二年,鲁武公来朝拜)注意2:“出”后的常用动词比“来”要少,主要有:奔、曰、见等。例如:○《吕氏春秋·察微》:昭公惧,遂出奔齐..。(昭公害怕了,于是逃亡到齐国。)○《左传·昭公元年》:饮酒乐,赵孟出曰.:“吾不复此矣。”注意3:“入”、“往”等后面加动词性词语,也较常构成连谓式。例如:○《战国策·赵策三》:虞卿闻之,入见王..。○《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注意4:由单个动词与其他动词性词语组合而成的连谓式,当然不止以上所举这几个动词,但远不及以上述动词常见。以下是由其他单个动词与动词性词语组合而成的连谓式。例如:○《左传·成公二年》:楚师及宋,公衡逃归.。(楚军到达宋国,公衡逃了回来)○《史记·苏秦列传》:坐者皆起再拜.。以上是由“逃”、“起”与其后动词性词语构成连谓短语。注意5:构成连谓短语的两个动词有时可以带同一个宾语。例如:○《史记·乐毅列传》:乐毅攻入.临淄。本例中的动词“攻”和“入”的宾语都是临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3本例中的动词“收”和“取”的宾语都是荥阳。2)动词性短语加动词性短语注意1:在由动词性短语加动词性短语构成的连谓式中,最常见的仍是由“曰”带引语宾语后组成的短语。“曰”前常出现的动词性短语有:闻之、言于、有言、有之等。例如:○《礼记·檀弓上》: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注意2:由动词性短语加动词性短语构成的其他连谓短语也常见,这样的连谓短语最常见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也可以构成同时性的修饰关系。例如:○《左传·僖公三年》:冬,公子友如齐莅盟..。本例中的动词性短语加动词性短语构成连谓短语,动词“如”与动词“莅”是先后关系。○《史记·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本例中的动词性短语加动词性短语构成连谓短语,动词“买”与动词“烹”是先后关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本例中的动词性短语加动词性短语构成连谓短语,动词“张”与动词“叱”是同时性的修饰关系。注意3:如果连谓短语中有不止两个动词性词语,就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例如:○《史记·项羽本纪》:项庄拔剑起舞..。本例中的动词性短语“拔剑”加动词性短语“起舞”构成的连谓短语,而后在下一个层次中“起”和“舞”再构成连谓短语。2、有连词连谓短语由于有连词,这种连谓短语中所包含的关系,与没有连词的相比,其间或多或少地有些差异。连谓短语中最常使用的连词是:而、而后、以、则等。1)用“而”连接的连谓短语,在表示先后关系时,还可以进一步从逻辑的关系分析为“顺承”和“逆承”两种。顺承是说,“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从语义上看,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在情理之内的发展,其间不包含有转折关系。逆承则是说,“而”所连接的前后两个部分,从逻辑上看,包含有转折关系,在这种逆承关系中常用否定副词“不”例如:○《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本例中的动词“望”与动词“还走”,是顺承的先后关系。○《战国策·秦策二》: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本例中的动词“召”与动词“告”是顺承的先后关系。○《庄子·大宗师》: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本例中的动词“亡”与动词“失”是逆承关系,在“而”后使用“不”。○《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本例中的动词“恤”与动词“徇”逆承的先后关系,在“而”前使用“不”○《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本例中的动词“知”与“愠”是逆承的先后关系,在“而”的前后都使用了“不”。由上可见,无论是顺承还是逆承都是先后关系。4注意:连词“而”前后动词性词语的修饰关系。例如:○《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本例中“倾耳”与“听”虽然具有同时性,但“倾耳”修饰“听”,前者对后者具有修饰性。○《孟子·万章上》:舜南面..而立。本例中“南面”与“立”虽然具有同时性,但“南面”修饰“立”,前者对后者具有修饰性。2)“而后”通常连接先后关系○《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战国策·赵策三》:王入秦,秦留赵王...而后许之媾...。3)由“以”连接的连谓短语,先后关系和修饰关系都比较常见,在“以”表示先后关系时,后面的行为常是前边行为的目的、结果。例如:○《论语·子张》:君子学.以致其道...。本例中的“以”后的部分是目的。○《公羊传·僖公二年》:虞公不从其言,终假之道...以取郭..。本例中的“以”后部分是结果。注意:“以”表示同时关系时,前面的行为常是后面行为的方式、手段。例如:○《左传·哀公六年》: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本例中连词“以”的前部分是方式,而后面部是结果。○《左传·定公五年》: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本例中连词“以”前部分是手段,而后部分是目的。4)“则”通常只表示先后关系,它所表示的这种先后关系,往往表现出时间上的紧承,有时是事理上的紧承,这种紧承中还常包含有假设的关系。例如:○《战国策·秦策三》: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本例中连词“则”所表示的先后关系,不但是时间上的紧承,而且还包含有假设的关系。○《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本例中的连词“则”所表示的先后关系,不但是整理上的紧承,而且还包含有假设关系。二、谓词性联合短语谓词性联合短语也有不用连词和使用连词两种类型。1、在不用连词时,谓词性联合短语大多有词汇化的趋势,所以有的学者它们归入复音词。我们仍把它们放在联合短语中。这种联合短语大多是无序的,两个谓词调换位置后,短语的基本意思不变。例如:○《庄子·在宥》:出入无旁,与日无始。○《庄子·庚桑楚》: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战国策·魏策一》: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战国策·赵策四》:曰:“日食饮得无衰乎?”以上四例中的“出入”、“饮食”可以前后调换,类似的短语常用的还有:斗争、争斗、服从、从服、困穷、穷困、计算、算计、讴歌、歌讴、整齐、齐整、悲哀、哀悲、危险、险危、诛杀、杀诛、议论、论议,等等。5注意:另有少数联合短语,其中谓词的位置比较固定,一般也并不调换位置。这种短语虽然通常也不调换位置,但两个谓词之间并没有连谓短语中的那种先后关系或修饰关系,介于联合短语与连谓短语之间,我们还是把它们归入联合短语。例如:○《左传·定公五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本例中的“哀乐”一般不倒过来说成“乐哀”,但这二者也没有先后或修饰关系。所以不必调换位置。○《国语·楚语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本例中的“高下”一般不倒过来说成“下高”,同样“晦明”一般也不倒过来说成“明晦”,它们之间也没有先后或修饰关系,所以不必调换位置。2、使用连词“而”、“以”、“且”、“且……且……”、“与”等也能构成谓词性联合短语。注意1:“而”可以表示递进、并列,有“而且”、“和”等义;“以”主要表示递进,有“且”、“而且”等义。例如:○《左传·哀公八年》:吴轻.而远.,不能久,将归矣。本例中连词“而”表递进,有“而且”的意思。○《墨子·尚同上》: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本例中的连词“而”表并列,有“和”的意思。○《史记·张仪列传》:主明.以严.,将智.以勇.。本例中的连词“以”表递进,有“而且”的意思。注意2:“且”、“且……且……”常表示递进,有“并且”、“既……又……”的意思,还表示同时进行,有“边……边……”的意思。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本例中的连词“且”表递进,有“并且”或“既……又……”的意思。○《孟子·滕文上》: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各类工匠的工作,本来就不能一边耕种又一边操作。)本例中的连词“且”表同时进行,有“并且”的意思。注意3:“与”通常表示并例,有时也可以表示递进。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本例中的连词“与”表并列,有“并且”或“和”的意思。○《韩非子·解老》: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本例中的连词“与”表递进,有“而且”的意思。
本文标题:文言文连谓、谓词性联合短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5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