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浅谈印象派画家梵高及其作品中色彩的运用》
《浅谈印象派画家梵高及其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摘要:印象派(Impressionism),是于1860年代法国展开的艺术运动。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印象派历经三个阶段: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他们在色彩上发展革新,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代表,创作了《向日葵》、《吃土豆的农民》、《星空》等一系列著名画作,他在色彩运用方面也别具一格。关键词:印象派梵高色彩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印象派,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与当时的学院派风格迥然不同,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艺术家们专注于光的绚丽和色彩的斑斓,用丰富的色彩、细腻的情感表现真实美丽的大自然,描绘的多是世俗生活和普通人物,从画家对生活的自我感受出发,外出郊游、田野、咖啡馆、农夫农妇等都出现于他们的作品中,正如雷诺阿所说“在阳光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贫穷的乞丐是平等的。”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善于捕捉瞬间的景象,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捕捉不同阳光下色调的美,以感性为出发点,忽视物体的造型写实,主要用光线和色彩表达瞬间的印象。他描摹人世间的市井百态,画面常常描绘广袤的田野、平凡的农夫、向日葵、鸢尾花···他运用自然光、力求画出主观感受,强调个人风格,使他的作品融入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狂野的激情。文森特-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是欧文斯通写的前言。他曾给梵高写过一本传记。书名是《渴望生活》。这个荷兰画家因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后开枪身亡。他在阳光充沛的田野上,对着自己的身体开了一枪,然后掩着伤口回到家里,拖了几天后死去。在他弟弟提奥的怀里。梵高一生穷困潦倒,只有提奥支持他的绘画。提奥定期给生活窘迫的梵高汇钱,让他能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继续创作。梵高则不断地写信给弟弟,告诉他自己创作的过程,对生活的信心和绝望。“为了忘掉忧虑,我躺在一棵老树干边的沙地上,画这棵老树的素描。我穿了一件亚麻布上衣,叼着烟斗,望着深蓝色的天空,望着沼泽和草地,这使我快乐。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十九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里,梵高是一个另类。他的画有点类似儿童的创作,线条和色彩大胆纯粹,醉心于风景,植物和贫苦大众的描绘。鸢尾花,向日葵,星空,麦田,苹果园,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农民,拾麦穗的妇人。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都以独特的方式燃烧着它的生命力。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些静物。它们是凄艳的生命。没有一个画家的用色,会像梵高这样浓烈,明亮,无法控制般的亢奋。深红,明黄,靛蓝,艳紫,苍绿。油彩有时候以凝固状态出现在画布上,无法稀释和抹匀,好像一颗被揉搓的灵魂,把暗红的鲜血喷射在包容着无限向往的空白上。危险天空下的麦田。一种骚动激越的情绪纠缠在压抑而明丽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气息扑面而来。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风。是灵魂无法突破的孤独。于是,他向自己开了一枪。1890年7月29日凌晨1时30分,文森特-威廉-凡高在他至爱的兄弟提奥的怀抱中去世,享年37岁。“痛苦即人生”,这是凡高最后的遗言。梵高那勇气十足的笔法,奔放的、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不受理性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梵高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可调和的斗争。《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他画《向日葵》时,精神异常激动,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就像阿尔的阳光,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来的光芒一样,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耀眼的黄色充斥整个画面,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这是梵高的代表作,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画面上,浓重跳跃的金黄色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粗犷奔放的笔触表露着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画家用颤抖、飞动的笔触和欢快的色彩来描绘这象征光明的花。在他看来,黄色是阳光、友情、希望的象征,追逐像太阳一样盛开的黄色向日葵正符合他的理想——对阳光的追求、对生活和感情的渴望。这种花是阳光和生命的象征,也是内心翻腾的火热感情的写照。《星空》是1889年6月,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感情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形如火焰的柏树,夜空中象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一团团夸大的亮白的星光,以及醒目的橙黄色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也许象征着他自身的挣扎与奋斗。在这幅画中,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像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狂的幻觉世界。梵高短暂的一生一直与苦难相伴,而他最终掌握自己命运的方式,竟然是令人扼腕叹息的自戕。敏感和激情的气质使凡高在社会中屡屡碰壁,而这种失败的痛苦又成就了他艺术的辉煌----近两千幅作品熠熠生辉,表现派也由此发端。凡高一生追求真实,追求简朴,他用强烈的色彩,奔放粗犷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他的一个渴望精神创造的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注入画面,用激越的笔触将对象加以适当的变形,这使得他笔下的世界如同猛烈燃烧的火焰。凡高履行了做人应当恪守的原则,那就是对自己诚实。他的疯狂和自杀,丝毫无损于他纯洁的精神。“文森特-凡高全部作品的特点,在于极度的力量和粗犷的表现。在他对事物根本特性的绝对肯定中、形式通常的轻率简化中、面对面注视太阳的傲慢愿望中、以及他的描绘和色彩的热情中,显露出他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一个男子汉,一个敢作敢为者----有时粗野,有时天真的幼稚。-----奥利埃评《孤寂者》。时代塑造了特定的画家,画家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发展到十九世纪的产物,他们上演了一场绚丽的色彩革命,而梵高无疑是后印象派中一颗耀眼的流星,他流畅奔放的线条、温暖绚丽的色彩及独具生命色彩的笔触,既是对现实情境状态的再现,又是艺术家生命永恒延续的写照。参考文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保罗·史密斯著。张广龙译。印象主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吴甲丰。印象派的再认识。三联书店,1980年版周时奋。《梵高画传》。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07
本文标题:《浅谈印象派画家梵高及其作品中色彩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3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