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构成备课笔记续论一构成的含义构成(construction)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曾解释为“形成”和“造成”。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为的创造。而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广义上,其意思与“造型”相同,狭义上是“组合”的意思,即从造型要素中抽出那些纯粹的形态要素来加以研究。生活为依据,只是更强调人类意志,更强调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和作用而已。二.构成的起源在设计史和近代造型史上,设计和造型两者无论从成员上还是从造型观念上看,都是相互交叉、错综复杂的,原因在于,它们都以造型为依归,都以创作冲动为共同的感觉表现。勿需讳言:形态构成发端于造型艺术运动的构成主义并以包豪斯为滥觞。然而,正像现代艺术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几百年的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一样,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的发端也可以追溯到上一世纪。自19世纪70年代印象主义开始把色彩还原为纯色的组合以后,又由塞尚提出了“所有的形体都是由柱体、圆球、方体、锥形等四五个基本形体构成的”的理论,干是,艺术由对自然物象的摹写发展成与自然平行的和谐体,造型语言彻底地独立了。色彩、线条和量块具有了自己的性格,而不必靠它们所描述的物体来与观赏者交流了。系统地阐述构成主义思想体系的是阿列克赛·甘(AlekseiGan989-1942)1922年的小册子《构成主义》他说:“构图、质感和结构是构成主义的三个原理。构图代表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和视觉造型的统一;质感的意思是材料性质和它们怎样用在工业生产上;结构,标志制作过程和视觉组织法则的探索。”包豪斯时期,构成被纳人设计教育中,在“必须面向工艺”,必须“把想象丰富的设想同技术上的精通结合起来”的宗旨下,更增强了“理性主义”的内容。同时,由于一些最激进的艺术流派的青年画家和雕刻家到包豪斯任教,使得设计开始摒弃附加的装饰,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搭配效果,发展了灵活多样的非对称的构图手法。自此,形态构成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观点。后来,随着各先进工业国的经济逐渐上升,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物质生产水平大大提高,垄断资本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大力鼓励消费,在产品上鼓吹标新立异。这种经济形势大大刺激了工业设计尤其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格罗皮乌斯等人有了较多的实际建造任务,陆续设计出了一些成功的建筑作品,并成为一代国际建筑设计大师,影响波及世界各地。而已经作为设计基础的形态构成学,自然更多地从现代建筑设计的种种思潮中汲取营养,例如:“有机性”/‘人情化”、“形与意”等等,从而发展成一种“情”“理”并重的造型理论。它虽然也和构成主义的造型运动一样不以反映现实生活为目标,但却随时准备与实用功能相结合,所以成为设计的基础。它与构成主义的区别在于各有其目的、功能和基础条件。设计,直接产生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较多地受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是技术、艺术、经济的综合表现。相对来说,造型艺术是一种“纯艺术”形式。如果以设计的观点来看现代造型艺术,即可知造型艺术从真象的表现转向于抽象的表现,是20世纪机械的发展促使人们在精神上发生变化的结果。而设计较现代造型艺术更早地采用抽象造型,那是因为经过机械生产所完成的形态,多数都不可能存在自然界那样具象的形。或者说,现代造型艺术是为了发现、追求和表现纯粹的美,而设计则必须将功能、材料、工艺、经济等必要条件直接物化为美的形与色。这种作为设计基础的形态构成,虽然不以功能作为它的直接目的,却要追究形态开拓的可能性,研究目前使用的种种材料,或研究尚有哪些新材料可供利用,利用不断发展的制造技术寻求其造型可能性,或为了使构成研究之结果能够具体兑现而怎样去改良技术等问题。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国际现代主义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构成主义的目的是改变旧的社会意识,提倡用新的观念去理解艺术工作和艺术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坚决的提出设计为社会服务。构成主义的艺术家希望通过对造型艺术的词汇和构成手法的再定义,为未来的人们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为人们揭示了一个普遍规律:视觉艺术的某一要素,如线条、色彩、形式、都具有其自身2的表现力,从而独立于世界表象的任何关系之外。马列维奇(KasimirMalevich)、嘉博(Gabo)、克利(Klee)等人,他们把最新奇的抽象艺术带入构成主义体系中来。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尤其是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雕塑的几何造形和构成形式,对二维艺术设计和建筑空间设计有很大参考价值。三构成的分类四.构成教学的目标1.开拓构思,启发独创性2.培养空间感觉和直观判断力3.发展表现技术五.构成造型要素(1)有形的要素(物质性因素)A.形态因素*形状*色彩*肌理B.条件因素*数量*方位*动静*光线C.空间限定因素点线面体空虚(2)无形的要素(关系性因素)A对象的生机B感情的活动C意义D机能构造六.造型的美——————造型必须是美的一、至美元素凡举设计都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重性格,而使设计闪烁艺术光彩的则是造型的变化。当然这种造型必须是将适用性、经济性、独创性、审美性物化了的形态,而不是只决定设计最后外观效果的某些装饰。这就是说,造型设计必须赋予形态以至美元素,还要让人感到好用、经济、新颖,不过真正实际的好用、经济,多数情况还要有工程师的配合才能取得。此外,设计哪态又都是与人发生关系的形态,自然离不开与人类生理上的联系,其中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专门有“人因工学”来研究。因此,至美元素主要以知觉,心理法则和技术条件为出发点。1.形态的本质美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常常是注重感受艺术形象及形象所体现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即侧重于对作品形态本质的审美,并且以此决定取舍。想想那些经得起反复推敲、历世隽永的作品,无一不是以形态本质色彩构成空间的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图形构成实体构成空虚构成时间的构成静的构成动的构成3美见长的。形态的本质是力象,也是事物内部诸要素的高度综合,既包括形态的美学意义与主旨思想的美学价值的有机融合,又包括作品所显示出来的意境和情趣的美。(1)力象美①反映人类本质力量的情态那么,什么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呢?自从地球上有了人,人就不满足于周围的客观存在,总是改造周围的一切以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然,作为自然的人也有“适者生存”的一面。不过人与动物不同,其“适应”也是为改造作准备…总之,向上、奋发、积极、富于理想、永不停止……是人类的本质力量,是构成为力象的至美元素。反之,那些颓废、消极、衰败的力象,就不是至美元素。②力象的单纯性和真实性力象是高度概括的形象,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态,而应是不牲被典型化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力象的真实性。因此力象须有如下特点:细节的具体性一即形象细节的刻画要有必要的具体性,达到基本的形似。这是认识论的层次,它能给人以现实感;特征的鲜明性一即事物的特征得到鲜明生动的表现,达到神似。这是美学层次,它能给人以真切感;内容的逻辑性一即情势的发展和情感的表现要符合生活逻辑和情势逻辑,达到合理。这是逻辑学的层次,它能给人以逻辑感;关系的整一性一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情感运动的协调、风格情趣的协调等等。这是心理学的层次,它能给人以有机整体的生命感;价值的协调性一即作者对形象的刻画和评价必须与社会的价值观念相适应,使观者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的感受评价的方向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要顺乎人心,符合普通的社会心理。这是历史的层次,它能给人以时代感。总之,力象的单纯性和真实性严格说来只是艺术形象的似真性、幻真性。这种似真性或幻真性促使欣赏者对艺术形象作出确认,并产生某种程度的如临其境的幻觉,因而作品就具有一定迷惑力,这种迷惑力作用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激发出欣赏者再认的快感。(2)意境美意境不是形态,是由形态诱发出来的。即诱使观赏者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进入某种境界,产生“无形的象、无声的音”。①把感情物化为形态世上一切事物无情不态、无神不形、无意不象,哪怕是一些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伯人的精神)都有其表征(心理节奏的起伏、波动和变化),这已经可以通过心电图放大显示出来。所以,感情也可以转化为对应的物体,寄寓形态之中,所谓“托物言情、情与境谐”,这是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源泉。以情感人,也是艺术的品格。那么,将何等的感情转化为形态才是至美元素呢?·情感的深沉。就是说,作品的情感内容必须是人的至性至情,而不是浮浅庸俗的滥情或弄虚作假的虚情。要表现深刻的人生体验,而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情感的丰富。人的情感,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艺术作品要充分表现出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单调的作品不能感人;·情感的辩证。艺术创作要遵循情感运动的辩证规律,表现感情的对立统一,以造成对欣赏者心灵的撞击。要表现感情的变化多姿、起伏、跌宕,层层深入、曲尽其妙;②凝缩,象征,暗示这是指情感表现要集中、形成焦点。要凝练感情,含而不露,并善于选择情感处于饱和状态的瞬间加以表现,使之产生震撼力;·万取一收。就是选用最富特征的形象或最富包容性的瞬间来表现,从而概括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这叫“取一孕万”或“收万于一\也就是说,作者不要面面俱到,而应以一当十,从局部显露整体或者采取象征借代的方法间接提示,对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即从“万”中取出“一”,用一来包容、概括“万”4·意在象中。作者将本着自己的个性、修养、经验,去审视环境现状所得来的感受,通过形态来显示,使之在情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所谓“大象无形”/‘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就是如此。形象要鲜明,但理性内容善藏不露。所以,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力求创造出最富于寓意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形象,使欣赏者去获得联想生发的广阔天地;·效果间离。采用各种艺术手段,使艺术的境界与实际人生的境界保持适当距离,造成一种审美的心理空间气氛,在欣赏者的心理上产生与实用生活间离的效果。比如以虚代实、虚实相生,造成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感觉,不仅使人“入乎其内”产生瞬间的幻觉,产生不由自主的精神陶醉,同时又让人“出乎其外”,保持某种程度的“自意识”。关于意境美,可以举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的“旱山水”为例。奥运中心一个敞开的角隅,用方砖、卵石、巨石、雕塑,创造了中国式的虚虚实实耐人寻味的园林景观。园中无水,却让人感到溪水清清。静中包含着动,卵石构成了溪水的喧嚣。园中之石,稍事雕凿,反射出人驾驭自然的意识和感情,不似自然之太湖石又胜似自然的太湖石,创造出一种清雅、淡远的意境,使人悠然神往2.形式的结构美当许多部分相互任意占据位置时,人类是不能正常感知的,这种状态就称为混乱。人类若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到不安和烦躁。因此,需要整理成容易被感知的正常状态,这就是秩序。有了秩序,才容易被感知,但容易被感知的并不等于是美的。造型中的美是在变化和统一的矛盾中寻求“既不单调又不混乱的某种紧张而调和的世界”。在充满矛盾条件的形式结构中,我们介绍一些最基本的内容。由于许多书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这里仅作一些提示。①对称与均衡在造型秩序中,最古老最普通的内容之一就是左右对称,这在自然形态(包括人类自身待人工形态中有着数不清的例证。对称的语源是希腊语的“ssmmetros”,意思是“彼此测量”。依此本意将平移、反射、旋转、扩大等进行组合形成15种对称形式均衡并不是物理上的平衡,而是视觉的均衡。视觉的均衡与力学的平衡相似却不相同:例如天平的一只盘上放着盛满清水的水桶,另一只盘上放一只同样的水桶,也盛满清水,只是水上浮着一块木块。本来两边一样重(按照浮体定律:木块排出水的重量跟这个木块的重量相等),但是有人说:“由于桶里除水之外还多了一块木块,所以有木块的一边重。”也有人认为由于水比木块更重,所以没有木块的一方更重。对于造型艺术来说,自然很重视视觉的均衡。通过视觉的均衡可以保持秩序。不过,均衡较之对称,更寻求变化的秩序。如果再经过组合(视点的停歇、方位的权衡、视觉习惯的适应),则可以在视觉世界中创造出更多复杂的均衡状态来。②对比与调和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整体时,通常处于对比关系的情况较多。对比的造型
本文标题:三大构成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18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