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1短新闻两篇内容概览本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新闻作品的样式很多,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主要有两类:新闻特写和通讯。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它不像通讯那样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是只选取全过程中最富有特征的一两个片段和场景加以描绘。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此类。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的特点是:详细深入,过程完整;生动形象、具体感人;议论抒情并用,感情充沛。《飞向太空的航程》属于这一类。《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记者以眼睛为“摄影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报道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可有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的选材和表现,而本文作者以高超的选材技巧,巧妙地抓取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以见证者与目击者的身份准确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真情实景,获得极佳的艺术感染力。《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描述了曾经是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的地方如今却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的情形,似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出。然而在这似乎平淡的事实之中,作者却以在独特环境中的见闻和感受,发现了不平静的风暴,感受到罪恶与善良的对立,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写出了没有新闻却极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篇文章,作者经过实地考察,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评点,把劳动强度重、地位低、待遇差、苦难深重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不幸遭遇公布于众,有力地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飞向太空的航程》选取了“神州”五号飞船发射这一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并依此回顾了中国的飞天梦,透露出自豪与骄傲之情,突出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神州”五号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经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人类航天史也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单元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作品获取信息的能力。2.学会区分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主观评价,据此掌握分析一篇新闻的内容结构及写作特点的方法。3.通过学习,养成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第10课短新闻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2、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23、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4、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培养爱国热情。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1.周婷、杨兴: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这四位记者通力合作,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文章,真实、准确地描绘了盛大庄严的香港主权交接仪式。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2.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1922年—2006年):美国著名记者,1922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籍。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罗森塔尔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在总部工作期间,他长期主管国际新闻报道,树立了崭新的报道风格,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撰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2006年5月10日晚在纽约曼哈顿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4岁。3.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分为14个新闻奖和7个艺术奖两类。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颁奖。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代表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该奖以约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经营者,先后买下了圣路易斯的《电讯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创立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普利策对报纸的经营与编辑独树一帜,强调报纸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普利策1911年去世,为纪念他的贡献,人们于1912年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二、背景资料1.香港回归的背景: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19世纪初期英国对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晚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基本上不进口英国的商品,且中国当时的经济基础是自足自给的封建经济,对外进口的需求很低,而在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原料的要求多,加上东方的精美廉价的物品,使其对中国的进口增加,于是在中英正常的贸易交往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而英国贸易逆差大。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地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改变扭转局势。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英国的不利地位,英商来华进行鸦片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林则徐担心老百姓受到鸦片烟毒影响,决定向清政府提议,禁止鸦片的进口。英商方面,渴望在港口加强地位,不受满清朝廷控制,因此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的爆发。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中国战败后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与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进行了多次交涉,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将收回香港主权的意愿,同时,这也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最终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记叙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2.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3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罗森塔尔是美国记者,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写下了这篇报道。这篇文章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三、文体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诸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手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进行迅速及时报道的文体。消息的特点:用事实说话;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电影“特定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2、新闻的结构:(1)标题(2)导语(副标题):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概括(3)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4)背景:是新闻的历史情况和坏境条件(5)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的语言方法练习一、字音识记紫荆(jīng)易帜(zhì)停泊(bó)超载(zài)登载(zǎi)蒙(mēng)骗蒙(měng)古婆娑(suō)噩(è)梦嬉(xī)笑撰(zhuàn)写雏(chú)菊窒(zhì)息剥(bō)夺剥(baō)皮二、词语释义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凝重:庄重。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子夜:半夜。易帜:变换旗帜,文中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引人注目:格外令人注意。惊惧万分:十分惊恐的样子。4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蔽阳光。三、词义辨析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震动: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静。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动多次。课文解析一、要点赏析(一)《别了,“不列颠尼亚”》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就是以这样一种结构组织材料的。1.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通过描述参观者参观残酷无比的德国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时的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怒,作者强烈地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表达了对死难者无比哀痛的感情,启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前五个自然段为导语部分,篇幅较长,一方面写出了奥斯维辛的现状;一方面交代了作者的情感。第六至第十六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描写参观者的情态和感受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的无耻暴行。1.理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里的否定句本文用了一连串的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了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了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个句子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值得细细体会。比如:标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否定句,类似的句子文章中又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介绍完背景材料之后,作者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第二次是结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除了呼应前文之外,还突出了文章主题。5意思是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1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