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6年玉溪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
玉溪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7.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B.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C.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固体。【答案】A【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与生活,实验基本操作。【易错点】1、对化学物质俗称的理解。2、实验基本操作的要领。【解题思路】A.碱,矾,盐就是食用碱,明矾,食盐。B.黑火药的一般配方是:硫磺、硝酸钾、碳粉。c.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必须紧贴漏斗内壁(记住要保持湿的状态),二低:滤纸边缘必须低于漏斗口,而且过滤过程中,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必须靠着滤纸,漏斗必须靠着容器壁,液体必须靠着玻璃棒缓缓流下。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或者块状固体。【解析】A.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纯碱。B.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C.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固体。8.在溶液中能共存,加OH-有沉淀析出,加H+能放出气体的是A.Na+、Cu2+、Cl-、SO42-B.Ba2+、K+、OH-、NO3-C.H+、Al3+、NH4+、CO32-D.Na+、Ca2+、Cl-、HCO3-【答案】D【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共存问题.【易错点】1、2、【解题思路】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离子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析出,则原溶液中的离子与OH-反应生成沉淀,可能存在Cu2+、Fe3+、Al3+等离子,加入H+有气体放出,则原溶液中的离子与H+反应生成气体,可能存在HCO3-、CO32-等离子,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及离子颜色的考查,选项C为易错点,注意信息的抽取和应用,题目难度不大。【解析】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加OH-有氢氧化铜沉淀析出,但加入H+没有气体放出,故A不选;B.该组离子之间加OH-不反应没有沉淀析出,能共存,但加入H+与OH-反应生成水,故B不选。C.因H+、OH-结合生成水,Al3+、OH-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C不选;D.因H+、HCO3-结合生成水和CO32-.CO32-和Ca2+有沉淀析出,但不会产生气体。9.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答案】C【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实验;实验装置的基本操作。【易错点】1、浓硫酸和Cu反应表现出强氧化性需要加热。2、酸碱滴定管的认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A、浓硫酸和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但是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需要加热,故A错误.B、注意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集气瓶中要长进短出。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错误使用了酸式滴定管,强碱要和玻璃反应。,故D错误.【解析】本题考查了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A、浓硫酸和Cu反应表现出强氧化性需要加热。B、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集气瓶中要长进短出向上排气法收集。D、酸式滴定管下端是玻璃材质,碱式滴定管下端是橡胶材质。10.2—氨基—5—硝基苯甲醚俗称红色基B,其结构简式如右所示。若化学式与红色基B相同,且氨基与硝基直接连在苯环上并呈对位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包括红色基B)可能为A.6种B.7种C.9种D.10种【答案】C【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易错点】1、根据官能团不同造成的同分异构体及官能团的位置不同造成的同分异构体来判断苯环上并呈对位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2、:同分异构体结构的关键是按“碳架结构→类别异构→官能团或取代基位置异构”顺序有序补举,同时要充分利用“对称性”防漏剔增;【解题思路】先考虑官能团异构有醚、醇、酚,属于醚时的位置异构数量:确定属于醇时位置异构数量;属于酚时位置异构数量;根据羟基的不同有2种,再考虑甲基的位置;总数=位置异构数量*甲基的位置数。【解析】先考虑官能团异构有醚、醇、酚,属于醚时,根据位置异构有2种:,属于醇时,根据位置异构有2种:,属于酚时,根据羟基的不同有2种,再考虑甲基的位置,共有6种:故选C。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ClO-+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是因为: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Cl-+ClO-=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答案】B【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移动。【易错点】1、OH造成NaClO水解被抑制。2、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题思路】A.制备消毒液,应发生氯气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B.NaClO和NaOH混合时,NaOH造成NaClO水解被抑制。C.NaClO+2HCl=NaCl+Cl2↑+H2O;两种清洁剂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D.NaClO+CH3COOH==CH3COONa+HClO【解析】A.制备消毒液,应发生氯气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ClO-+H2O.B.NaClO溶液的pH>7,水解显碱性,水解离子反应为ClO-+H2O⇌HClO+OH-,故答案为:ClO-+H2O⇌HClO+OH-;但是本题目中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所以这个碱性应该是由于NaOH造成,NaClO水解被抑制。C.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反应式NaClO+2HCl=NaCl+Cl2↑+H2O;两种清洁剂混用会使有效成分减少,同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使人中毒.D.明矾加到水中可以吸附不溶性杂质,白醋加到消毒液中,发生反应:NaClO+CH3COOH==CH3COONa+HClO,次氯酸因为强氧化性,有消毒杀菌作用。12.化学实验室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正确的是A.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加碱溶液加热后,用稀硫酸酸化后,再检验B.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C.抑制Fe2+的水解,用稀硝酸酸化D.鉴别溶液中是否有SO42—溶液可用盐酸酸化【答案】D【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易错点】1、本题考查实验中的酸化,明确离子的性质及离子的检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盐酸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KMn04变质。【解题思路】A.检验氯元素时,在碱性条件下氯乙烷水解生成氯;B.盐酸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硝酸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解析】A.检验氯元素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氯,常用AgNO3溶液检验,但不能用硫酸酸化,否则生成硫酸银沉淀,干扰试验现象,应加入硝酸酸化,故A错误;B.盐酸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KMn04变质,酸化时,应用硫酸,故B错误;C.硝酸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硝酸酸化,应用非氧化性酸酸化,故C错误;D.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可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反之则没有,故D正确.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元弱酸酸式盐NaHA溶液中:c(H+)+c(Na+)=c(OH—)+c(HA—)+c(A2—)B.一定量的(NH4)2SO4与NH3·H2O混合的酸性溶液中:c(NH4+)2c(SO42-)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02mol/L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HSO4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Cl溶液中c(NH4+):①③②【答案】D【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的应用。【易错点】1、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2、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应用,物料守恒的分析判断。【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的水解和电离的综合分析应用,主要考查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应用,物料守恒的分析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A、根据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分析判断;B、(NH4)2SO4与NH3•H2O混合所得的酸性溶液,说明铵根离子水解显示的酸性大于一水合氨电离显示的碱性;C、依据溶液中物料守恒计算分析;D、依据除铵根以外的另一种离子的性质对铵根离子水解的影响分析判断;【解析】A.A、NaHA既能发生电离,也能发生水解,根据电荷守恒得c(OH-)+2c(A2-)+c(HA-)=c(H+)+c(Na+),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A2-)+c(HA-)+c(H2A),所以得c(H+)+c(Na+)=c(OH-)+c(HA-)+2c(A2-),故A错误;B.一定量的(NH4)2SO4与NH3•H2O混合所得的酸性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远远大于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溶液中c(NH4+)<2c(SO42-),故B错误;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存在微粒守恒:c(CH3COOH)+c(CH3COO-)=0.01mol/L,故C错误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HSO4溶液中氢离子对铵根离子水解起到抑制作用、②NH4HCO3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促进铵根离子水解、③NH4Cl溶液中氯离子对铵根离子水解无影响;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小为:①>③>②,故D正确;故选BC.26、(14分)。CO2和CH4均为温室气体,若得以综合利用,对于温室气体的整治具有重大意义。(1)已知:CO2(g)+CH4(g)2CO(g)+2H2(g)△H==+247.3KJ/molCH4(g)C(s)+2H2(g)△H==+75KJ/mol反应2CO(g)C(s)+CO2(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2)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是CO(g)+2H2(g)CH3OH(g)。压强为P1时,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bmolCO和2bmolH2,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①该反应属于(填“吸”或“放”)热反应;P1P2(填“”、“”或“=”)。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②若200℃时,上述反应经过tmin达到平衡,则该时间段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以渗透于多孔基质的惰性导电物质材料为电极,用35%~50%KOH为电解液,甲烷和空气为原料,构成碱性燃料电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以甲烷燃料电池做电源,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沉淀产生的原因是。(5)已知25℃时,Al(OH)3的Ksp=8.0×10-33。若使某铝盐溶液中的Al3+降至
本文标题:2016年玉溪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3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