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易错点合集【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BC221年):中华文明的奠基政治上: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形成;血缘贵族政治,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上: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形成文化上:从神权至上到敬天法祖,重亲情人伦的文化观形成;百家争鸣,儒学兴起2、秦汉时期(BC221年~220年):中华文明的形成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完善,血缘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大一统局面形成经济上: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租佃关系更为普遍;丝织业、陶瓷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加强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的主流;科技获得重大进步;汉字统一并简化为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中华文明的发展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民族融合成主流经济上: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文化上:佛道盛行,儒家思想受到冲击;魏晋玄学4、隋唐时期(581-907):中华文明的繁荣政治上:三省六部和科举制使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经济上:农业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发展;经济重心加速南移。文化上:儒释道并行并出现合流趋势;科技、文艺全面繁荣,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中华文明的成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文化上:理学形成;科技发展出现高峰;文艺世俗化趋势明显。6、明清时期(1368—1840):中华文明的转型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小农经济占主导;,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化上:传统文化(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传统科技集大成;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专题线索】1、中国古代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亦发展。(1)农业:采集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生产力: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从千耦齐耘到男耕女织;土地制度从公有制到井田制再到土地私有制(2)工商业:经营:从工商食官到私营发展再到资本主义萌芽城市职能从军事政治到经济,商业活动从严格限制到逐渐放开(3)政策:对内重农抑商不断发展;对外由开放到闭关。时期农业发展历程原始农业起源:社会①经济作物:最早培植水稻和粟②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③生产工具:石、木、骨器④土地制度: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夏商周奠定农业社会基础:①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②耕作方式:石器锄耕③生产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④经营方式: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形成:①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②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③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④经济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秦汉至宋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①耕作方式:牛耕普及②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③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④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曹魏时出现翻车,唐朝时创制了筒车等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①经济作物: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②土地制度: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历程及经济政策先秦手工业形成: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发明冶铁和炼钢技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商业兴起、发展: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货币;西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私商兴起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兴起秦汉至魏晋手工业发展: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和白瓷商业步履维艰: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商人经商受限;丝绸之路兴起隋唐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制瓷丝织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商业范围扩大,贸易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等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柜坊和飞钱;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繁荣。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宋元手工业繁荣:制瓷业兴盛,宋代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元代进入彩瓷时代;元代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商业打破时空,空前繁荣:商品种类繁多,城市商业发达;夜市、草市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重农抑商政策放松,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海上陶瓷之路兴盛。明清手工业辉煌与滞后: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明代中叶以后,,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继续繁荣,出现新特点:工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商品化提高;白银大量使用;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对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闭关政策,不仅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中国古代政治:权力集中,效率较高。(1)从早期政治制度到中央集权制度: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封邦建国到建立郡县、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2)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化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消弱;中央官制不断变化使皇权加强相权消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时期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制度先秦(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世官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战国至汉初实行军功爵制:按军功大小授爵。西汉(发展)中外朝制: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分割相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加强了中央集权。两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明清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宋朝(加强)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元朝(加强)一省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内阁制:明太祖废除丞相,设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强化)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为提高效率,后期设督抚。清朝(顶峰)军机处: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督抚制:主管一省或几省的封疆大吏。巡抚侧重文职、民政,总督侧重军政。备注反映皇权与相权矛盾,君主专制逐渐加强。反映中央与地方矛盾,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标准越来越公正3、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泽被四邻。(1)思想: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2)科技:领先世界到逐渐落伍。(3)文艺:从高雅到世俗;从遵法度到倡个性;从贵族化到平民化。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是仁、礼;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用,发展了孔子学说西汉改造和独尊①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主张;②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转型与成熟①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②程朱理学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成为官方哲学;③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明清批判与继承①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倡导个性解放;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的主张。时期古代科技发展历程古代文艺发展历程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①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记数法②西汉出现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奠基发展①汉字:商代甲骨文;秦篆汉隶。②文学: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赋。魏晋繁荣外传全面繁荣南北朝到宋元①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推算圆周率;②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③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④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①文学:唐诗宋词元曲②书法:魏晋王羲之;唐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楷书,张旭、怀素草书;宋代苏黄米蔡③绘画:魏晋文人画出现,,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顾恺之以形写神;唐代吴道子;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清总结落伍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②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③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承古萌新①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②清同光年间“国粹”京剧形成特点1、从内容上看,实用性强,经验总结为主,缺乏创新。2、从使用上看,服务于农耕,没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3、从分布上看,局限于农耕有关的学科,如农学、天文。1、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2、体现出平民化、世俗化趋势。【中国近代史】(1840——1949)【总体特征】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争取独立、民主的反帝反封斗争不断发展。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产生并发展;社会生活近代化。思想: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阶段特征】:1、1840(鸦片战争)——1894(甲午战争)变局与转型政治上:列强侵略,中国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人民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经济上:列强商品输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近代工业先后出现,,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经历了从地主阶级学器物到早期资产阶级学制度的发展。2、1895(甲午战争)——1912(清帝退位)危机与觉醒政治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24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