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闻学导论•姚远主讲绪论•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第一章新闻活动◎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3、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第二、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促进新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加、扩大,以及新闻传递手段的创新。第三、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决定了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亲身传播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群体传播1)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2)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介于二者之间。第二章新闻一、新闻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形式)•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实质)•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二、新闻本源•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新闻来源:记者采访他人记者现场亲眼目睹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三、新闻要素•新闻要素:who,what,when,where,why.(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1)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四、新闻类别•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硬新闻与软新闻的比较硬新闻软新闻重点在于迅速传递信息,强调时效性重点在于引起读者兴趣,情感的呼应,强调人情味写作方面,直截了当,简明不拘一格,多运用细节描写和记者的感情色彩导语写作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开门见山,一语中的不拘一格,有较大的宽容性报道尽可能的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生动活泼的文笔,写出情趣第三章新闻与信息一、关于信息(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二、信息的特点•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信息的一般特点: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2)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3)组合性。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产生新信息来。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5)相对性(不同的受众需要不同的信息)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三、信息量•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因素:1事物变动的影响力(信息量与对社会影响程度成正比)2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与变动的规模、空间成正比)3事物变动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4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与概率成反比,概率越高信息量越小)四、信息与新闻工作第一、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只能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第二、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第三、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2)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3)加强新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4)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全息报道。五、信息与客观性报道1、客观报道:就是“用事实说话”——用新鲜的事实说理。客观报道实际上是一种宣传方法,是以客观的外表掩饰主观的宣传动机。2、客观性报道客观性报道的含义: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客观性报道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可能达到的,它应该是一个永远的追求目标和一个努力方向。)3、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完整(全面):不能有意隐瞒某些材料•平衡(对等):给双方均等的表达机会。•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引语的运用:增加报道可信度•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第四章新闻与宣传第一节宣传的基本特点•宣传的定义种种: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为的技巧.所谓宣传,就是为向别人施加影响而陈述事物.宣传是一种影响意志与行动的企图.宣传是关于实施的观念和意义的通讯,它不是为了读者,而是为了通讯者利益,去达到他的某种目的.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与联系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复杂联系:尽管二者从动议、特点、只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新闻宣传出发点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者出于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归宿点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传播方式一次性的经常重复传播要求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第二节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影响因素为:WHO(宣传者)WHOM(被宣传者)WHAT(内容)WHERE(场合)WHEN(时机)WHY(动机)HOW(宣传方法)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分析一、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信任度和宣传效应成正比。二、宣传对象: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三、宣传内容:起最后宣传作用的是宣传内容。(真理与谬误、真话与假话、对受众有利与损害)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分析四、宣传场合:封闭环境下信息渠道单一,外界干扰小,宣传容易取得预期效果。开放环境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竞争性或敌对性势力都设法争取受众,取得预期效果困难。善于组织和选择场合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一环。五、宣传时机:宣传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机的不同心理状态,才能取得预期效益。六、宣传动机:动机不同,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宣传的目的要十分明确。七、宣传方法:宣传者要达到效果必须得当地运用一定的宣传手段、技巧和媒介途径。第三节宣传三元素----事、理、情•一、宣传中对事实的要求•真实性:宣传成败的根本前提。•接近性:用身边事为例证。•典型性:典型的事例能直接论证一定的观点。二、理性在宣传中的作用•一切进步的宣传,都是以光辉的思想和科学的真理来赢得人心。•理性宣传就是用理论、观念、政治主张、方针政策、伦理等向社会作广泛传播。•越是成熟的人,就越是善于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感情,驾驭自己的行动。三、情感在宣传中的作用•人的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源。•宣传工作者要尽可能动之以情,使受众的心理产生强烈震动,受到感染,和宣传者产生情感共鸣。•事实证明,带有感情色彩的宣传比理智宣传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第五章新闻与舆论西方对舆论的种种认识•是指群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美利坚百科全书•是人们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其中有一切种类的错误和真理.(黑格尔)•所谓舆论,就是愚蠢/软弱/偏见/正确/错误/固执以及报纸文章的大杂烩.(皮尔)•舆论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卡莱尔)•舆论是在报纸或会议上叫喊得最明显的每日思潮.(俾斯麦)关于舆论形成的认识•是缓慢而自然演进的结果•同一些人心目中已有的刻板成见有关(李普曼)•形成舆论的客观物质基础是人们的集体生活方式.(小野秀雄)关于舆论的功能•舆论实质上就是公共情绪•林肯:公共情绪就是一切,有之,一切皆可成功,反之,一切皆将失败.因此,铸造公共情绪的人,比那些制造法律或宣布判决的人要高深得多.•罗素:舆论万能,所有其他形式的权力都源于它.•卢梭:舆论是国家基本三大法律之外的第四种,是国家的真正法律,是铭刻在公众内心的真正的法律•新闻力量就是公众的力量.•报纸所创造出来的精神奴隶,比粗野的力量所冶炼出来的链锁还要危险.第一节舆论的定义和特点一、舆论的“四体”1、舆论的主体——公众(有共同利益、关注共同问题、有相似态度、结构松散)2、舆论的客体——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事务。3、舆论的本体——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有倾向性和评价性)。4、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以大众传播为主)。二,舆论的定义: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三、舆论的本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四、舆论的特点:1)公开性:舆论要发挥影响力,必须向社会公开传播。2)公共性:事务是否具有公共性,是舆论能否产生的前提。3)急迫性:其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广泛性:存在的范围和影响的范围都很广泛。5)评价性。舆论不是新闻报道。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做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由客观陈述、价值判断、趋势预估三部分组成)。第二节舆论的社会功能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二、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即定的公共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形式之一。三、舆论社会控制作用的表现第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针对公共事务,作为最大公共权利的国家权利成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对象,其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决策执行人物的监督上。第二、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鼓励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舆论还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四、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第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第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是正负双向的,质量存在高下之分,好坏之别。第三、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2、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3、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第三节、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第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二、反映并代表舆论——媒介扮演着公共论坛和公共代言人的双重角色。第二、引发舆论——媒介
本文标题:新闻学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33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