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银行委外提升风险偏好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指出,住户部门金融资产继续呈现理财化趋势。截至去年末,理财资金账面余额为22.5万亿元,同比增长62.3%,较上年末上升14.6个百分点;其中,个人资金余额达11.5万亿元,同比增长29.1%。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的6月期债券市场调查结果则显示,银行理财与货币市场基金仍是最受投资者偏好的产品,但偏好度分别由上期的53.3%、50.9%下降到52.5%、43.0%。“本期调查中,投资者对于债券偏好度相应提高,但对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的偏好度有所下滑,这可能源于‘小伙伴们’更看重债券收益率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而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由于收益率持续下行吸引力减弱,但仍然是最受偏好的品种。”中金公司的陈健恒等分析员指出。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近日指出,近两年,银行可以持有的非标高息资产大幅度萎缩,但涌入银行理财市场的资金规模增速甚至比之前更快,而且直到今年初,3个月期银行理财利率与回购利率之差、与定存利率之差还在扩大,究其原因,是银行变了“三个魔术”:其一,期限错配;其二,加杠杆;其三,提高风险暴露性,如在两融业务、委外业务上进行的创新。“银行理财负债端收益率下降幅度难以匹配资产端供给,甚至出现倒挂现象。规模冲动一时难以消除,银行只能提升风险偏好以提高收益率。”中金公司分析员张帅帅指出,“提升风险偏好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加配权益类和非标类资产,以及加杠杆。委外业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预计目前市场规模超万亿元。”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去年末银行理财的委外业务规模为5.17万亿元。根据申万宏源(000166)估计,银行非理财的委外业务规模为11.52万亿元,银行委外业务总体规模为16.69万亿元。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指出,大中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委外业务合作方式有所不同。“大型机构主要通过专户委托的形式。与委外机构合作时,大多直接约定固定收益率,委外机构则对收益率水平进行权衡来决定是否承接,当前主流的收益率在4%-4.5%,略高于新发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分配方式方面,主要由固定管理费用(万分之八到千分之三)与超额收益分配(超越业绩基准的收益比例的20%-40%)构成,自由度较大。”孟祥娟称,“城商行、农商行等银行委外则以投顾形式存在较多。券商作为投顾方,发出买卖指令,银行则根据指导在自己行内进行操作。2016年初的主流银行收益要求普遍在5.5%左右,另有超额收益分配部分。”根据普益标准对今年前两个月银行委外产品发行情况的统计,城商行委外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达4.55%;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商行委外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36%和4.16%;国有商业银行委外产品平均收益率最低,为3.78%。霍山米斛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文标题:银行委外提升风险偏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0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