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地球太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2)了解九大行星(3)了解太阳2、能力目标:(1)通过课前上网查找和书籍查找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活动卡中九大行星的资料表的讨论,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资料的交流和录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幻想,更好地去探索和认识地球和太阳系。二、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图1、教学设计思路:课前让学生从网上和书上查找有关地球及太阳系的内容,课上交流、看书阅读再让老师播放介绍太阳系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根据太阳系的模型,比较太阳和各行星的相对大小、离日距离等内容了解九大行星;结合太阳内部结构示意图P24,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其各部分的作用,知道太阳能来自核聚变。2、教学流程:查找资料交流、阅读、录像太阳系的组成九大行星太阳系的模型太阳内部结构示图太阳三、教学准备:1、根据所给网址让学生查阅相关内容2、准备有关太阳系的多媒体材料3、太阳系模型和太阳结构图四、教学过程复习:1、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2、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3、原子核聚集了全部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的质量引入: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对宏观世界的认识,让我们作一次太空之旅,离开地球到太阳系。(一)同学交流:关于地球及太阳系的内容同学阅读:P23P25课本内容录像:有关太阳系(二)太阳系的组成:1、太阳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九大行星组成2、地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地球有一颗卫星———月亮,直径为地球的1/4,据地球38万千米处绕地球旋转,昼夜温差达2700C。3、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4、九大行星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奇特的是土星;最美丽的是地球5、光从太阳传到地球约需8分钟;光从太阳传到冥王星约需5.5小时。(三)阅读P21活动卡,九大行星资料表讨论1、关于地球地球与太阳距离约为多少米?绕日一周的时间为多少?它表面大气层中含有一种其它星球没有的哪种气体?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表面状况中含有哪一种其它星球没有的物质?它的作用是什么?2、关于行星自转及时间九大行星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是?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自转最慢的行星是?逆向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3、分析“平均温度”和“大气(主要成分)”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4、分析行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及“绕日周期”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5、分析体积较小的五颗行星与体积较大的四颗行星(看“直径”大小),在“表面状况”上的差别是什么?6、分析金星的“年”和“日”,它的特别之处是什么?7、如你能携带无限制供应的氧气,而你有不得不迁居到另一星球上生活,你最有可能去哪一星球?原因是什么?(四)观看太阳系模型:P25练习:按活动卡要求,将太阳系模型化思考:模型为何不能再缩小十分之一?(五)阅读P24,太阳内部结构图(六)太阳1、各部分的作用核心:(约18万千米)不断进行着氢核聚变,释放出核能辐射层(约38万千米)和对流层(约14万千米):将核心的能量传到太阳表面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日珥:太阳表面有时向外喷发出的火焰似的发光气体太阳黑子群:是太阳有时出现的黑色斑点,较黑,是因为它们比周围其它部分温度低得多2、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热的气体球;是一颗恒星,直径是地球的109倍,质量是地球的33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3、太阳能的实质:原子核聚变产生核能4、太阳的温度和能量: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0C,表面温度高达60000C;传向地球的光和热,约有80%到达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吸收和反射),但它却是地球上最基本、最主要的能量来源。5、太阳系的直径:可达3.4万光年五、课后反思1、有关太阳系的组成,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观看、阅读,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则进行补充和梳理知识。初始设计:先介绍再观看;后考虑到两期课改的目标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后设计成:先观看、阅读,再补充。2、模型化时,应让学生课前就作好准备,并准备好计算器。最后让同学思考:模型为何不能再缩小十分之一?
本文标题:地球 太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46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