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4泉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1.(2分)(2014•泉州)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教室中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110V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D.体育课中所用的铅球质量约为500g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B、教室中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D、体育课中所用的铅球质量约为5000g,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C.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第一网2.(2分)(2014•泉州)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泉州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我终于来到泉州了!”,说明我在运动,据此分析.解答:解:A、以泉州为参照物,小强和泉州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泉州是运动的,符合题意;B、小强本人不能相对于自己运动,不符合题意;C、以小强所乘坐的动车为参照物,小强和动车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动车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D、以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小强和乘客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乘客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2分)(2014•泉州)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铅笔芯B.橡皮擦C.钢质小刀D.不锈钢汤匙考点:绝缘体.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解答:解:铅笔芯、钢制小刀、不锈钢汤匙都属于导体,橡皮擦属于绝缘体.xk|b|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4.(2分)(2014•泉州)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属于在生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5.(2分)(2014•泉州)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钢丝钳B.扳手C.核桃钳D.食品夹考点:杠杆的分类.专题:简单机械.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解答:解:A、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C、核桃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选D.点评: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6.(2分)(2014•泉州)下列情景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A.更换灯泡时可以不必切断电源B.家用电冰箱的金属外壳可以不必接地C.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该立即切断电源D.用电器失火时,应该迅速向用电器泼水灭火考点:安全用电原则.专题:电与热、生活用电.分析:①为防止触电,更换和维修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②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接地线,以防漏电时,人不会发生触电事故;③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断开电源再救人或用干燥的木棒使人与带电体脱离;④发现用电器着火了,要立即断开电源再想法灭火.解答:解:A、为防止触电,更换灯泡时应先切断电源.故A错误;B、家用电器使用时金属外壳要接地.当用电器的外壳和火线间的绝缘破损,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B错误;C、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杆将人与火线分开,故C正确;D、一般的水是导体,所以用电器失火时,绝对不能向用电器泼水灭火,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全的常识,我们要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7.(2分)(2014•泉州)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A.红外线B.紫外线C.超声波D.次声波考点:红外线.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解答:解: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故选:A.点评: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用途;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对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要知道.8.(2分)(2014•泉州)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现象,其成像的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穿过小孔后会在小孔后面的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有力地证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9.(2分)(2014•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风景秀丽.如图3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A.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B.虹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D.九仙山淞玉树琼花考点:分子的运动.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运动是微观上的运动,肉眼看不见的;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解答:解:薰衣草和树叶下落和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都是宏观上的机械运动,肉眼能看得见的运动.故A、C错误;能闻到公园里花香阵阵,是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是物态变化,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的了解和掌握.10.(2分)(2014•泉州)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xkb1.comB.冬天,人们常常搓手使手变暖C.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变热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解答:解:A、用锯条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和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人从热水吸收热量,使人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11.(2分)(2014•泉州)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旱冰鞋装有滑轮B.给车轴加润滑油C.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D.雪天轮胎绕上链条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专题:应用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在此题中,只需要将这四个实例与以上方法对比即可.解答:解:A、旱冰鞋装有滑轮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错误;B、给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错误;C、磁悬浮列车悬浮是通过使得接触面彼此分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错误;D、雪天轮胎绕上链条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正确;故选D.点评:如何增大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方法,如何将其与理论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生活中摩擦力有些是对我们有利的,这些我们要增大,有害的我们就要减小.12.(2分)(2014•泉州)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小的露珠,这是熔化现象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干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的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13.(2分)(2014•泉州)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A.u<fB.f<u<2fC.u=2fD.u>2f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14.(2分)(2014•泉州)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受到的平衡力是()A.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C.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D.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文具盒对地球的吸引力考点:平衡力的辨别.专题:运动和力.分析:
本文标题:2014泉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51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