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与实际相差较大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37℃B.可乐和冰的混合物的温度为0℃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24℃D.昆明市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约18℃2.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B.响度C.音色D.音调3.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一种不能分解的单色光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C.从水面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D.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A.凸透镜可把光会聚到一点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C.盛水玻璃杯后的字变大了D.钢笔“错位”了6.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3mB.7mC.15mD.25m7.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8.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9.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10.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3:4B.4:3C.2:1D.1:211.兰州一中的佳佳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她爸爸将自己的金戒指拿到打金店加工改为了一块金奖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戒指熔化倒进金牌模具时质量减少了B.金戒指做成金牌表面积大了,故质量增加了C.金牌由景德镇带到北京大学质量会改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m、0.2m和0.3m,制成后让质量检查员称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3kg、21.6kg和54kg,质量检查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则这三个正方体()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二、填空题(3小题18空,每空1分,共18分)13.两艘以同样快慢飞行的宇宙飞船对接时,宇航员打开前后舱,以便互相连接起来.此时,以一个飞船为参照物,另一个飞船是;以为参照物,宇宙飞船是运动的.14.小明在听音乐时,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妈妈告诉他将音量调小些.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使声音的降低;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在处减弱噪声;同时依据声音的小明还可以分辨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15.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16.小梅常见妈妈用保鲜膜包裹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的;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不一会儿就会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7.小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照镜子,她向平面镜靠近了0.5m,则像离她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将.(填“变小”、“变大”或“不变”)18.由于光的折射,盛满水的金鱼缸看上去比实际的要(填“深”或“浅”);从侧面看圆形金鱼缸里的鱼比真实的(填“大”或“小”),原因是鱼缸相当于一个透镜.19.一块冰的体积为200dm3,它的质量为,当它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ρ冰=0.9×103㎏/m3)20.小刘同学最近感觉视力下降,他去看医生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为他讲解视力下降的道理.由图可知,他的眼睛患有视,应佩戴(选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三、作图题(2小题,共3分)21.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方向,在图甲、乙方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22.如图,一束光斜射向水平地面,经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射入井底,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四、实验探究题(3小题,共18分)2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的活动时,他按如图所示安装了实验仪器(1)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16…温度/℃…9596979898989898989898…(2)由上表可知,水的沸点是℃.(3)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水沸腾时的一个特点:.(4)在实验时,该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的操作,酒精灯也正常燃烧,但是从开始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这可能是原因造成的(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方法可以是.24.小林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试验,并把试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格中.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表一(焦距f=15cm)物距u1/cm像距v1/cm像放大或缩小2060放大2538放大3030等大3526缩小4024缩小表二物距u2/cm像距v2/cm像放大或缩小3060放大3547放大4040等大4536缩小5034缩小(1)表二所对应的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当物体成的实像时,物体与所成的实像之间的距离最短.(3)小林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1,请仿照概括出另一结论(结论2)填在横线上.结论1:对同一个凸透镜,在成放大实像的情况下,像移动的速度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结论2:.25.小亮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天平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1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向端移动.(2)小亮将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2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cm3.(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这时出现了如图3丙所示的情况,小亮应进行的操作是:和,使天平横梁再次,读出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如图4丁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g.(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kg/m3.五、综合题(2小题,共7分)要求:(1)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运算和推理过程;(2)带单位计算;(3)计算结果若有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26.小张从上海乘飞机去北京,飞行距离1040km,所乘航班起飞时间是9时30分,飞行速度为180m/s.他在北京的朋友李明从北京的住地开轿车到机场接他,李明住地离机场28km,若轿车行驶速度为11m/s,为了按时接入,李明从住地出发的时间应为几时几分?27.小华很想鉴别妈妈去云南旅游时带回来的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饰是不是纯银做成的,于是,他向老师借了天平和量筒等器材,用天平测出一手饰的质量为90g,用量筒测出其体积为10mL,(ρ银=10.5g/cm3,1cm3=1mL)则:(1)通过计算说明该首饰是不是纯银做成的?(2)若是纯银做成的一个同样大的首饰,需要多少克纯银?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与实际相差较大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37℃B.可乐和冰的混合物的温度为0℃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24℃D.昆明市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约18℃【考点】温度.【专题】估算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对各种温度值进行估测,即可顺利解答该题.【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B、我们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可以猜想可乐和冰的混合物温度大约也是0℃,故B不符合题意;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是24℃,这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符,故C不符合题意;D、昆明市夏季的最高温度大约30℃,而选项中说是18℃,明显与实际相差较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温度的掌握和了解,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平时要多记一些温度值,关于温度的估测题,一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2.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速度B.响度C.音色D.音调【考点】音调.【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唱歌时,如果起调太高,即开始发音时声带振动太快,如果声带振动不能够再加快,则音调就会上不去了;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3.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转换法.【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一种不能分解的单色光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C.从水面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D.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色散.【分析】本题考查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判断,包括光的色散、反射定律、折射、平面镜成像特点等知识.【解答】解:A、太阳光由七色光组成,是复色光,是可以分解的,利用三棱镜就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故A错误;B、不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人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折射形成的变高了的虚像,故C正确;D、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人离镜近感觉像变大是视角变大了,真实的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学习光现象,知识点掌握要准确,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容易判断错的,需要注意.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A.凸透镜可把光会聚到一点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C.盛水玻璃杯后的字变大了D.钢笔“错位”了【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光的反射是指由于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定义,以及图
本文标题: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55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