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物流产业分析-中华侨泰与全日为例(DOC 76页)
1物流管理期末报告物流产业分析-中华侨泰与全日为例老师:梅明德老师班级:管四B组员:D90215220陈俊宏D90215241陈敬桦D90215244李宗升D90215254刘惠雯D90215258谢榕芳D90215262刘晓娟2目录第壹章绪论……………………………………………………………41.1研究动机…………………………………………………………………………41.2研究方法与预期结果……………………………………………………………4第贰章我国物流业概况………………………………………………52.1物流业之成长背景………………………………………………………………52.2物流中心类型……………………………………………………………………62.3产业分析…………………………………………………………………………72.3.1展开价值链…………………………………………………………………72.3.2策略分析……………………………………………………………………83第参章个案公司介绍………………………………………………203.1侨泰物流………………………………………………………………………203.1.1公司概况…………………………………………………………………203.1.2经营理念…………………………………………………………………213.1.3侨泰物流的未来发展……………………………………………………213.2全台物流………………………………………………………………………213.2.1公司概况…………………………………………………………………213.2.2经营理念…………………………………………………………………223.2.3全台物流未来发展………………………………………………………224第肆章公司比较……………………………………………………234.1供货商交涉力…………………………………………………………………234.2购买者的议价力………………………………………………………………234.3替代品的威胁…………………………………………………………………244.4新进入者的威胁………………………………………………………………244.5个案公司间的差异……………………………………………………………264.6国内其它物流业者比较表……………………………………………………27第伍章结论…………………………………………………………295.1未来发展………………………………………………………………………2955.2结论……………………………………………………………………………325.3本组心得与建议………………………………………………………………33参考文献………………………………………………………………34表目录表1物流中心类型…………………………………………………………………6表2物流业价值链…………………………………………………………………7表3物流群组………………………………………………………………………16表4个案公司差异比较……………………………………………………………26表5国内其它物流业者比较………………………………………………………276第壹章绪论1.1研究动机以往产品由制造商到达消费者手中,往往需要经过许多通路,从制造商经过经销商、中盘商与零售商等管道,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根据交通部与中华民国物流协会统计,将陆、海、空相关业务统合计算,民国八十六年台湾物流业的年产值占国民生产毛额比重高达百分之十三,约七千六百亿元。民间企业亦看好物流业潜力雄厚的市场,纷纷积极筹设物流据点。从民国七十六年开始,我国流通业便迅速扩增,估计平均一年增加一万家左右,相对销售点密集与庞大,需求复杂而多样,物流量也随之激增。许多厂商除致力于制造成本的控制,更察觉到物流成本的节省,亦可压低售价、提高竞争力。因此,国内许多厂商不惜巨资自行投资物流中心,但其所欲争取的对象都是重迭的,因而在此激烈竞争下形成高成本的竞争压力。厂商如何在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生存空间,其策略的运用是十分值得深入探讨。且因台湾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民生冷藏食品的需求量随台湾经济的发达而增加;且随工商业社会的进步,人民为求食品消费的便利、节省时间,冷冻食品的需求大量增加;由于低温冷藏的物流设备投资昂贵,因此当时的物流业中尚无任何一家颇具规模的低温冷藏物流公7司;分析自台湾零售业起步发展以来的历史资料中,低温冷冻食品需求成长情况,以预测在未来如果进入低温冷藏产品配送市场的利润度,结果发现低温产品的市场需求上有很大的潜力。分析为何现存物流业者并不愿意加入低温产品配送的市场,发现低温设备的资本投资过大是主要的进入障碍,况且,台湾物流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各公司的物流经营经验并不成熟,因此常温产品是物流业者的主要经营项目。如果本公司采取低温和常温产品搭配形成服务上的「产品组合」,较容易在稳定的吸收物流经营经验的同时发展极具市场潜力的低温配送市场。1.2研究方法与预期结果我们先以网络上及手头上的数据来评估这两家物流公司,针对现在物流业的现况以及个案公司在低温食品配送这方面来进行比较,另外可以购入先进之冷冻库房营造技术以现代化的立体仓储,省力化的机具加上本土化的管理系统,以最适当的经济投资规模和成本,完成并提供国内业者第一阶段低成本、高效率的配销服务。以专业经营为目标,树立“品质、卫生、服务、价值”四大基本理念,致力于常、低温配销专业领域的提升与业务拓展。进而了解这两家公司整体的优劣势,以及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可以加深对物流产业的认识,以作为8日后分物流产业策略的基础。第贰章我国物流业概况2.1物流业之成长背景1.企业国际化的潮流趋势国际化、自由化的经济政策,不仅使商业竞争日起激烈,亦造成了流通环境的变革,包括连锁超商、量贩店等业态的兴盛。2.消费型态的改变购物一切只讲求新讲求快,且台湾年平均所得每年快速成长,在零售市场上,几乎是战国时代,除了便利商店、超市及量贩店的大型化、加盟化之外,尚有直销公司及通信贩卖等无店铺贩卖的新通路出现;而这些都必需靠物流中心才能发挥其功能。3.交通问题的恶化都会区交通巅峰时期易造成拥塞,增加物流配送的时间成本,再加上强制责任险,造成流通业者配送成本的提高。4.商业活动用地匮乏商店坪效意识的抬头,土地成本上升零售商不愿保有库存,遂将库存9转移到制造商手中。5.劳力资源的不足自动化设备及网络,可减少物流业的人力需求及提升业者的服务品质及与上下游联系之时效与正确性。6.管理利润的意识抬头经由物流中心缩短通路,减少流通成本,使商品价格较为合理。由于通路的缩短,商品的时效性较高。7.信息产品日渐普及信息大量流通,成为市场的要角。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库存管理精确度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加快。企业内广泛运用计算机建立标准作业提升效率。8.政府政策与法规的配合本国政府企图使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而必要发展的业态。因此政府单位在此亦大力配合,不仅规划仓储、物流专区,以减少业者土地取得困扰,更须联合专家、学者编辑物流经营手册,立意使正在萌芽的物流业能更上层楼。9.产销分工的必然性上游制造商及下游连锁便利店的垂直整合,而扮演流通业承上启下的批发商,也专于物流中心和专业性销售公司的开发,使得国内物10流业的发展,成为一股挡不住的潮流。由于以上契机,国内物流业遂能于短期内迅速增加。但也因为国内业者对商业物流投入之时间短暂,对物流功能的认知与物流科技的了解,整个流通业界对其之认知均不相同。2.2物流中心类型表1物流中心类型分类名称说明相关业者MDC(DistributionCenterbuiltbyMaker)由制造商所成立的物流中心。侨聚、光泉、宝桥、资生堂、彬泰、世达低温物流WDC(DistributionCenterbuiltbyWholesaler)由批发商或代理商所成立的物流中心。康国、德记、中华侨泰ReDC(Distribution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所成立的物流中心。全台物流、捷盟、行销、惠康11CenterbuiltbyRetailer)TDC(DistributionCenterbuiltbyTrucker)由货运公司所成立的物流中心。新竹货运、大荣货运、祥亿货运、东源储运RDC(RegionalDistributionCenter)区域性的物流中心。负责特定小区域的物流中心业物。日茂物流PDC(ProcessingDistributionCenter)具有处理生鲜产品能力的物流中心,此物流中心皆具有处理低温冷藏品之能力。中青公司、台北农产生鲜处理中心。FDC(FrontierDistributionCenter)1.货品暂时存放的转运站。2.大车辆转载或小车辆的中继站。122.3产业分析2.3.1展开价值链在分析物流业之前,首先最重要的工作,是展开物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产业是由那些价值链活动所组成的,这些价值活动可以带给最终顾客那些服务,顾客可以得到那些认知上的价值或附加价值,在价值链上都可以清楚表示出。本组所认定的物流业价值链如下。13表2物流业价值链订货供应商进货验货仓储存货需求预测资讯系统拣货包装出货配送产品顾客我们把产业价值链各项逐一介绍。1.订货:有理性的订定接受订单的标准,才能准时、无缺货的将物品安全送至顾客的手中,这也是决定营运经济规模的要因之一,在接受顾客的订单后,要算出厂内还有多少库存,向供货商订货需要多少领先时间,其中更要针对市场的变化作调整,并配合及时理货及出货作业等。2.供货商:选择好的供货商,是所有物流业者重要的功课,因为供货商供货稳定、有长期良好合作的关系,物流业者才不会因为订货、供货的延误,而导致之后的拣货、包装、配送等价值活动的拖延,再者,供货商所提供的货品不良品率多少,也是物流业者考量的因素之一。3.进货:在订货的作业中,物流业者已算好每日商品库存,决定好当天的货品项目与数量后,紧接着是进货作业,把物流中心短缺的商品14补足。4.验货:当货品由供货商利用货车送达物流中心后,验货人员即指示栈板的堆放方式来卸货,并收取验货单与发票,同时察看运送商品是否正确,并根据不同商品的特性,来采取全检或抽检的方式,看有无不良品,是否要退货等。5.仓储:物品于验收后即要入库上架,因此如何能将物品迅速的摆放到适宜的储位,是提升物流效率的关键之一。而所谓适宜的储位须考虑到储位规划,物品的结构,出货频数,回转数等因素。6.存货:当所有货品都入库上架后,接着平日要做好存货的管理,包括注意有些生鲜食品是否快过期、那些是贵重物品,需有人时时看管、那些商品是周转率高的,需要经常注意是否缺货、那些商品是冷门商品,常常堆积而没有动它,那下次订货或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时,对于周转率高或低的商品,就可以作调整。7.需求预测:这里的需求预测,主要是指下游顾客会需要那些商品,加以预测,如果是封闭式的物流中心,那下游便利商店的商品需求容易取得,若是开放式的物流中心,那物流业者就要自己做好统计工作,以便掌握淡旺季的商品需求,或是方便接下来的拣货作业排程。8.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系统来支持物流中心,其内部的管理作业、并且把订单、供货商、仓管、需求预测、拣货、出货、下游零售商、人15事、总务、及会计等工作做一个串连,但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还要看物流中心的规模,如果物流中心规模大,相对依赖信息系统,物流中心规模小,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也会相对较少。9.拣货:物流中心内部的订单拣货作业,是利用电子订货系统由门市零售店所汇总的订单,依照门市零售店的性质加以拣取试算,分成数个批次来拣取,同时打印拣取单和拣取标签,以供货品拣取之用。10.包装:物流中心把各个零售店所需的商品拣货完毕后,接下来是根据不同零售店的要求,来进行包装的工作,最常见到是贴标签,有的是把数个商品包装在一起,以便于零售店的销售。11.出货:物品经拣取、分类、包装后,即要装载上车。唯有做好人员调配及快速找出物品之存位,方能将少量多样之物品快速出库且符合共同配送地装载上车。12.配送:配送管理的工作至少有路线规划、出货、点
本文标题:物流产业分析-中华侨泰与全日为例(DOC 7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