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厦门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试卷(地理)及答案解析
厦门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检(地理)及答案解析最后,是地理菌(微信公众号:地理520)版解析(or吐槽?!):1.C2.B3.A这一组题有坑却不难,多曲线类问题判定的时候,一定要先抓特殊概念或者特殊曲线。这题中出现了特殊概念“孢粉总浓度”,既然是总,量一定最大,那就是I曲线了,锁定AC。注意这题考察的是青海湖流域,属于青藏高原,地表多草原,林木极少,于是II曲线只能是草本孢粉了,愉快选C。这组题还有个特殊的地方:数值被命名为“距今时间”,所以年代是要从右往左看的。这样一看,距今12000-10000年期间,孢粉总浓度整体偏少但在波动上升,草本孢粉多,木本孢粉几乎没有,说明这期间气候整体恶劣,水热都不太好,但在转好,符合要求的只有B选项了。3题问雪线,大家要牢记,温度越低,雪线越低;同时温度越低,青藏高原植被越少,孢粉浓度越低,所以雪线最低时段就要对应孢粉总浓度最低时段,对比大小可得答案A。4.D5.A6.B知识题。该地在非洲草原的北半球部分,7月雨季时动物群在此活动,1月旱季时则在南半球部分生活。那么当然是4月(春季)由南向北迁徙,10月(秋季)自北向南迁徙,4题选D。图片显示的两类通道:涵洞是让动物从铁轨下方穿行,路堤是让动物从铁轨上架的桥上通行。路堤通道上可以种草、露天又保持着原生态环境,动物肯定更愿意走这里,5题选A。即使食肉动物也不敢安心地在人类制造的庞然大物旁捕猎的;电气列车要在铁轨上空搭设电缆,会电到路堤上的动物吧;铁路线跟动物迁徙路线相互垂直,不可能沿线游览啦~动物很容易受惊,能保持原生态环境的话,动物更愿意通过,游客投食、清掉杂草当然不行。这里是草原气候,移种雨林树种活不了的,那原生态臭臭的到处有粑粑的环境,应该才是动物最熟悉的。7.C8.B9.D材料理解+关键字提取题。这题几乎就是送分来了。材料提到,开平“地势低洼”,“民国初期,政局动荡”,所以才有华侨返乡建碉楼的,7题关联最大的就是C。后面又提到,1983年开平市“推动了碉楼的开发和保护”,2007年又成了“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这之后才有旅游热。整段材料没有提经济发展或者城市化进程,8题最有关联的答案选B。9题属于常识题,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能长久盈利,且能保护遗产和环境,最佳选择D。10.C11.A12.D哟哟哟,10题考地球运动了。这里面涉及一个我们必须牢记的知识点:40°N冬季日落地方时最多比18:00提前1个半小时,当然夏季日落也是最多推迟1个半小时了。本题考察地纬度接近但不到40°N,考察时间接近冬至日,所以当地日落肯定会提前不到1个半小时,也就是101°E地方时16:30分之后一丢丢日落。而题目问的是北京时间,也就是120°E地方时,用时间计算得出,该地16:30左右日落时,北京时间接近18:00,选C。( ̄▽ ̄)跟当年写数学填空题时算半天算出一个0一样,迷之有种白算了的感觉。11题,内蒙古属于中国温带地区,受由沿海到内陆水分递减的影响,肯定是东湿西干,再加上两湖之间有个不算矮的沙山,把东湖变成了迎风坡,西湖变成了背风坡,就更是加剧了两湖之间的不平等局面了。东湖水多、盐度低,选A。最后一问考风向和沙丘地貌的关系,翻翻我的地理笔记或者你的地理笔记,看看是不是在风积地貌那里写着:缓坡为风的来向?!以沙丘地貌来说,缓坡就是月牙的外弧。所以观察三个阶段的缓坡朝向就好了啊,选D,从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13.A14.D15.C又是多曲线题,这题就不得不说有点变态了,四个概念中有三个都属于第三产业,不好办呐。只能调动常识协助判断了。比较容易锁定的是物流业。物流业一定都是集中分布在城市中交通最便利的地点,其余地区则很少布局(都由快递小哥骑小电驴解决吧),所以①曲线这种只有机场和距机场7km处两个高密度点,其余地点密度几乎等于0的就是物流业了。13题选A。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还是蛮害怕高地租区域的,机场旁边肯定也是密度极低,④曲线最符合了。同时,④曲线也是一个分布得最没有特色的曲线了,哪儿都有,哪儿都不多,变动不多,布局最随意最灵活,所以14题选D。机场旁边的制造业,肯定是需要机场这种高速运输方式的高新技术产业,15题四个选项中,只有生物制药属于这种类型。电力、钢铁属于资源导向型,玩具制造是劳动力导向型。能在考场上分辨出②、③谁是谁的,我只能服。因为现在给我充分的时间判定,我都还有丝丝不确定,只能估计距机场7km左右有个交通线交汇点,交通线交汇点附近网点密度最可能降低的应该是商务服务业,咨询、中介什么的,应该在分散分布在人口密集区吧?而且它应该在各地的分布密度都挺高的,大胆猜测②是商务服务业,③是金融业。16.B17.D城市规划题,16题必须注意概念哦,平均运距指“乘客乘坐1次车的平均距离”,①线路虽然长,但是除了NZND的文艺小清新,应该不会有哪个乘客需要1次坐一整圈。②线路通往机场,中间站点一般很少,用到此线路的乘客基本都是往返机场的,单次乘坐距离最长,也就是平均运距最长。( ̄▽ ̄)有点不太好意思说其实我也中招选错了。17题则简单一些,环形交通线,联系的区域距市中心远近相同,往来的客流量几乎相同;而放射型交通线则连接了市区和郊区,在上班时段几乎一边倒地从郊区前往市区,下班时段则刚好相反。②、④这两条放射状地铁线中,②通往机场,因噪音污染,沿途居民区肯定比④线少,所以上下班高峰在④线上更加明显。18.B19.C20.A典型的农业区位问题,只要抓住作物习性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色两个重点就不会出错了。本题强调大豆喜欢“暖”、土壤含水量高的环境。原产地六枝纬度26°左右,海拔1300m左右,引种地乌兰乌苏纬度44°左右,海拔500m左右。所以对比可知,乌兰乌苏纬度更高,又位于新疆降水比贵州少,水热条件都不好,唯一可以拯救它一下的就是海拔高度比原产地低一点儿了,勉强满足大豆“喜暖”的条件。18题只能选B(题目没说大豆需要大规模种植)。19题也是,又干又冷的乌兰乌苏,只有病虫害少这点能跟贵州PK了。这一通分析下来已经很明确了,大豆需要水热条件,乌兰乌苏种早熟品种肯定是因为秋季后期水或热不足,鉴于新疆妥妥地全年水都不多,那受季节影响大的就只有热量条件咯。21.A22.B知识题,这题错的人好多哦,相对湿度的概念其实考过好多次了。举例说明:100ml空气,如果温度是30℃的话,那么里面最多能容纳30ml水汽,实际上,现在的空气中有10ml水汽,那么我们就说,此时的空气湿度为(10÷30)×100%。而如果气温下降到20℃,100ml空气就最多只能容纳20ml水汽了,那么此时空气中有10ml水汽含量不变的话,空气湿度就应该变成(10÷20)×100%。也就是说,空气中同样的水汽含量下,气温下降了,空气相对湿度就会上升。这就是降温就容易阴雨的原因了!因此啊,我们观察看看,图中15日14点前空气温度和湿度同步上升,说明此时空气中水汽的确在不断增加;但这之后都是温度下降时湿度上升,温度上升时湿度下降,说明空气湿度变化更多地是和气温变化有关。于是这组问题答案就十分明朗了:14点前水汽一直在增加,之后变化不大,水汽量最多时刻是15日14时;15日23时-16日0时气温明显上升,湿度明显下降,表示风很暖但携带的水汽很少(要是水汽多就应该是气温和湿度同步上升,或者起码湿度保持不变了),又鉴于该地东南面海,西北靠山,那么干燥的风就只可能是西北方向吹来的了,选B。( ̄▽ ̄)之后会考虑就相对湿度问题再来一篇推送;虽然这类习题,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过无数次了。但也不得不吐槽这题出得很坑。善良的出题方式当然要在材料里解释一下“相对湿度”的概念啊,心疼“没常识”的朋友们。这次的大题就先不解析啦,看看答案你们也能清楚漏答了哪里,前面三季解题课丽丽都在苦口婆心劝大家用四步解题法,特别是第三步:在材料中找出相关论据,然后挑选出我们教过的答题模式中有关联的部分来答题。审题和读材料超级重要的。看看你们有多少是把“依据”答成“原因”,有多少是没注意到“机械化程度较高”、“折叠伞”(23题)、“东南风”(24题)、“1000km之外”(25题)、“原有灌木萎缩退化”(26题)……这些需要你们看到就用笔圈出来的关键词句。没注意到的话,罚回去看解题视频课,一百遍。不过,在看到某道题的答案跟自己写的答案南辕北辙的时候,丽丽也很想感叹:27题第(2)问,跟参考答案相比,怎么想怎么觉得我的答案:“海拔2000m即生长高寒植被,说明山地纬度较高,任何时段太阳高度角均较小,太阳光线更能垂直照射坡度角较大的部位,故陡坡升温更快,更宜于草本植被生长;陡坡土层薄,原生灌木少,裸露沙土地更易入侵”更有道理怎么破?为啥这题跑去回答灌木容不容易生长了哇!第(4)问,我答的气候变暖,植物休眠期减少、活跃期变长;植被覆盖率提高,大量消耗了土壤有机质居然不能算分的吗?的吗?吗!话说,我并不知道灌木会有很多枯枝落叶的说,题目好歹给个灌木介绍,有张景观图也好哇……好容易周六晚上没课就来跟考卷较上劲了,可能是写题写到脑子瓦特了吧~非官方解析,欢迎留言反驳、指正!
本文标题:厦门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检试卷(地理)及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5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