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八年级物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tsv;2.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1)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2)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3)金属挡板确保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更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3.实验装置①安装要求: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倾角过大,会导致小车滑行速度太快,时间太短,不宜测量时间;倾角过小,会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车可能滑不到斜面底。因此,斜面倾角应较小,目的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间;②小车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且小车运动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倾角;4.小车运动距离:从“车头到车头”、或从“车尾到车尾”的距离;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6.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估读;【交流与讨论】7.误差分析:①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小,平均速度偏大;②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大,平均速度偏小;③小车没有从静止开始下滑,所测平均速度偏大;8.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受非平衡力的作用;9.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10.小车从起点、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①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体关系为:上全下vvv,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②下半程平均速度计算方法:212133ttsstsv下,不能从中点开始下滑,原因是从中点由静止下滑所测时间不等于下半程时间;【例1】如图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图1图2(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图中AB段的距离ABs=cm,测得时间ABt=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ABv=cm/s;(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ABv会偏;(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5)在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BCvACv(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7)实验时斜面坡度应(选填“较大”或“较小”),是为了;(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是()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答案:(1)tsv;(2)40.0;25.0;(3)小;(4)同一位置;(5);(6);(7)较小;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8)C。【例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图甲图乙(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CD段的路程为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填“>”“<”或“=”)vBC。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sAB=0.3mtAB=0.5svAB=0.6m/svB=1.2m/ssBC=0.9mtBC=0.5svBC=vC=2.4m/ssCD=tCD=0.5svCD=3m/svD=3.6m/s(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m/s。(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v2(选填“>”“<”或“=”)。(5)物理学中,可将实验主要分为测量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本实验属于性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答案:(1)加速;(2)1.8;1.5;<;(3)4.8;(4)>;(5)测量性实验;减小实验误差。课时训练(五)1.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AB<tBCB.tAB=tBCC.vAB>vBCD.vAB<vBC【答案】D【解析】(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AB=5s,tBC=3s,所以tAB>tBC.故AB错误;(2)由题意知sAB=s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AB==,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BC==;所以vAB<vBC.故C错误,D正确.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6)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________m/s.【答案】(1)v=;(2)较小、长;(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大、变速;(5)0.15;(5)0.18【解析】(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即: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顶端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测时间偏小,根据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由图可以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4)由图示可知s1=90cm=0.9m,s2是全程的一半,则s2===0.45m,由图示秒表可知,上半段的运动时间t2=3s,平均速度vAB===0.15m/s;(5)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t1=5s,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0.18m/s;3.下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①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A点________cm的C点位置.②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时间t1=6s,下半段所用时间t2=4s.由此可以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____________的(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③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v=;(2)平行;(3)①70;②增大;③小车在斜面顶端滑下时,滑过C点的速度不为0.【解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平行,这样读数才准确;(3)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实验才能够正确的解决问题.(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故该实验原理为v=;(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平行,这样读数才准确;(3)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中点的位置,故是70cm的C点;小车滑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时间不等,说明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增大的;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小车在斜面顶端滑下时,滑过C点的速度大于0m/s.4.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____.(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答案】(1)刻度尺(2)0.1(3)VABVBC【解析】(1)实验中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滑块运动的距离;(2)由图可以看出A到C的总路程是40cm=0.4m,总时间是4s,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v===0.1m/s;(3)由图可以看出,AB段的路程小于BC段的路程,AB段的时间等于BC段的时间,所以VABVBC.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69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