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25页老年社区项目的运营概述在2000年的后未来20年,老年人口年均递增超过总人口的4%,相当于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六倍,被国外称之为“跑步进入老龄化”的国家。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1.4亿,增长到2.4亿(12年后),占那时总人口的16%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从1150万,增加到2700万;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4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一亿以上!时间之短,数量之多,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前所未有。一、老年社区概述:我国的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建设勤奋了一生,到了晚年离、退休后,他们理应有一个安全和方便的环境颐养天年。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这给作当前城市建设和营造人们生活重要成分的居民社区建设赋予了新的任务。当我们对人们居住行为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那些正在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中青年群体,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8小时以外的时间,不少人也被各种应酬占据着,呆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徜徉于社区并享受小区美景的时间就更少了。实际上,对住所使用最多的还是那些已退休和闲赋在家的老人。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岁月增长和高层次知识家庭的大量增加,家庭组合越来越小型化(2-3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生活的需要,社会正逐步承担起其养老的职责,建立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居住小区势在必行。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老年社区的市场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年社区的建设基本上处于一个“小而散”的发展状态。产业规模小,未能够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且整体服务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急需要全社会各层面给予关注,近年内各种类型的老年社区的开发建设将会逐渐增多。我国老年养护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收养和服务的能力不足,满足不了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第2页共25页2)养老机构本身资金紧张,甚至难以维持日常运转;3)管理体制不健全;4)企业行为与社会需求之间有一定距离。中国历经了20多年的改革开发和计划生育,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不断小型化,今后家庭人口结构(4:2:1体制)生活模式,将迅速形成主流,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独立生活的比例加大,传统居民养老的功能减弱,其主导地位发生动摇,传统的养老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家庭的居家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光靠家庭已不可能负担起居家养老的重任,养老任务最终将转嫁给社会承担,这一点已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老年社区的开发建设也营运而生。老年社区的开发运营为房地产开发,无疑开拓了新的领域,所谓“托起朝阳的产业”,不仅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也为开发商们带来了无尽的商机。1、老年社区的配套设施: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老年社区是指具有多种养老方式,针对老年人养老综合开发的社区,也就是在一个较大规模的范围内,建设一个包括居家养老的住宅建筑群,包括老年公寓和敬老院在内的养老设施,也包括供社会人共用的老年康复医疗中心、健身中心、教育中心、活动中心、供配中心和家政服务中心的公共设施,为社区内老人以及社区附近的老人提供各种服务、生活照料和为老人提供健康和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在老年社区的范围内,除了本身构成完整的自成体系的服务功能外,还与一般房地产项目一样具有城市细胞的功能,具有对外的交通、通讯网络、商业网点、公用设施和行政管理的功能,与社会形成共享的发展格局。老年社区的房地产项目应当直接投入市场中去,并通过市场取得销售利润,同时还随巨大的规模效应,和完善的设施和围合服务水平取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形象,引起同行及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2、老年社区的生命力:老年社区的开发运营,首先应该融入一种“老年文化”的概念,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作为开发运营的宗旨和行为准则,使老人们在社区内感觉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服务内容,使其尽情第3页共25页享受天伦之乐。一方面,老年社区要保障老年人物质生活的条件,另一方面,应在精神文化方面创建新的境界。既是晚年生活的乐园,也是高尚境界的“精神家园”,使老年社区孕育出广泛的生命力。老年社区的开发运营应实现精神和物质条件获得双赢效果,保障硬件、软件齐备,对一切不利于养老社区开发运营的旧有观念和行为去除,确保崭新的养老理念得到发扬光大。3、老年社区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是建设开发养生养老社区的必备的条件。只有有了规模才能有人气,才能在人员集中的条件下,从事各种社区和社会的各种活动。才能形成文化或品牌效应。有规模才能筹建一定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并有条件使设施上水平、上档次,才能为老人们提供全面的质量服务。2)采取多种型式,可接纳各种人群。老年社区开发运营不同于一般的养老院、敬老院,不仅集聚老年人群,而是一个社会,是一个特别适宜于老年人居住的小型社会,老年人的比例相对要多一些,但绝不是只有老年人,而是包含了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种年龄段的人员,因此它的建筑物的建设应具有多种多样的模式和各种层次的结构。而每一幢建筑物,都要充分考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条件,配备各种老年设施。老年社区除具有各种一家一户的住宅外,应该在区内设置一些养老院、老年公寓、护理院、医疗中心等提供给需要特别照顾的老人,为各种需求的群体提供服务。在老年社区的居住环境中,可以开发建设一些老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也可以引进浓郁欧洲田园风光的花园,碧波荡漾的湖光,生机四溢的绿树青草,错落有致而相映生辉,更可以借助天然的山水、傍地,并借助假日住宅的概念,引导“候鸟老人”定居,把老年社区和假日住宅捆绑在一起将更有助于老年事业的发展和壮大。3)应具备适合现代老年人各种需求的多功能社区特征。现代老年人是一群具有相当经济实力或者他们的子女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团体。他们年青时都有一段辉煌或艰辛的历史。他们一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各种经验,虽然退休了,仍然对生活寄予无限的希望,继续着毕生的追求。发挥老年第4页共25页人的潜能,通过社区的社会环境条件,激励他们发挥余热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老年社区的作用就是创造包括居住条件在内的各种条件,使他们再度享受人生,发挥每个老年成员的作用。另外,老年社区的作用具备多功能、多方面的特征。被称为阳光工程和老年社区不光具备居住的特征,更应当有休闲疗养、医疗保健、学习娱乐、科技策划、联谊交往、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征。这里的老年人可以组织起来,从事艺术创作、书法绘画、摄影展示、手工劳作等创作活动、切磋技艺,可以定时组织文化、戏剧沙龙、学术研讨、科学报告会、主题音乐会等等,连续不断地展现老年人的风采,还可以举办老年大学、书画笔会、专题研究、少儿培训等,使老人不离社会,并追逐时代潮流,陶冶情操,孕育信心和希望,创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兴办老年社区的交流活动和医疗康复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生活供配中心、旅游休闲中心等的服务,真正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生活和精神乐园。4、社会养老的发展趋势: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专家们认为将出现以下几种养老方式。1)以房养老。由政府制定出台具有市场化机制的支持政策和法规,对有一定财产的老年人,由社会福利管理机构出面进行财产认定和担保,将老人的财产抵押进养老院,以此作为老人住进养老院的经济支付手段。2)政府养老。国家依法投放给养老机构福利性全额补贴,赡养部分符合条件的老人。如五保户、有特殊贡献的群体和个人。3)保险养老。拓宽经济支持渠道,在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机构中设立职工终生医疗保险和照料保险,通过保险投资养老。4)子女养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老人的子女经济收入逐渐丰富,并为老年人储备养老资金养老。5)职业养老。随着社会劳动保险的不断完善,以退休金养老的群体逐渐扩大,尤其是公务员、教师、高级职员、医生等中高收入群体逐渐增多,主要以退休金模式养老。二、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1、老年人的生理特性:第5页共25页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各方面需求也随之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需求:尤其是70岁以后感觉生理功能衰退显著,具有恐老、怕病心理,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2)工作需求:对尚有工作能力的老年人,渴望再次得到工作,除体现自身价值外,希望在工作中消磨富裕时间。3)依存需求:对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4)和睦需求:希望有个和睦的生活环境,不管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家庭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5)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喜欢安静,怕吵怕乱,甚至惧怕过星期天,儿孙满堂的一天,变成了“苦恼的星期天”。6)支配需求:原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支配权,由于经济地位变化,造成家庭地位、支配权的变化,也将造成生活苦恼。7)尊重需求:离开工作岗位后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将产生悲观情绪,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8)求偶需求:对丧偶后的生活感到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烈的寻找个老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说话聊天,解脱寂寞。2、老年人的心理特性:1)因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存环境、所受教育及思想观念不同容易与子女产生“代沟”,不希望与子女共同居住生活,但希望节假日全家小聚。2)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压力加大,生活无规律;与老年人住在一起相互干扰影响,令人老年人头痛,希望分开居住。3)敬老院虽然“火爆”,传统思想较强的老年人心理上会有“被遗弃”的感觉,子女也有不孝敬老人的负罪感。4)老人再婚后,新建立的老年家庭不易与子女完全和睦共处,老人认为分户购房是,分开居住是最佳选择。第6页共25页5)老年人喜欢安静、淡泊、朴素、平静的生活,对物质要求不高,不愿地处闹市和商业区、工厂区,与子女的居住环境要求差异较大。6)老年人怕孤独,在相对集中的老年社区、老年公寓居住,子女上班、上学后,老人们仍有同龄伙伴、共同话题、共同乐趣。7)随着老年人积蓄的增多和观念的变化,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愿意给儿女增加过多的负担,独立生活意识逐渐增强,愿意自己生活。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修建集服务、医疗、居住以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养生、养老社区将是未来老年社区业的大势所趋,各级政府正在重点鼓励房产企业在都市区区附近建设复合型养生、养老生活社区,为今后老年群体的逐渐增加做好社会准备。3、老年人的功能特性:1)身体功能的变化。身体尺寸总体上变小,出现弯腰、弓背的现象;身体的运动能力下降,关节活动的范围变小;骨骼脆弱,关节组织出现弹性减弱。2)感觉功能的变化。由于感觉功能衰老,对室内、外冷热变化的感觉不敏感;视觉、听觉衰退明显;嗅觉、触觉和平衡感方面均有下降,表现迟钝。3)心理功能的变化。普遍留念过去,希望继续居住在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念旧情结严重;适应新事物需要时间,有时也懒得思考,思维的适应性和逻辑性减少,有时也难以控制感情;4)生活结构的变化。闲暇的时间比较多,滞留在家的时间比以前有大量的增加,更需要有人陪伴和丰富的文化生活。4、对居住环境的需求:1)对精神安慰上的需求。希望家庭的依恋和亲情关爱;有社会和邻里的交往;精神文化方面的活动;具有安定感、安全感以及来自于治安、交通、环境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关心和关怀。2)生活环境的安全无障碍需求。如老人对台阶、楼梯、低矮无扶手坐凳、蹲式便器会感到不适;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强烈的灯光和嘈杂的声音也会对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便;而诸如门窗、扶手等处理不当也会对老人身体带来麻烦。3)良好的物理性能需求。主要体现在日照、自然通风和采光等方面,还有良第7页共25页好的搁窗观景视线等;4)康复和医疗的保障体系。老人对住区医疗条件要求较高,除依靠临近区域的大型医疗机构外,住宅内也应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需要设有急救设施、老年病等配合治疗的基础医疗站,形成完善的医疗网络。三、老年社区的开发运营:很多老人退休后,从广阔天地回到家庭的小圈子,顿感六神无主,孤单
本文标题:老年社区运营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7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