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3章物流工程学学习方法23.1物流业务量的计算3.1.1物流工作量1.运输工作量:也称为运输业务量,主要包括运量、周转量两个指标,可以用来刻画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工作量。33.1物流业务量的计算3.1.1物流工作量2.装卸搬运工作量:各类物流结点(如车站、港口、仓库等)的装卸搬运作业量,有时也称为吞吐量。43.1物流业务量的计算3.1.2当量物流量1.物流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通过两物流结点间的物料数量。2.当量物理量:是指物流系统运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按规定标准修正、折算的搬运和运输量。其计算公式为:F=nq式中:f—当量物流量(当量t/年、当量t/月、当量kg/小时……);q—一个搬运单元的当量质量(当量t、当量kg……)n—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区域或路径的单元数(单元数/年、单元数/月……)53.1物流业务量的计算3.1.2当量物流量3.玛格数(Magnitiede)是为度量各种不同物料可运性而设计的一种度量单位,用它可以衡量物流搬运难易的特征。玛格数的定义:一个马格数的物流具有如下特征:—可以方便地拿在一只手中—相当密实—结构紧凑,具有可堆垛性—不易受损(表面粗糙,不怕碰)—相当清洁、坚固和稳定63.1物流业务量的计算3.1.2当量物流量玛格数的步骤如下:1.计算物料的体积,采用测量外轮廓尺寸计算方法,不要减去内部空穴或不规则的轮廓。2.按照物料几何尺寸的大小,查阅图(书上3-1),得到玛格数基本值A。表3-1反映部分体积与玛格数基本值的对应关系。3.根据表3-2,确定修正系数。4.通过计算得出玛格数。根据公式:式中:A—基本值;B—密度;C—形态;D—损伤危险程度;E—状态(化学状态、物理状态)1()4MAABCDE73.1物流业务量的计算3.1.3物料活性系数物料活性系数α是一种度量物料搬运难易程度的指标,是物流系统分析的又一重要参数。搬运处于静止状态的物料时,需要考虑搬运作业所必需的人工作业。物料搬运的难易程度称为活性。我们用活性系数来衡量,所费的人工越多,活性就越低。反之,所需的人工越少,活性越高,但相应的投资费用也越高。83.1物流业务量的计算3.1.3物料活性系数活性系数曲线。用于分析某一物流在系统中的平均机动性。9物流活性系数一般分为五级,α的等级,如下表所示。α的等级01234物料状态堆在表面上集中装在容器内垫起、可吊装装载,可近距离移动装车移动10活性指数确定原则集中搬运升起运走散放在地上集中、搬运、升起、运走要要要要400集装箱中搬运、升起、运走(已集中)否要要要311托盘上升起、运走(已搬运)否否要要222车中运走(不用升起)否否否要133运动着的输送机不要(保持运动)否否否否044运动着的物品不要(保持运动)否否否否044已不需要的作业数目搬运活性系数作业种类还需要的作业数目作业说明物品状态11考虑提高某些作业的活性系数,如活性系数为0的散放,通过放入容器中(活性系数为1)或码放在托盘上(活性系数为2),来提升搬运活性,提高工作效率。计算平均活性系数:平均活性系数=活性系数总和/作业工序数搬运作业活性分析图。12。13这样,由平均活性系数的大小,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改进方法:低于0.5:有效利用集装器具、手推车。0.5~1.3:有效利用动力搬运车、叉车、卡车。1.3~2.3:有效利用传送带、自动导引车。2.3以上:从设备、方法方面进一步减少搬运工序数。14总之,活性系数越高,所需人工越少,但设备投入越多。在进行搬运系统设计时,不应机械地认为活性系数越高好,而应综合考虑。153.4.1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和要点1.物流系统分析的含义:是把构成事物的各项要素看成一个整体,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断运动着的系统,把它的各组成部分(或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一般是定性—定量—定性过程,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通过定量关系明确系统目标,选择最优策略的分析方法。3.4物流系统分析162.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是需要有很强分析能力的人员通过辛勤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对制定决策有很大的帮助—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能解决问题的容易部分—以系统工程、运筹学、管理学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同的物流系统通常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直接费用较少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佳的选择。173.4.2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系统目的替代方案系统模型费用和效益评价基准183.4.3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1.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5W1H即:What,Why,Where,Who,How。19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的综合评价。202.系统分析的步骤1.明确问题。2.目标选择。3.系统方案综合(形成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4.系统分析(建立模型)。5.系统选择(最优化)。6.决策。7.实施。21系统分析的步骤问题提出系统环境分析系统结构分析确定系统目标建模系统优化能否实现综合评价NY221.问题的提出:对某一系统进行分析时,首先必须明确所要分析问题的目的和系统当前的状态,分析问题的构成、范围、也就是要回答做什么?为什么要做?2.系统环境分析:外部条件构成对系统的影响和约束,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气候、生态等构成系统的环境因素。环境独立于系统控制,对系统产生影响。系统分析时,把握与系统有物资、能量、信息交换的主要外部条件,作为系统的环境因素加以分析。233.系统结构层次分析:系统分析中,重点研究各要素的特点、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把握系统的结构。特别是结构的层次性。复杂的系统要通过层次分析将之简化。4.确定系统目标:选定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主要根据。遵循一般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相互联系的原则。245.建立模型:通过模型技术,建立问题的数学或其它形式的模型。模型不是系统本身,而是对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反映实际系统的主要特征。利用模型预测每一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并根据其结果说明各方案的优劣。256.系统优化:用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对所构造的系统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有足够定量的因素,用数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运筹学等技术寻求最佳方案,复杂问题可运用计算机求解。定量优化基础上,再考虑定性因素进行综合、调整,使整体优化更合实际。267.综合评价:对系统的若干方案进行优化后,还要进行综合评价。几个替代方案各有千秋,需要按所制定的系统指标体系,定出综合评价的标准,通过评价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方案的优劣顺序,提供给决策者进行决策。若决策者对上述方案不满意,则按前面的步骤,对因素进行调整,重新分析。若决策者对方案满意,则实施之。273.4.4物流系统建模1.物流系统模型2.常见的物流系统模型3.物流系统的建模原则准确性可靠性简明性实用性反馈性283.4.4物流系统建模4.物流建模的步骤弄清问题搜集整理资料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构造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模型的正确性293.4.4物流系统建模5.物流建模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系统优化方法模拟仿真方法启发式方法网络技术又称计划评审法303.4.5物流系统规划与评价1.物流规划方案评价的重要性物流的涉及面广泛物流过程本身的效益背反现象物流领域容易出现更严重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需要有规划地引导实现我国物流跨越式发展,需要有规划地指导313.4.5物流系统规划与评价2.多方案评价及选择3.层次分析法323.4.6物流系统分析的应用1.不同层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2.项目物流设计与管理3.物流网络结点的规划设计4.专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5.一体化物流系统设计和运作管理6.进行企业生产布局、生产线和其余物流系统设计7.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本文标题:物流工程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8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