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5T 1231-2011 余甘子栽培技术规范
ICS65.020.01B0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1231—2011余甘子栽培技术规范2011-12-31发布2012-03-15实施DB35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5/T1231—2011I前言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惠安县农业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林榕、郑俊峰、陈金喜、熊月明、王浴沂、李雪琴、刘灿洪、黄聪敏。DB35/T1231—20111余甘子栽培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余甘子种植的生态条件、果园定植、土壤管理、营养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的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余甘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1535-2007《肥料合理使用准则微生物肥料》NY5023-2002《无公害食品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3生态条件3.1区域南亚热带地区。3.2气候条件3.2.1气温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极端低温>-1℃,冬季无严重霜冻地区。3.2.2日照年日照时数≥1500h。3.2.3水分年降雨量≥800mm。3.3土壤条件土层深度≥40cm,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红壤或黄壤,有机质含量>1.0%,pH值5~6为宜。3.4果园规划3.4.1园地选择山地宜选择海拔高度≤250m,坡度25°以下,朝向南坡或东南坡;平原忌低洼地,避免在山坳易沉积冷空气处种植。3.4.2道路设计主干路贯穿全园与外路相连,能通行货车,一般路宽4m~5m;支道与主干道衔接并和果园小区相连,能通行拖拉机和小型果园机械,路宽2.5m~3.5m;果园内还应规划人行耕作通道。3.4.3排灌设置拦洪沟(环山沟),沟面宽为1.0m~1.5m,沟底宽0.8m~1.0m,沟深1.0m~1.5m。排水沟,梯地台面内侧开宽0.3m,深0.2m排水沟,排水沟与排洪沟相连。每公顷建一个贮水10m3左右的水池。3.4.4修筑梯地按等高线修筑梯地,梯面略向内倾斜(外高内低),梯面宽度不少于2.5m。DB35/T1231—201123.4.5防护林陡坡和山顶不宜种果的地段,均可造林;特别是果园的风口,应营造防护林带。防护林应选择混交林,且与余甘子不存在相同的主要病虫害。4果园定植4.1定植密度要根据品种、土壤肥力、地形、地势、栽培管理技术等综合因素而定。株行距按2m×2m、2m×3m定植,立地条件、通风好、始果期能提高产量,进入盛果期封行过密后可间伐。4.2定植穴要求定植穴规格为60cm×60cm×60cm,每穴填绿肥10kg~15kg、石灰1kg~1.5kg、鸡粪10kg(或复合肥1.5kg),覆土45d以上腐熟。4.3定植期2月中旬~4月中旬。4.4苗木要求4.4.1苗木检疫调运执行GB18407.2-2001、GB191-1990、GB6388-1986的规定。4.4.2苗木质量嫁接苗,枝条已木质化、距接口1cm处茎粗达0.7cm、脱落枝已掉落。4.5栽植要求4.5.1苗木根部带土或沾上黄泥浆定植。4.5.2栽植后苗木根颈部宜高于地表水平15cm~30cm,以防日后下陷。4.5.3把根系按其自然延伸方向顺势舒展,压实,浇足定根水再盖一层松土,同时进行地面覆盖。定植后,遇晴天,每隔2d~3d浇水1次。5土壤管理5.1改良土壤5.1.1土壤瘠薄的丘陵山地果园,应采取深翻扩穴的方法,使活土层达45cm以上。5.1.2幼树期定植1~2年后,每年交替于植株的一侧或相对两侧,定植穴外围挖长100cm×深40cm×宽30cm的沟。每株回填绿肥、秸秆20~25kg,生物有机肥8~10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0.5~0.75kg,石灰0.5~1.0kg,然后表土填入沟底心土放在沟面。5.1.3盛果期,扩穴改土在冬季或初春之际,用火烧土或潭泥,沟泥、土杂肥,每株100kg~150kg,堆于树干周围,用于根际培土。5.2果园套种与覆盖种植后1~2年内,套种花生、西瓜等作物;利用稻草、花生杆或绿色桔秆进行覆盖,盖草厚度为5cm左右;主干周围留一定空处,不可盖住树头。5.3果园生草5.3.1春秋两季种草,在树干周围的1m2以内不宜播种牧草,留出清耕区。豆科牧草种于树冠滴水线之外,禾本科牧草种于果园的梯埂或果树株间范围。5.3.2豆科植物以圆叶决明、印度豇豆为主;禾本科植物以百喜草为主;提倡豆科与禾本科混播。根据生长情况进行适时收割,铺在清耕区内。每5~6年进行一次更新。6水肥管理DB35/T1231—201136.1灌排6.1.1灌溉水要求无污染,水质符合NY5023-2002要求。6.1.2春梢、夏梢、秋梢抽发期及果实发育期等发生干旱时要适量灌水。6.1.3雨季或果园积水时,及时疏通果园排水渠道,保障排水通畅。6.2施肥6.2.1肥料种类及质量按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1535-2007《肥料合理使用准则微生物肥料》6.2.2施肥时期及数量6.2.2.1幼树期采用薄肥勤施,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每年3~5次。第一次在2月春梢萌动前,第二次4月春梢抽发期,第三次6月春梢充实和夏梢抽梢期,第四次8月秋梢萌发期。植后第一年单株每次施尿素20g或复合肥30g~50g,以后每年增加50%至1倍的施肥量。6.2.2.2始果期、盛果期根部肥每年追施二次,复壮肥及梢果肥。主要施用N、P2O5、K2O等速效化肥,667m2施N3.2kg、P2O519.9kg、K2O25.8kg;N︰P2O5︰K2O比例为1︰1.21︰:1.56。复壮肥在采果结束前的一个月施用;梢果肥:①壮梢保果肥,5月下旬施肥;②壮果促梢肥,8~10月份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45%~50%。6.3施肥方法挖穴深施,沿树冠滴水外沿处挖穴20cm~40cm,施肥沟,均匀施后回土并及时灌水。7整形修剪7.1整形幼年树(2~4年)生长时期,主干定为60cm~80cm打顶,留主枝2~3枝,副主枝3~6枝,做到矮壮、枝条四面错落伸展,分布合理。7.2修剪及操作方法7.2.1幼年树定植的幼树一年能抽春、夏、秋梢3次梢以上,主枝或副主枝生长量都较大,当主枝、副主枝枝梢抽生过长,而未抽生侧生结果母枝时,主枝长50cm~60cm、副主枝长40cm~50cm打顶。7.2.2结果树7.2.2.1结果树树高应控制在300cm以下。树冠有效结果母枝长度,垂直方向控制在250cm以内;水平方向控制在200cm以内。7.2.2.2结果树,生长期修剪:结果母枝超过25cm时则摘心。休眠期修剪:对4年生枝条进行短截,剪口以下抽生的枝梢保留在5条以下。剪掉病虫枝、枯枝、纤细枝之外,对粗在0.4cm以下的部分枝条进行短截,留桩30cm~40cm。7.2.2.310年以上果园荫蔽大于80%以上,树冠内部的侧枝开始出现衰老,对6年生以上的枝条进行回缩修剪。7.2.3弱树、衰退期树有计划更新老树,对骨干枝进行回缩修剪;对计划更新的果园,应进行深耕,增施肥料,增强树势。7.2.4除萌及时除去无用的根蘖。7.2.5疏枝及时疏除内膛纤弱枝。DB35/T1231—201148病虫害防治8.1防治原则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法,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物理及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8.2农业防治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调整树体营养,增强抗病能力,起到壮树防病的作用。8.3物理防治8.3.1在冬季,刮干净树上自然剥裂的树皮,集中烧毁,然后用石灰水或石硫合剂涂刷树干。8.3.2随时剪除附在树干上的寄生植物。8.4生物防治保护果园小生态,保护瓢虫、捕食螨等天敌,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等方法,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8.5化学防治余甘子主要有蚜虫、介壳虫、木蠹蛾、卷叶虫等。8.5.1蚜虫防治余甘子蚜虫大发生时密集在嫩枝和幼叶上吮吸汁液,被害后叶片出现油渍状,引起落花落叶;在发生为害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有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或25%扑虱灵2000~4000倍液喷雾;连续喷2次,每次相隔7d~10d。8.5.2介壳虫防治堆粉蜡介成虫和若虫以吸食叶片、花蕊、花幼芽的汁液,导致落花、落叶、枯枝、树势衰退,生长不良,严重的可造成主枝枯死。堆粉蜡介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在4~5月,第二代在8~9月,雌成虫大多数集中固定一处,有聚居性,冬天幼虫爬到树枝裂缝或树盘下松土及附近杂草木根颈部(近表土)越冬。防治方法:①冬季刷干净树干,去除木蠹蛾虫粪,剪除虫枝、枯枝以及清除园内和附近的杂草并集中烧毁。②药剂使用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盛孵期进行喷药。用松脂合剂(夏季16~20倍、冬季10~15倍)、柴油乳剂和机油乳剂(含油量2%)500~700倍液或45%瓢甲敌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杀。8.5.3木蠹蛾防治余甘子木蠹蛾有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木蠹蛾二种。主要危害大主枝及近主干,蛀食木质部形成纵横交错的管状遂道,在蛀食孔的下部皮层形成环割,枝条易从此折断,被害枝孔口下地上堆积着许多枣红色或红色如绿豆大的虫粪。防治方法:①经常深入检查,发现枝上有虫粪,及时剪掉虫枝,杀死幼虫;②堵塞洞口:发现枝条上有虫粪时用铁丝钩掉洞口的粪便,用棉花沾乐果或敌敌畏堵入洞中,把幼虫闷死。8.5.4卷叶蛾防治春秋季余甘子芽发新叶时,卷叶蛾幼虫在嫩叶上吐丝作网,造成幼芽叶片卷曲。防治方法:摘除虫包,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60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9采收9.1采收期因品种的成熟期、果实用途、市场需求情况而异;如早熟品种(算盘子)于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采收;粉甘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采收,用于加工蜜饯和保鲜的,可适当延长。采前不能大量灌水,保证采收后果温低、不带水分即可。DB35/T1231—201159.2采收质量明显的和轻微的损伤,会影响果实耐贮及抗病性;采果前应剪去指甲、带上手套,以免刺伤果实;造成损伤。9.3采收方法9.3.1余甘子果实成熟期较长,且挂树期长,必须采取分批、分期采摘。9.3.2采收时间宜在清晨,露水干了以后采收;或傍晚,此时气温低,损失少。阴雨、大雾、天气过热及中午时间不能采收。9.3.3采摘时应由树冠外向内,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用手逐个采摘,轻采轻放于篮内,尽量减轻果实机械损伤。9.3.4选用可盛3kg~5kg果实的浅果篮盛果,且果篮底部及四周垫以柔软的纸或松叶等。
本文标题:DB35T 1231-2011 余甘子栽培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2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