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马博-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才智慧【中华讲师网】
国以才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政以才兴,邦以才固,军以才强。人才,自古以来,就是个永恒的话题。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才得失史,得才者得天下,失才者失天下,国运系于才运。注视今日世界,更是如此。国家之间的竞争,军队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争夺人才的比拼。全球范围内,没有硝烟的人才战争,已愈演愈烈。为此,国家制定了人才强国战略,军队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企业也有自己的人才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多个章节更加突出了人才的作用和地位。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引起国家、军队、企业领导者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迫切需要涌现更多人才。而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一个诗词大国,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直至当下的诗词歌赋。迈入诗词的艺术王国,犹如置身于光怪陆离的珍珠之海,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其中的人才诗篇,争奇斗艳,大放异彩,尤为夺目。每每吟诵,无不让人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激发动力、提升素质。不由人产生这样的冲动:如果把诗词与人才结合起来,诗海拾珠,挖掘诗词中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才智慧,奉献诸君,让各类人才从中各取所需,吸收营养,赋予人才以诗的灵性,岂不美哉?有鉴于此,故有此讲座。本讲座共分四个部分,即成才篇、选才篇、爱才篇、用才篇。每篇内含若干章节。每章节从诗词出处、原诗本意、同类链接、人才(学)解读、现实启示、案例举要等方面进行解析。诗词本意:译出诗词原意,交代时代背景,介绍人物典故,进行简单评析。人才(学)解读,就是利用人才学的有关原理和规律,揭示诗词中蕴涵的人才思想。案例举要,从政治、军事、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杰出人才的成功范例,扩大读者视野,给予当下启示;同类链接,就是将历代诗词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词,列举出来,以供参考。一、成才篇二、选才篇三、爱才篇四、用才篇成才篇:咬定青山不放松——执着与成才一个浑身有几何?——聚焦与成才芒鞋踏遍岭头云——追求与成才柳暗花明又一村——创造与成才清景一失后难摹——灵感与成才谪在人间今八年——天赋与成才衣带渐宽终不悔——勤奋与成才且教桃李闹春风——定力与成才画眉深浅入时无?——机遇与成才谁道君王薄贾生?——自用与成才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与成才百般红紫斗芳菲――竞争与成才一、成才篇(重点内容)谪在人间今八年——天赋与成才且教桃李闹春风——定力与成才谁道君王薄贾生?——自用与成才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与成才二十三年弃自身——逆境与成才谪在人间今八年——谈天赋与成才青衫乌帽芦花鞭,送君归去玉帝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黄庭坚(8岁)《送人赴举》这里一个“谪”字将其天才吐露无余。人们称才气横溢的李白为“谪仙”,意味着仙人下凡。黄庭坚自喻“谪在人间”,岂非天才?历史上此类天才,比比皆是:如王勃十四岁时,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七岁时,随口作《咏鹅》;“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诗圣”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诗魔”白居易,少有逸才,16岁作《赋得古草原送别》,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脍炙人口,遍传长安;林则徐9岁时,写出“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佳句,志存高远,声响不凡。谪在人间今八年——谈天赋与成才毛泽东16岁时,离开家乡去湘乡县小学堂求学,其处多富家子弟,瞧不起这个外来者,毛泽东激愤之下,写了一首托物言志的《咏蛙》诗,以蛙喻人,霸气十足,一时惊动湘乡师生。《咏蛙》一九零九年独坐池塘如虎距,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人才学研究表明,天赋作为一种智力因素,是人才成长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它不但表现在生理素质上,而且表现在天赋上也有高低之分,这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能级能质,制约着人才成长的层次和高度。上述诗人的成长事实说明,具有超凡的天赋,不但有利于人才自身的快速成长和成功,而且更有利于人才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过去,一提人之“天赋”,我们总是刻意回避或将之归为“唯心主义”,甚至割裂和掩藏名言。爱迪生曾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天赋!但就是这1%的天赋往往比那99%的汗水更为重要。”后面半句才是爱迪生的本意和关键所在,却长期被人为省略。英才辈出的文化密码--以钱氏家族为例谪在人间今八年——谈天赋与成才然而,正如高尔基所言:“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能熄灭,也能燃烧起来。而使它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天赋对于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的成长,尽管非常重要,要使天赋“成为熊熊烈火”,就必须不停地给它输送“燃料和养料”,即后天的勤奋耕耘。一个人成才的过程实质是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那些天赋过人者,其后天勤奋耕耘其实也是超越常人的。人称“李白斗酒诗百篇”,好像他写诗全凭酒精刺激,可要知道“诗仙”也有“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的惜时之情和“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的勤奋耕耘;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即是其勤奋耕耘的生动写照;白居易因怀“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的理念,读诗写诗非常刻苦,以至读得“口舌成疮”,写得“于肘成胝”,甚至“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故成就“诗魔”美名;黄庭坚少时背诵经史子集常一夜数点灯,而为苦练书法,甩笔的墨水竞染黑成片竹林,终成诗书大家,其书法代表作之一《砥柱铭》于2010年夏在北京拍卖出四亿三千万的天价,创中国艺术品售价之最。黄庭坚书法代表作《砥柱铭》于2010年夏在北京拍卖出四亿三千万的天价,创中国艺术品售价之最。且教桃李闹春风——谈定力与成才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宋金时期文坛泰斗元好问的晚年诗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虽并非脍炙人口,但仔细诵读,仍耐人咀嚼。你看那初春时节,桃花嬉笑春风,李花芬芳尽吐,而只有那海棠依旧,不趋时,不争春,自在生长,仿佛它也知晓,桃李虽逞一时之艳,但几场寒风冷雨过后,必然是“桃花落尽李花残”,“林花谢了太匆匆”,到那时,人们只能徒叹“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花谢两无情”。且教桃李闹春风——谈定力与成才于是,海棠把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含苞的花蕾深藏其中,只露出那几点鲜红的花瓣,透出春的气息,而待到落英缤纷之时,它却绽开枝头,占断春风,尽展风流。由此,诗人触景生情,借赞美海棠,暗示和告诫儿女以及后世,做人、做事、做学问,莫学那“桃李卖阳艳”,虽得瞬时的虚荣浮华,却过早地零落成尘。而要像海棠那样保持足够的定力,切忌过早地炫耀显露自己,陶醉于短暂的幻境。且教桃李闹春风——谈定力与成才无独有偶,唐朝诗词名家李商隐的《题小松》诗,其意蕴与元好问的诗如出一辙。诗人这样写松树:“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诗人说,别看阳春三月,桃李盛开,小松略显寂寞,而一旦进入严冬,霜雪洗礼后的小松,就会郁郁葱葱,昂然独立。它不像桃李一年之中几经枯荣,而是四季如一,日月生长,终将成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此诗咏物言志,借景抒情,昭示人们莫学那桃李煊赫一时,不耐风雪,而应像小松那样在寂寞中保持定力,在风雪磨砺中,把自己锻造成栋梁之材。且教桃李闹春风——谈定力与成才元好问和李商隐的诗作给我们以启迪,有志成才的青年应学那海棠和劲松,不慕虚荣,排除干扰,培养好成才的定力。人才学研究表明,定力是人才成长非常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内在素质。在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定力对于人才的成长尤为重要,作用凸显。它既可提升人才成长的速度,又可助推人才成长的高度,还可引领人才走向成功捷径。相反,虚荣、追风、浮躁等与定力格格不入的东西,会腐蚀、耽误人才的成长,是成才者的大敌。且教桃李闹春风——谈定力与成才人才的定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生的历练中修成的,在克服不良倾向中形成的,而且越经磨炼,定力越强。具体地讲,要耐得寂寞,“灯火阑珊处”,“秉烛夜读书”,在知识积淀中培养定力;要力戒浮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执著追求中培养定力;要远离虚荣,“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在价值取向上培养定力;且教桃李闹春风——谈定力与成才要拒绝诱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聚焦目标上培养定力;要淡泊名利,“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栽合少求”,在人生取舍上培养定力;要勤奋耕耘,像郑板桥那样,“四十年间画竹枝,昼间画来夜间思。削尽冗繁留青色,画到生时是熟时”,在长期积累中培养定力;要树立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提升自信中培养定力。如此,成才的愿望终会实现。且教桃李闹春风——谈定力与成才于丹《论语心得》中《聋蛙故事》契可夫的小说《打赌》谁道君王薄贾生?——谈自用与成才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这首《贾生》诗,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的名作,也是古今咏史诗中的极品。在中国诗词史上,此类诗大多“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借古喻今,托古寄慨,感叹身世,排遣苦闷,从而表达咏古讽今、怀古伤今的情怀。谁道君王薄贾生?——谈自用与成才同样题材,同样情怀,古之文人骚客,多有诗文阐发,而唐代诗人最为盛行。他们往往以贾谊被贬长沙作比,或为自己贬官作诗自慰,或为朋友被贬作诗相慰。比如李白在《巴陵赠贾舍人》中写有“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诗句;杜甫在《发潭州》中写有“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诗句;白居易在《偶然二首》诗中写有“汉文明圣贾生贤,谪向长沙堪叹息”诗句;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写有“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诗句,如此等等,无不表达了对文帝薄恩或贾谊不遇的感叹。谁道君王薄贾生?——谈自用与成才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王安石《贾生》王安石认为,贾谊一时的谋议已经施行,谁能说君王薄待他呢?爵位高而言不能用,这样的公卿何止万千。他认为,君王待臣下的薄厚,不在于给臣子官爵的高低,而在谋见是否采纳。显然,政治家比诗人眼光更为深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谁道君王薄贾生?——谈自用与成才人才学研究认为,人才的成长是以创造性实践为桥梁,内外因素综合效应的结果,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自用其才就是人才非常重要的内因。有才而不能自用,终难成才或成为大才。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李商隐、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应该从中受到深刻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谁道君王薄贾生?——谈自用与成才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意气用事,自暴自弃,于事无补,于己有害,教训深刻,当为后人鉴戒。谁道君王薄贾生?——谈自用与成才今天,我们欣逢盛世,生正逢时。然人生绝非鲜花坦途,也有阴晴圆缺,崎岖坎坷。但即便如此,也应以积极的心态干事,以灵活的方法处事,哪怕是身处逆境,也要以“入世”情怀,自用其才,尤其是缺少历练的年轻高学历者更应记取。因为“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谁道君王薄贾生?——谈自用与成才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绝知此事要躬行——谈实践与成才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诗作名篇《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人旨在以此诗向儿子阐明如何学习、如何实践,如何去取得成功的道理。陆游是从实践中
本文标题:马博-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才智慧【中华讲师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8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