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伦佐·皮亚诺-198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戈登·邦夏和奥斯卡·尼迈耶198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目录01戈登·邦夏建筑师简介戈登·邦夏的建筑02奥斯卡·尼迈耶建筑师简介奥斯卡·尼迈耶的建筑有关普利兹克建筑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杰伊·普利兹克和妻子辛蒂发起•自1979年起,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是建筑界最高荣誉,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截至目前38届,产生了41位获奖者•The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JayA.Pritzkerfoundedtheprizewithhiswife,Cindy.•TheproceduresandrewardsofthePritzkerPrizearemodeledaftertheNobelPrize.•Theofficialceremonygrantingtheawardtakesplaceeveryyear.3有关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师的黄金年龄?——历届获奖者年龄分布4有关普利兹克建筑奖•地域分布5有关普利兹克建筑奖•普奖背后有一个庞大的评审组织机构?其实不然,各届评委最多不超过10位。与评委身份全为建筑师的那些建筑奖不同,普奖的评审团由5-9位在建筑、经济、教育、出版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普奖评委由三类人构成:企业家、文化届人士、建筑师。自2005年开始,三者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4:3至1:4:4。6仅有一次的两位获奖者•奥斯卡·尼迈耶(左),戈登·邦夏(右)•之所以同时颁给两人,是因为两人皆年岁已高,而作品都非常成熟。在后来,普奖发言人表示,同时颁奖给不同事务所的两位建筑师的做法,将不会再出现。1988年的这一次,在普奖历史上成为了孤本。7PART01戈登·邦夏8戈登·邦夏简介•1929~35年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先后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1937年~42年,1946~49年为纽约分公司的首席设计师。•1940~4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当客座教授;•自1949年与史基摩(LouisSkidmore),欧文士(NathanielOwings)和梅里尔(JohnMerrill)等建筑师们,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合伙工作。•1954~60年在哈佛大学、麻省大学当客座教授;•1959~62年在耶鲁大学当客座教授;•1962年时成为水牛城艺术学院(BuffaloFineArtsAcademy)的名誉院士;•1963~72年担任艺术委员会(Pvesident?CommissiononTheFineArts)的主席;•自1975年为纽约现代美术馆中的理事委员;•1977为匹兹堡的卡内基美仑大学理事委员又为秘鲁首都利马UniversidadNacionalFedericoVillareal名誉教授。•他曾经为国际设计学院的艺术院会员,之后参加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1990年去世。9戈登·邦夏简介•193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55年获国际文艺学会(NationalInstitueofArtsLetters)所颁BrunnerAword奖项。•1961年获美国建筑师公会Monor奖章•1969年获水牛城的大学ChanceliorNorton奖章•1988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作为利华大厦(LeverHouse)等许多美国著名建筑的首席设计师,普利茨克奖获奖建筑师戈登·邦夏(GordonBunshaft)(1909.5.9-1990.8.6)开辟了现代摩天大楼和企业架构的新时代。•邦夏是国际风格坚定而执着的拥护者,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作为SOM的合伙人和首席设计师,被SOM誉为“工业的巨人,坚决果断的大将军,建筑界的约翰·韦恩(JohnWayne)”10“毛遂自荐的建筑大师•1988年普利兹克奖评选之前,评审团主席接到一个匿名电话,问是否所有的人都有权对评奖提名,主席回答:“是的”。于是,电话里的人报了自己的名字。这位年过半百、毛遂自荐的建筑师就是当年“普利兹克”奖的得主戈登·邦夏。•普利兹克奖评委会对他的评价是:他是谦虚而伟大的建筑师,他喜欢用建筑说话,从作为地标的利华大厦到具有辉煌成就的沙特阿拉伯国家商业银行,他在40年中的作品显示了他对当代技术与材料的理解。利华大厦11戈登·邦夏简介•主要作品•全国商业银行沙特阿拉伯吉达市•利华大厦•玻璃摩天楼•耶鲁大学善本书图书馆•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图书馆•赫什霍恩博物馆暨雕塑园•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12作品剖析•美国纽约利华大厦•利华大厦(1952)被看作是美国第一座,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座国际风格的摩天大厦,这是一座从抬高的基座上升起的光滑的蓝绿色玻璃高塔,屋顶花园将绿色加入纽约密集的城市肌理中。•地点:纽约州纽约市•项目完工时间:1952•用地面积:34,830平方英尺•项目面积:289,584平方英尺•楼层数:24•建筑高度:307英尺•类型:商业+办公•服务:建筑、高层建筑13作品剖析•美国纽约利华大厦•利华大厦1951~1952年在纽约建立。•是戈登·邦夏设计的第一个公司总部大楼,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的全玻璃外墙的高层商业建筑。是密斯的建筑理想第一次得到完全实现。•高24层,上部22层为板式建筑,全部用浅蓝色玻璃幕墙.下设2层呈正方形基座形式裙房,底层的敞空柱廊及花园,为提供城市公共空间而在在首层设置开放的公共空间。是所有者利华公司为了给人们留下该公司热心公益事业的印象而特意建造以供行人停留观赏的。14作品剖析•美国纽约利华大厦•利华大厦利用了铝、平板玻璃等新建筑材料和空调等新技术,他创新的玻璃幕墙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可见面,与周围的砖石建筑产生了强烈对比,给当时的建筑界以巨大的震撼。玻璃幕墙使用特别设计的洗窗系统进行清洁,这一切都影响了后来得摩天楼,是所有摩天楼的典范,也是美国建筑史上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15作品剖析•美国纽约利华大厦•大楼由蓝绿色的抗热玻璃和不锈钢的框架的两个长方体组成,漂浮在一系列排列整齐的大理石柱子上。垂直的主体大楼矗立在水平底层之上,但平移至一边,空位于一个四季常青的屋顶花园。公司雇员可以在午休时间在精心维护的花园里漫步,俯视底楼点缀着花坛和户外家具的明亮庭院。•邦夏在大楼的顶部设计了一个自动洗窗车,定时沿着大楼上的轨道运行,用里佛的清洁剂清洗大楼的玻璃表面。外观一尘不染、透明敞亮的大楼为公司的产品做了最好的广告。16作品剖析•美国纽约利华大厦17作品剖析•在利华大厦取得成功后,邦夏的设计继续光滑的玻璃立面,外露的钢结构和以企业为客户等主要特征,例如两个位于纽约市的项目Manufacturer'sTrustCompanyBuilding(1954)和ChaseManhattanBankBuilding(1951)。18作品剖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邦夏开始收到来自文化教育组织的委托。他在纽约布法罗的AlbrightKnoxArtGallery加建项目(1961)是一个漂浮在石质基座上的通透的黑盒子;而在耶鲁大学的BeineckeRareBookLibrary中,他使用了产自佛蒙特州的大理石薄板,让光线可以照进主空间——一个放置大量书架的巨大体量之中。他还设计了1962年在汉普顿斯(Hamptons)的自宅,名为TravertineHouse,以及1971年的约翰逊总统图书馆(JohnsonPresidentialLibrary)。19作品剖析•耶鲁大学珍品图书馆•在戈登·邦夏的作品名录上,耶鲁大学贝尼克古籍善本图书馆即拜内克古籍善本图书馆是有别于其它玻璃或混凝土盒子的一座特殊建筑。“该馆镇馆之宝为欧洲最早的活字印刷本——古腾堡《圣经》,另外还有《伏尼契手稿》、中国明代所刻孤本《千家诗》注本等珍品。”20作品剖析•耶鲁大学珍品图书馆•特点一:整体半透光的外立面•半透明的白云石拼砌而成的建筑物外立面有极其震撼的视觉效果,虽然半透明的大理石仅仅围合了建筑物6个界面中的4个,但那更像是制造了另一片“天空”,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层薄薄的大理石界面在对外部环境进行编辑的同时也混合进了自身的特征。•在花岗岩后放置了预制的钢衍架系统,将立面承重转移到图书馆四个角落的巨大水泥柱基上。这种结构体系使底层大厅可以几乎全部以落地窗覆盖,在广场上路过图书馆前方的人在进入之前可以一窥藏在方盒之下的珍贵收藏。21作品剖析•特点二:内部大型玻璃罩•建筑物内部分为两层,一层是大厅和阅览室,二层是书库。“在大理石外壳安全覆盖之下的是一个六层高的玻璃塔,里面藏有一叠叠的古籍。古籍以皮革装订,有些甚至镀了金,在整个塔中大约藏有180,000册书,尽管只有图书馆职员可以接触到古籍,他们仍然被骄傲地放在塔中展示。”整体设计处处体现着邦夏对保护古籍善本这一前提的考虑,设计美学与设计功能性的完美结合,是一件设计作品成熟与成功的标志。22作品剖析•特点三:“书”比“人”贵•图书馆的灭火设施并没有采用自动喷淋系统是为了保护很多用墨水书写的书籍和手稿,因为这种古籍善本一旦遇水就会被破坏,所以,当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会首先抽走室内空气,排放氮气用于灭火。阅读者进入馆内阅读之前都要签署一份协议书,表明对这种消防形式的认同,也许这不够人性化,但更加凸显了为保护历史瑰宝,设计师独到的设计。23作品剖析24作品剖析•七十年代,邦夏开始在他的建筑中运用曲线,包括具有相似的灵感的位于纽约的SolowBuilding和W.R.GraceBuilding(1974),和位于华盛顿特区的SmithsonianHirshhornMuseum(1974)(Diller,Scofidio+Renfro对其提出的一个不同寻常的加建方案近日被取消)。Hirshhorn博物馆和雕刻花园,华盛顿25作品剖析•邦夏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沙特阿拉伯,在这里他设计了获得2010年AIATwenty-fiveYearAward的在吉达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机场朝觐客运大楼(HajjTerminalatKingAbdulazizAirportinJeddah)(1983),用一个张拉帐篷结构形成的网创造室内外的荫蔽,抵御酷热的气候。邦夏最后的项目是在吉达的的国家商业银行总部,完成于1983年,有三条在不同平面的廊道,邦夏称之为空中花园。在巅峰时期退隐,邦夏说:“我认为这是我最好也是最独特的项目之一。”26其他作品奥尔布莱特-诺克斯美术馆纽约海事一家银行,NewYork27其他作品全国商业银行沙特阿拉伯吉达约翰逊图书馆UniversityofTexas28PART02奥斯卡·尼迈耶29奥斯卡·尼迈耶简介•“我讨厌包豪斯学派,那是建筑史上一个糟糕的时代。他们没什么天赋,所有的只是条条框框,连刀叉他们都要弄出规矩来。毕加索就不会有那么多规矩。建筑就像机器?不!机器太丑了!规矩是最讨厌的东西,他就是用来打破的。”30奥斯卡·尼迈耶简介•以曲线和几何造型闻名的“建筑界的毕加索”•198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1992年至1996年的巴西共产党主席•卡斯特罗的亲密伙伴,在家乡里约热内卢一家医院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个月,终因呼吸系统并发症去世,享年104岁。31奥斯卡·尼迈耶简介•与其他现代主义建筑师大为不同,奥斯卡·尼迈耶(OscarNiemeyer)的追求显得格外天真。这位充满理想主义与反叛精神的设计师用令人叹服的才华,摆脱了前辈们所倡导的“立方体”建筑框架。他坚持“美就是功能”的真理,作品极具非凡的个性特征,为世人创造出了带有女性气息的建筑乌托邦。奥斯卡·尼迈耶,OscarNiemeyerMuseum,2002年奥斯卡·尼迈耶,PlanaltoPalace,1960年32作品剖析•巴西议会大厦•巴西议会大厦坐落在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上,由两院会议厅和办公楼组成。行政部分采用的一个大“H”字符形式,来自于“H”是葡萄牙文“人”(Homen)的首写字母。•议会大厦前的平台上那两只硕大的“碗”,一只碗口朝上,是联邦议院的会议厅,因为众议院开会时向公众开放;一只碗口朝下,是参议院的会议厅,因为参议院审议的议题常常涉及国家机密。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更丰富了建筑轮廓,使构图新颖
本文标题:伦佐·皮亚诺-198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06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