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马鞍山市 党建工作总结范文(十五篇)
马鞍山市党建工作总结范文(十五篇)第一篇范文:马鞍山市情及党建工作马鞍山市情概况马鞍山建市于1956年10月,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三角经济圈顶端,东部、北部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距南京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不到300公里,是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进东向发展和长三角城市向内地延伸的重要门户。马鞍山是一座新兴工业之城,现辖1县3区,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7.3万。城市化率61%。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马鞍山史称江东,相传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退至我市对岸和县乌江,自愧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刎。他的坐骑乌骓马在渡江途中思念旧主,一声悲鸣长嘶,马鞍脱落于江东,形成一山,马鞍山由此得名。三国时期,马鞍山成为战略要地,东吴右军师左大司马朱然死后葬于此地。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曾多次游历马鞍山,留下了《望天门山》等50多篇传世佳作,并终老于我市当涂县大青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马鞍山留下了众多的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采石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市区西南的采石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东吴朱然墓被列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马鞍山毗邻长三角城市群,临江近海,交通十分便捷。境内铁路、高等级公路、长江水路以及邻近我市的空港,构成了立体交通网络。穿境而过的沪铜铁路,与京沪、京九、京杭、皖赣等主干铁路相连。205国道、314省道横贯全境,宁马高速、沿江高速与沪宁高速、徽杭高速连为一体,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车程,到上海只需3小时车程。正在建设中的马鞍山长江大桥和宁安城际铁路,将成为中部地区通向长三角的另一条快速通道。长江马鞍山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天然深水良港,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口岸,常年可停靠万吨级船舶,江海联运可达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安徽省前列。10多年来,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等指标一直居安徽省各市首位,部分人均值指标现已接近长三角中等发展水平城市。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0亿元;人均GDP在全省率先达5600美元;财政收入达91.4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3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7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48.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45元。工业基础较为雄厚。马鞍山是安徽省的工业重镇,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现已形成以钢铁为龙头,汽车、电力、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纺织、轻工、医药等多门类工业发展体系。马鞍山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马钢是国内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2007年钢产量达1416万吨,销售收入达520亿元,形成独具市场竞争优势的“线、型、板、轮”产品系列。星马专用汽车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华菱汽车集团被列入中国自主创新品牌60家行业最具成长力的企业。造纸、炭黑、磁性材料、机械制品、纺织服装等在全国同行业占居重要位次。一批骨干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招商引资、上市等途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前景广阔。马鞍山为江南鱼米之乡,所辖当涂县是全国粮棉大县,也是安徽的水产大县,盛产多种优质农副产品,是周边城市及长三角城市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养殖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被称为“当涂模式”,已在全国宣传推广。科研发展潜力较强。现有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中冶华天工程技术公司等各类教育、科研、咨询机构100多家,是国家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和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城市。城乡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进一步形成,不同层次的劳动者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马鞍山市党的建设情况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加强。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为主题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了各级干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力宣传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使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速构建和谐马鞍山、为安徽实现奋力崛起贡献力量,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共同理想。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专业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探索实行“空位公推制”新方式,建立健全以资格考试为前提、政绩考核为中心、专业考核为依据、民意考察为基础、廉政考核为保证的“五位一体”新机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完善。扎实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与国资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人员选拔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五年累计培训干部近9万人次。大力拓展干部培训渠道,每年选送一大批年轻干部赴境外和国内知名高校培训,派往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央国家机关、省直有关部门挂职锻炼。目前,全市人才总量已达17.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45岁以下人才占人才总量的79.91%;每万人人才拥有量达到1384人,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华东地区同类城市前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加强对薄弱村基层党组织的整顿,选派干部到农村挂职、任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制定“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不断提升村干部谋划发展新农村能力。加大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力度,出台社区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社区两委工作规则、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社区党组织双述双评制度等一系列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马钢集团公司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双争双覆盖”和“双争创”活动,全市215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已全部建立党组织。加大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的指导力度,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探索建立市直机关共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机制,市直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组织开展以“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着力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贯彻《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大廉洁从政教育力度,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习党章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第二篇范文:马鞍山市民政局血防工作总结马鞍山市民政局2021年血防工作总结市血防组:现将民政部门做好2021年度血吸虫病患者生活、医疗救助情况报告如下:一、加强学习,贯彻落实。我局认真贯彻国务院《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落实省、市血防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根据《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马政办(2021)18号)和市政府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21年血防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马血防[2021]1号)精神和要求,以及《2021年全市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要点》(马地防[2021]1号),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一是当涂县、各区民政部门认真做好困难的血吸虫病患者生活救助工作,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生活困难的血吸虫病患者及时纳入了城乡低保范围。二是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民政部门依据患者家庭困难程度,给予年度封顶线标准5000元以下的一次性定额医疗救助”;三是在日常低保工作宣传中,加强《血吸虫病条例》的宣传,使群众及时了解血防政策,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二、积极开展,办理救助2021年,对符合纳入低保条件的血吸虫病患者家庭和人员,我市民政部门都及时予以受理和审批,按时发放低保金,对其中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患者,都及时给予医疗救助金,缓解其看病困难。经统计,全市累计有572名城乡血吸虫病患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共支出低保金107.5万元。主要发生在当涂县和含山县,其中:当涂县城乡低保对象560人,支出低保金104.4万元;含山县城乡低保对象计12人,支出低保金3.1万元。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第三篇范文: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6日在马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周春雨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9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强大动力,攻坚克难保增长,化危为机调结构,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不断巩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改善成效明显,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入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列,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在推进“科学发展上水平、率先全面达小康”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122.3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6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7亿元,增长18.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增长10.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4.2%,比上年提升2.9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在支柱产业遭受前所未有冲击的情况下,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人均值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增幅高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超出预期。(一)突出保增长首要任务,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不断巩固。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政府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快节奏、高效率、大力度推进保增长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企业帮扶年”活动,全面落实六大类85项帮扶措施,建立领导干部企业帮扶联系点制度,成立5个帮扶工作组,对大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和一对一联系帮扶,对中小企业实行点面结合和分类扶持,想方设法帮助各类企业摆脱困境、渡过难关。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办法,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创造性地落实宏观调控减免税费政策,累计为各类企业减免税21亿元,减免费2.6亿元,缓缴税费2.2亿元;同时争取中央和省支持11.3亿元,本级财政安排3.1亿元,合计对企业各类补贴达14.4亿元。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631户;新发展私营企业1913户,总数突破1万户,个私经济纳税额达20.8亿元。全市企业在决战危机中强化自身,广大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为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做出了突出贡献。马钢紧紧围绕“聚焦品种质量、强化内部管理”工作主题,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在极其困难条件下保持了生产经营基本稳定。星马集团突出产品高端定位,产销重型卡车1.8万辆、专用汽车7000辆,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立白日化、雨润食品等外来投资企业生产经营快速攀升,泰尔重工等一批中小企业产销两旺。
本文标题:马鞍山市 党建工作总结范文(十五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16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