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 t 419-2004 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程
ICS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419—2004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程2004-03-18发布2004-03-1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419—2004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池塘养殖............................................................................14稻田养殖............................................................................25网箱养殖............................................................................26病害防治............................................................................3DB34/T419—2004II前言本标准规范无公害泥鳅养殖的方法与技术,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本标准于2004年3月18日首次发布。本标准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祖国掌、鲍传和、张晓华DB34/T419—20041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体无公害养殖泥鳅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本标准适用于池塘、稻田、网箱等淡水水域环境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51-2002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3池塘养殖3.1池塘条件面积以150m2~300m2为宜,进、排水方便、避风向阳的土池,池的四周有高出水面40㎝防逃设施,用水泥板、砖块、硬塑料板或三合土压实筑成,也可用聚乙烯网布沿池塘的四周围栏,网布下埋至硬土层,上高出水面15㎝~20㎝。池深要求80㎝~100㎝,底层淤泥15㎝~20cm,水深保持在30㎝~50㎝。进水口高出水面20㎝,溢水口设在池塘正常水平面处,排水口设置在池底鱼溜底部。进、溢、排水口用密网布包裹,池底向排水口倾斜,并设置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低于池底30㎝~35㎝。池中投放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3.2清塘培水鳅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kg~30kg/100㎡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施30kg~45kg/100㎡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变绿,透明度为15cm~20cm后,即可投放泥鳅苗种。3.3苗种放养量培育鳅种:鳅苗出膜第2d便开口进食,饲养3d~5d,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泳,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1000尾~15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经过30d左右培育,可长成3㎝~4㎝的鳅种,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成鳅养殖:鳅种放养前可用8ppm~10ppm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水温10℃~15℃时浸洗时间为20min~30min。每m2放3㎝~4㎝鳅种50尾~60尾。在泥鳅池中可适当搭养草、鲢、鳙等中上层鱼类夏花鱼种,不宜搭配罗非鱼、鲤、鲫鱼等。3.4投饵与日常管理a)投饵:刚下池的鳅苗,需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同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1cm时,已可摄食水中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并可投喂煮熟的糠、麸、玉DB34/T419—20042米粉、麦粉等植物性饲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日2~3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逐渐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要求投放在离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5%~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经发酵的鸡、鸭粪等有机肥,每次用量约50kg/100㎡。饵料要符合NY5072-2002要求,下同。b)日常管理: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cm~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水质要符合NY5051-2002要求,下同。4稻田养殖4.1稻田选择与设施建造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降雨时不会溢水的稻田均可。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000㎡左右为宜。养鳅的稻田要筑好田埂,并在埂内侧埋下聚乙烯网布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或在四周插上钙塑板(入泥30㎝)等防逃设施。进、排水口要建二道拦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田内挖适度大小的鱼溜,鱼溜可分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cm~40cm,鱼溜或坑和沟的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的5%~10%,便于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作为泥鳅的栖息场所,同时易于集中捕捞。4.2施肥培水与鳅种放养时间稻鳅轮作养殖方式: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d~4d,每100㎡撒米糠、菜籽饼20kg,次日施腐熟的有机粪肥40kg/100㎡,再在日光下晒4d~5d,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放养鳅种。稻鳅兼作养殖方式: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单季稻放养时间宜在初次耘田后为宜;双季稻放养时间宜在晚稻插秧后。4.3鳅种放养量以养殖成鳅为主,一般放养规格3cm~5cm的鳅种3000尾~4000尾/100㎡。由于稻田养鳅疾病较难治疗,故在放养鳅种时,必须经过检疫或采取鱼种消毒等预防措施4.4投饵与日常管理a)投饵:泥鳅苗、种放入后,第一个月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一半的混合饲料,一日一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一个月后,每隔15d追肥一次,每次追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5kg/100㎡,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饼、动物下脚料等饲料,后期最好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这样有利于集中起捕。b)日常管理: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水位应根据稻或鳅的需要适时调节,从插秧到分蘖,用水要适当浅些,以促进水稻生根分蘖,水稻拔节期要适当加深水位,这样的水位管理既能促进水稻的生长,也适宜泥鳅的生长。在大雨涨水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泥鳅逃出田外。5网箱养殖5.1网箱材料与面积网箱分为苗种培育箱和成鳅养殖箱两种。苗种培育网箱,采用聚乙烯网布做成,面积一般为10㎡~25㎡;成鳅饲养网箱,采用3×3聚乙烯网片做成,网目为0.5㎝~1.0㎝,面积为50㎡左右。5.2网箱设置网箱可设置在池塘、河边、水渠、湖泊等水体。箱底着泥,箱内必须铺上10㎝~15㎝左右的泥DB34/T419—20043土或适量的水生植物。5.3苗种放养量苗种培育箱每m2放养体长7mm左右的鳅苗3万尾;成鳅养殖箱每m2放养体长为3㎝~4㎝的鳅种1000尾~2000尾,体长为5㎝的放养500尾~1000尾。此外,根据网箱设置的水体肥度适当调整放养量,水肥放养量可以增加,水瘦放养量可适当减少。5.4投饵与日常管理a)投饵:网箱养殖泥鳅基本上全依赖人工投饵。泥鳅食性广,可投喂鱼粉、动物内脏、蚯蚓、小杂鱼肉、血粉等动物性饲料,豆粕、菜粕、次粉、麦麸、谷物等植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饲料,一般在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饲料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5℃~27℃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投饲料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与池塘养鳅的方法相同。b)日常管理:勤刷网衣,保持网箱内水体流通,溶氧丰富,并使足够的浮游生物进入箱内,为泥鳅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经常检查网衣,防止泥鳅逃逸。6病害防治泥鳅的病害比较多,分成敌害和疾病两大类。其中,敌害主要是指危害性生物、农药和公害物等,此外是各种疾病。病害的防治以不产生公害为原则,并符合NY5071-2002和NY5070-2002要求。6.1防止敌害a)防止危害性生物入侵:泥鳅苗、种期的敌害生物主要有蝌蚪与蛙类、水生昆虫和幼虫、鸟类及其肉食性鱼类(如鲶鱼、鳜鱼和乌鳢)等。为了防备这类生物的危害,养殖环境必须设置防护设备,以防蛙类侵入,如果发现蛙类应及时捕着,捞出蛙卵;养鳅环境必须清除肉食性鱼类,并设防进水时混入。b)防止农药和公害物的流入:凡是农田(喷洒农药后)排放水,污染的工业用水等公害物,一律严禁流入养鳅水体。养鳅的稻田也仅允许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6.2疾病防治a)水霉病症状: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毛状水霉。此病多发生于水温较低时期,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防治办法:①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②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3min~5min。b)赤鳍病症状:由短杆菌感染所致。病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腐烂。防治方法:用1ppm浓度漂白粉全池泼洒;或0.5ppm浓度杀灭海因全池泼洒。c)打印病症状:由病原菌所致。病鳅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防治方法:用0.5ppm浓度杀灭海因全池泼洒可达到治疗目的。d)寄生虫病症状:主要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等寄生所致。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防治办法:①用0.7g/m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②用0.5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防治三代虫病。.e)气泡病症状:病鳅浮于水面。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鱼苗。防治办法:①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②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
本文标题:db34 t 419-2004 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5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