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 t 320-2003 安徽省牛奶场环境卫生标准
ICS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320—2003安徽省奶牛场环境卫生标准2003-04-09发布2003-04-09实施DB34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320—2003I目次前言.................................................................................II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奶牛场用地的环境选择...............................................................15牛场﹑牛舍的卫生...................................................................16工作人员及其操作过程的卫生.........................................................27原料奶盛装、贮藏与运输卫生.........................................................28牛场﹑牛舍环境控制.................................................................2DB34/T320—2003II前言在品种、饲料和饲养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的情况下,环境卫生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当前规模化畜禽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牛奶生产环境卫生问题更为突出。环境卫生是指一方面保证牛场环境卫生防止奶牛生产、奶牛健康及牛奶受到污染,另一方面防止奶牛场的粪尿、污水、有害气体等侵扰环境,导致环境恶化,特别是粪尿、污水还成为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造成疫病扩散和传播。为了做到人和自然协调,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模化奶牛场必须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切实制定出一个既完善又便于设施的环境卫生标准。为此,针对本省奶业生产现况,结合安徽省科技厅“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乳制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引进”项目内容要求,对我省主要奶牛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考察了外省先进奶牛企业的做法,特制订本标准,旨在实现奶牛场的“清洁生产”。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畜牧局提出,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力生、王志耕、李赛明、王光。DB34/T320—20031安徽省奶牛场环境卫生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场和牛舍环境卫生标准及奶牛用地环境选择,奶牛、牛舍卫生监督,监测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集约化、规模化新建的奶牛场,农户家庭建造的牛舍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也适用于已建成的牛场、牛舍的卫生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环境卫生内容是指:奶牛场用地的环境,牛场、牛舍的卫生,工作人员及其操作过程的卫生,原料奶盛装、贮藏与运输卫生。4奶牛场用地的环境选择4.1奶牛场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生产区域。符合环境保护和兽医防疫要求。4.2新建奶牛场应满足卫生防疫要求,场区距交通干线不少于1000m,距一般道路不少于200m,距居民区不少于1000m,距其它畜牧场、兽医机构、畜禽屠宰场不少于2000m。4.3场区要求地势较高,地形开阔,通风良好,排水通畅,并且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设群常年主导方向的下风向处。4.4场址必须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符合GB5749,电力供应可靠,有足够的粪便堆积场地,具备就地无害化处理粪便的环境条件。4.5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奶牛生产地。5牛场﹑牛舍的卫生5.1奶牛场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生产区门口设消毒室(内设地面消毒池,增设紫外线消毒灯)和消毒池(长×宽×深=3.8m×3m×0.1m),池内使用2%~4%氢氧化钠、0.2%~0.5%过氧乙酸等或具等效的药物消毒,药物定期更换保持有效浓度,设醒目的防疫须知标志。5.2场区牛舍应坐北朝南,坚固耐用,宽敞明亮,通风良好,能有效地排出潮湿和污浊的空气。5.3场区内必须设有更衣室、厕所、淋浴室、休息室。更衣室内应按人数配备衣柜,厕所内应有冲水装置,洗手设施和洗手用的清洗剂。5.4牛舍、牛体应经常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乳汁。5.5搞好牛舍内外环境卫生,消灭杂草,注意绿化,提倡文明生产。DB34/T320—200325.6场区内应有足够的生产用水,水压和水温均应满足生产需要。如需配备贮水设施,应有防污染设施,并定期清洗、消毒。5.7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粪便要及时清除。5.8场区内应设有牛粪尿处理设施,处理后应符合GB7959的规定,排放出场的污水必须符合GB8978的有关规定。6工作人员及其操作过程的卫生6.1场内饲养、挤奶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在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饲养场应建立职工健康档案。6.2牛场工作人员上下班要更换工作服和鞋。工作服和鞋不得穿出场外,工作服要保持清洁,要讲究个人卫生。6.3牛场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直接接触牛群和牛乳生产的管理人员,发现有传染病患者要及时调离。6.4挤奶前清洁牛体,用温水或消毒液清洗乳房和乳头,并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挤奶后用消毒液浸浴乳头。6.5挤奶开始前三把奶应丢弃(挤在指定的容器中)。6.6挤奶机使用时应保持性能良好,输奶管和贮奶缸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顺序为清热水→热碱水→清水)。6.7异常乳以及注射抗菌素后5d内的乳不得混入正常乳中。7原料奶盛装、贮藏与运输卫生7.1原料奶应设单间存放,与牛舍隔离,并且有防尘、防蝇、防鼠的设施。7.2手工挤奶必须由过滤器和多层纱布进行过滤才能装入容器贮藏;机器挤奶直接装入有冷藏设施的容器,2h内应冷却到4℃以下。7.3原料奶必须使用密闭的、清洁的、经消毒的奶槽车或桶装运。应符合GB12693中的有关规定。7.4原料奶从挤出至加工前防止污染,质量应符合GB6914的规定。8牛场﹑牛舍环境控制8.1大气与饮水8.1.1奶牛场应具有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水质需符合GB5749的规定,足够生产和生活之用。8.1.2奶牛生产环境空气质量必须符合GB3095的规定。8.2温、湿度及通风牛场、牛舍环境必须符合GB16568的规定。牛舍内温度应控制在0℃-28℃,相对湿度为65%-75%,采光系数1:10,通风夏季0.2m/s-0.5m/s,冬季0.1m/s-0.2m/s,氨气26uL/L,噪音不超过60db。8.3防疫8.3.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8.3.2视地区常发病情况加强检疫,对结核病、布病每年春秋进行两次检疫,六月、十月完成复检,检出阳性反应的牛在两天内送隔离场或屠宰场。8.3.3各地区应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接种适当的疫苗,以增强牛只的特殊抵抗力。我省应对下列疾病进行预防接种:口蹄疫、布病、流行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炭疽病。8.3.4寄生虫检查:每年应定期进行内外寄生虫的检查,对检出的寄生虫病牛应及时治疗。8.3.5开展灭鼠、灭蚊、灭蝇工作,禁止其它家畜、禽、犬、猫等动物进入养殖场内。8.4消毒DB34/T320—200338.4.1奶牛场内应建立必要的消毒制度,定期开展场内外环境消毒、牛体表消毒、饮水消毒的全场大消毒等不同消毒方式。8.4.2使用的消毒药应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8.4.3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和人员应严格消毒。——————————
本文标题:db34 t 320-2003 安徽省牛奶场环境卫生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5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