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51-T 767-2008 毛竹材用林丰产栽培经营技术规程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767-2008毛竹材用林丰产栽培经营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AfforestionandManagementofHighYieldCulm-producingBambooofPhyllostachysheterocyclavar.pubescens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育苗技术15造林技术26经营技术47竹材采伐6附录A(规范性附录)推荐使用的主要农药8附录B(资料性附录)毛竹材用林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9前言四川是我国竹资源和竹产业大省,竹林栽培和经营利用历史悠久。毛竹(也称楠竹)做为四川昀主要的乡土竹种和经济竹种,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全省毛竹林的栽培、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竹材产量、质量稳步上升,毛竹在四川竹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省仍以行业标准《毛竹林丰产技术》(LY/T1059-1992)作为毛竹栽培和经营的技术规程。由于四川属毛竹边缘产区,同时根据四川竹产业发展需要和毛竹材用林栽培经营的实际情况,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四川毛竹材用竹林定向培育的需要。为规范、指导全省毛竹材用林的丰产栽培和科学经营,促进四川毛竹林的优质丰产,提高用材竹林培育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覃志刚、张小平、鄢武先、魏宗华、肖银波、尤继勇。本标准于2008-04-28首次发布。毛竹材用林丰产栽培经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var.pubescens)材用林育苗、栽培、经营和采伐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毛竹材用林的丰产栽培、经营管理、低产竹林改造和复壮。其它与毛竹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相近似的材用竹种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DB51/T380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GB/T15782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毛竹材用林立地级根据各类立地条件对毛竹材用林栽培及经营的适宜程度而划分的若干立地质量等级,称毛竹材用林立地级。通常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3.2毛竹实生苗利用毛竹种子直接繁殖的竹苗,称毛竹实生苗。3.3毛竹小母竹利用实生苗、母竹、竹鞭或其它繁殖材料培育繁殖的带有竹鞭的1年~2年生竹株,称为毛竹小母竹。3.4毛竹成年母竹从成年毛竹林中挖取的用于繁殖或造林的带鞭竹株,称为毛竹成年母竹。4育苗技术毛竹育苗应严格执行GB/T6001和GB15569的有关规定。4.1圃地选择毛竹育苗的圃地,要求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肥沃、疏松,质地壤土或砂壤土,pH值5.0~6.5;育苗圃地应具良好排灌条件,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内,且交通方便。4.2育种材料毛竹育苗的繁殖材料主要有种子、实生分蘖苗、小母竹及竹鞭等。4.3整地作床育苗圃地应进行翻垦,深度30cm左右,除去石块、草蔸、树根等杂物,同时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20t/hm2~30t/hm2,或饼肥5t/hm2~8t/hm2,并可施入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t/hm2~10t/hm2。结合施基肥还可撒施一定量(300kg/hm2~600kg/hm2)的代森锌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播种或移栽前,再行翻耕一次,碎土耙平,然后作床。播种育苗的苗床规格为宽1.0m,高30cm;实生分蘖苗、小母竹及埋鞭育苗,苗床宽2.0m~3.0m,高20cm~30cm;苗床长度随地形而定。在不积水的平缓坡地用实生分蘖苗、小母竹或竹鞭育苗时,也可不作苗床。4.4育苗季节毛竹播种育苗一般于秋季采种后随采随播,也可经低温(0℃~5℃)储藏后于次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种;实生分蘖苗、小母竹及埋鞭育苗应在早春或秋末进行。4.5育苗方法4.5.1播种育苗播种前应先洗净种子,用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液浸种2h~4h,再用湿沙作催芽处理。播种多采用穴播方式,也可条播或撒播。穴播株行距30cm,每穴点播8粒~10粒;条播时,条距30cm,条沟与苗床垂直。播种量为每667㎡用种1.5kg~2.0kg。播种后立即用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再盖草淋水。4.5.2无性繁殖育苗4.5.2.1连续分株育苗在春季,将1年生实生苗整丛挖起,从基部按2株/丛~3株/丛切分竹苗,剪去竹苗枝叶50%,按30cm~35cm的株行距在圃地打浆栽植,浇水壅土。分蘖苗1年后每丛可分蘖10株以上,第2年将大苗(小母竹)出圃造林,小苗又再次分株移栽。按此方法可连续分株4年~5年。4.5.2.2小母竹育苗从苗圃或幼林中挖取直径0.5cm以上的带鞭小母竹,按50cm~100cm株行距栽植于苗圃,并浇水壅土,第2年~3年起,每年挖取健壮竹苗(小母竹)用于造林。4.5.2.3埋鞭育苗利用毛竹实生分蘖苗的竹鞭或毛竹林中处于壮龄阶段的竹鞭,按30cm~35cm的沟距开沟,将鞭段连接平放沟内,芽向两侧,覆土约为鞭径的3倍,压紧、盖草、浇水。4.6苗期管理4.6.1保湿和除草从播种或栽植起到整个育苗期间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要防止积水。苗圃应经常除草,除草时注意不要伤及幼苗、蘖苗、嫩笋或松动根部。雨后、浇水或追肥后可适当松土壅蔸。4.6.2施肥苗圃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肥料种类应符合无公害要求。播种苗展叶数片时或无性育苗栽植30天~45天后可适量施用浓度为10%~15%的清粪水;6月在施用粪水的同时,可适量加入尿素(浓度0.2%~0.3%)或硫酸胺(浓度0.4%~0.6%);7月~9月上旬应施肥2次~3次,有机肥与无机肥(尿素或复合肥)应交替使用;9月下旬起应停止施用速效肥,或适量施用钾肥。5造林技术5.1立地选择5.1.1立地质量要求海拔1200m以下,坡度36°以下的山地、丘陵及平坝区域;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紫色土、冲积土;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pH值4.5~7.0;年平均气温12℃~20℃,一月均温4℃以上,极端低温-16℃以上,全年≥10℃的活动积温4000℃以上,无霜期25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800mm~1600mm,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5.1.2立地级划分Ⅰ立地级:位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谷台地、山麓缓坡,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土层厚度80cm以上,土壤pH值5.0~6.8,年均降水量1200mm~1400mm,年均温16℃~20℃,极端低温-4℃以上。Ⅱ立地级:位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山坡中、下部及深丘地带缓坡、坡脚,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较丰富,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pH值5.0~6.8,年均降水量1000mm~1600mm,年均温14℃~20℃,极端低温-8℃以上。Ⅲ立地级:位于海拔1200m以下的中山下部、低山山坡上部及浅丘台地,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较丰富,土层厚度40cm以上,土壤pH值4.5~7.0,年均降水量大于800mm,年均温12℃~18℃,极端低温-16℃以上。5.1.3适宜发展区域四川盆地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的宜宾、泸州、雅安、乐山、眉山、成都、广安、达州等市部分低中山、低山及丘陵平坝区的Ⅰ、Ⅱ立地级上适宜营建毛竹材用林基地,在Ⅲ立地级上可小面积营造毛竹材用林。5.2规划设计毛竹材用林造林规划及作业设计应严格按GB/T15782和LY/T1607执行。5.3造林技术毛竹材用林的营造应遵循GB/T15776和DB51/T380确定的基本原则。5.3.1整地要求5.3.1.1整地方式坡度在25°以下的地段,应沿等高线实行带状整地。要求带宽和带距2.0m~3.0m,整地深度30cm,清除树蔸、杂灌等杂物。坡度26°~35°的地段应按设计造林密度实行定点块状整地。要求翻垦地块的大小为2.0m×2.0m,整地深度30cm,清除栽植穴范围的树蔸、杂灌等。清林整地时,林地上原有乔木应尽可能保留。5.3.1.2整地时间整地一般在秋季进行,实行春季造林的也可于造林前随整地随栽植。5.3.1.3种植穴规格实生苗和小母竹栽植,要求穴长30cm~40cm,宽30cm~40cm,深25cm~30cm;母竹移栽时,要求穴长90cm~100cm,宽50cm~60cm,深40cm~60cm,每穴可施入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kg~15kg或复合肥0.25kg~0.5kg或钙镁磷肥0.5kg,并与穴底土壤混匀。5.3.2造林密度实生苗、小母竹每公顷栽植625株(丛)~833株(丛),即株行距4.0m×4.0m~3.0m×4.0m,成年母竹移栽造林每公顷栽植300株~550株,即株行距5.5m×6.0m~4.0m×4.5m。5.3.3造林模式毛竹材用林的造林模式可为纯林,也可与杉木、松类、檫木、桤木等乔木树种进行不规则块状混交造林。5.3.4造林季节一般应在秋末或初春季节造林。5.3.5种植材料毛竹栽植所使用的种植材料主要有实生苗、小母竹和成年母竹3类。5.3.5.1实生苗苗龄8月~18月,苗高30cm~50cm,每丛竹苗多株,根系良好,竹苗新鲜,无病虫害。5.3.5.2小母竹苗龄1年~2年,秆径0.5cm以上,竹秆保留长度60cm~80cm,鞭2条以上,鞭长10cm以上,鞭芽饱满,根系良好。竹苗新鲜,无明显失水,无明显损伤,无病虫害。5.3.5.3成年母竹竹株年龄1年~2年,秆径2cm~6cm,分枝较低,保留秆高2.0m~2.5m(保留4~6盘枝),竹鞭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壮,保留来鞭20cm~30cm,去鞭40cm~50cm。母竹应保持新鲜,无明显失水,无损伤,无破裂,无病虫害。5.3.6栽植方法5.3.6.1实生苗及小母竹栽植栽植前剪去竹苗梢部,适当疏叶,并用含0.3%甲基托布津的泥浆浆根。栽植时先将表土垫于穴底,然后将竹苗根部置于穴正中,壅土踏实,浇足定根水,栽植深度高于穴平面3cm,并壅成馒头形。5.3.6.2母竹移栽根据母竹大小和带土情况,适当修整栽植穴,再将表土垫于穴底,然后将母竹“根盘”置于穴正中,保持母竹鞭根自然舒展。竹鞭下部要与垫土密接,上面与穴面持平或略低。填土时要自下而上,分层塞紧竹蔸周围,在填土接近“根盘”表面时浇透水一次,覆土至母竹周围壅成馒头形,再盖一层松土,高于地面10cm~15cm。若母竹较大,又处于当风口,还需设置支撑架。6经营技术6.1幼林经营6.1.1幼林管护新造毛竹林应设专人管理,遇有露根、露鞭或竹蔸松动,要及时培土填盖。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应及时补植。造林后5年内,应禁止在幼竹林中放牧。6.1.2套种作物造林后3年内宜在幼竹林中间种豆类、花生、绿肥等矮秆作物,以耕代抚。中耕不能损伤竹鞭和鞭芽,间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铺于林地或埋于土中。6.1.3除草松土未套种作物的毛竹幼林,应于每年6月和9月除草松土2次,直至竹林郁闭。松土深度15cm~20cm,杂草铺于林地或翻埋于土中。6.1.4幼林施肥造林当年或次年的夏、秋季节应沟施有机肥1次,施肥量为厩肥20t/hm2或土杂肥40t/hm2。幼林阶段每年的2月和9月各施化肥1次,每次每公顷施肥量为含氮75kg、含磷45kg、含钾30kg,施肥方式为株穴施。结合幼林除草,也可在无竹鞭的地方开沟,埋入青草、秸秆,促进幼林生长。6.1.5灌溉排涝新造竹林土壤水分不足时,应适时适量浇水灌溉。灌
本文标题:DB51-T 767-2008 毛竹材用林丰产栽培经营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9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