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81-数字科普观念的转变
总第渊010冤期第3卷总第渊01圆冤期第3卷总第渊016冤期总第渊010冤期第3卷总第渊01圆冤期2011年8月第6卷总第渊033冤期4[摘要]深刻分析探讨了中国数字科普作品中存在的一系列共性问题,如内容缺乏创新、呈现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各类用户需求、媒体应用不得体、内链不足、外链不广、知识体系不完整,等等。明确指出,转变数字科普观念,是目前出版格局下数字出版产业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从标准化问题、配图问题、选题问题等多角度出发,给出了切实转变观念的诸多有效措施和途径。[关键词]数字科普观念问题转变[中图分类号]N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57(2011)04-0032-07ChangesintheConceptofDigitalPopularScienceWangQin(EncyclopediaofChinaPublishingHouse,Beijing100037)Abstract:ItanalyzessomecommonproblemsofpopularscienceworksinChina,suchaslackofinnovationincontent,simplepresentation,fartomeettheneedsofvarioususers,inappropriatemediaapplication,theinadequateandinsu-fficientindustrialchain,incompleteknowledge,andsoon.Itisveryclearthatchangingtheconceptofdigitalscienceisthekeyissueforthedigitalpublishingindustrytofocuson.Atthesame,itgivessomeeffectivemeasuresandappr-oachesintermsofstandardization,visualizationandgettingtopics.Keywords:digitalpopularscience;concept;problems;changesCLCNumbers:N4DocumentCode:AArticleID:1673-8357(2011)04-0032-07收稿日期:2011-01-04作者简介:王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电子与网络出版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Email:wq12019@163.com。数字科普观念的转变王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00037)1我国数字科普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和多媒体技术的提高,我国数字科普作品的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代表的优秀科普作品群,特别是这个群体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地球历史》、《迁徙的鸟》、《享受在物理世界》等精品,成绩喜人。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各级政府和各地科协对数字科普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大众对数字科普作品日益增长的旺盛32跃跃跃王勤数字科普观念的转变理论探索需求。但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科普产品在内的出版物在新媒体传播中所占的份额太少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即在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上,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先进文化的生产力,提高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如何利用现代各种各样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载体,以及新的内容组织、编辑、呈现形式和新的产品形态来扩大先进文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这是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我们先进文化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经营者要关注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遗憾的是,传统出版业和传播业对新媒体作品的本质属性认识严重不足,特别是对新媒体消费人群的数字消费习惯了解得还不够,因此导致许多作品仅仅是完成了传统纸质作品的数字化,即载体转移和内容搬家,然后将其转移到网站上或生成电子书格式分发到内容运营商的阅读终端上。这类作品虽然具有数字化形态并且使用新媒体的终端来阅读,具备了新媒体作品的介质形态,形成了载体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也可在不同的发布渠道、操作系统和不同的阅读终端上分发,极大地丰富了数字阅读作品市场;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作品不是针对不用媒体终端用户的使用需求开发的,内容组织、呈现形式和消费模式都缺乏创新,与用户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因此,数字化资源存量虽高,但点击率、传播率和影响力都不高。从各类数字科普作品的阅读分析来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平移、介质平移、终端匹配、需求匹配、媒体匹配、内链不足、外链不广、知识体系不完整等方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业界认真深入探讨的。1.1内容平移在阅读和浏览数字科普作品的时候发现,国内大多数科普作品的创新性不强,内容的组织结构与传统教科书或纸质出版物基本相同,完全不考虑数字阅读人群的内容消费模式及内容组织模式。这类按传统出版物的知识体系或教材编写体例结构“仿真挪移”的数字化作品,具备较好的知识体系但却不具备内容阅读的导航体系和认知的支撑体系,使读者得不到数字作品的阅读体验,更不能利用数字作品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来具象化地解读抽象化的概念。使得人们在阅读和浏览数字作品时感到与阅读纸质出版物一样的枯燥和乏味。1.2介质平移目前,许多数字科普作品大多是将平面媒体的内容平移到网页上,有的甚至连版式都没变。众所周知,数字作品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超链接,根据认知规律,将阅读所需要的支撑性知识和内容以交互的形式组织起来,将原来顺序阅读的内容改变为按需阅读,这样才能适应数字阅读人群的阅读习惯,有效提高阅读效率。而我们现在的数字作品,除目录或栏目外,几乎没有任何结构化或碎片化的知识组织,特别突出的是在正文中基本都没有知识点和拓展阅读的超链接,俗称“白板”,而白板正是纸介质出版物的特征。我们将这类出版物称为平移型出版物,此类出版物在目前数字科普作品中约占80%。如何改善和优化这类作品的内容组织方式、提高作品的阅读功能,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1.3终端匹配为提高包括数字科普作品在内的数字作品的传播率,国家正在努力开展“三网合一”工程,出版界也在努力提高数字化作品跨系统、跨平台、跨终端的三跨分发能力,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基本实现了主流系统、平台和终端的无障碍分发。但目前大多数的数字作品只是将平面作品或网站上的内容通过格式转换简单地转移到不同的终端上就行了,殊不知,不同的终端由于用户以及使用时间、地点和场景的不同,使用需求和消费的内容也各有不同。这种不加改变而简单地将书和杂志放在手机上、把教材和电子读物放在汉王电子书上的“数字”,远不如纸质书方便阅读———拿起本书来翻阅,想看哪页就看哪页。特别是当把书和33总第渊010冤期第3卷总第渊01圆冤期第3卷总第渊016冤期总第渊010冤期第3卷总第渊01圆冤期2011年8月第6卷总第渊033冤期4杂志的内容转移到手机上时,小小的屏幕每行仅能显示十来个字,每屏不足百字,由于每行的视行程过短,需要频繁地换行翻页阅读,长时间阅读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又由于换行翻页会导致思维中断而致使阅读连续感下降,舒适度远不如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因此,手机上的有声读物应运而生,这是根据手机内容消费的移动特征和动态环境创新的一种产品消费形态,把用手机阅读的看书行为转换为用手机“听书”的行为,人们即使要看的话,往往都是看以图片为主的内容,如漫画、视频、休闲型游戏等,动漫类产品在手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个成功创新的例子就是手机上的四格漫画产品,选择情节完整、趣味性强的小故事,改编成用一两分钟的随机时间就能快速完整阅读的四幅漫画产品,由于其较好地适应了手机终端用户的消费形态,因此成为手机上的一个主要产品而受到用户的欢迎。上述案例充分说明,由于电视、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不同显示屏幕的固定阅读终端和移动阅读终端的用户,在不同阅读时间和阅读场所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以及内容呈现的方式各有不同,因此,任何以简单形式将内容平移到不同终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1.4需求匹配大多数屏幕阅读人群,特别是固定的台式电脑和移动的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等手持阅读终端的用户,是用搜索引擎拉送信息与内容运营商根据用户在线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向按需聚合内容的定向推送信息相结合,实现内容的主动消费的。这与传统出版物和电视媒体内容的主动或半主动推送、用户被动消费的模式有本质性的不同。因此,这就要求科普作品的制造者认真分析不同人群的内容消费习惯、内容消费模式,以及不同知识背景下不同社会职业背景和人生不同阶段的阅读人群的内容消费需求。人群划分越细、阅读需求分析越细、内容定位越准,被搜索、被命中、被点击、被选择、被拉送、被消费和被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再好的内容如果不能被用户点击消费,则永远是存储在硬盘中的“死”知识,是不能发挥任何作用的,更别说是传播和普及知识了。1.5媒体匹配一部知识性、科学性、准确性和解读性好且知识内涵丰富的优秀纸介质科普作品,经数字化后投放到网络环境中,是否就一定能获得较好的阅读体验和广泛的传播度呢?其实不然。科普作品的一个根本任务是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文章中的专业化名词术语,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和大众易于理解的图片表述或呈现出来。但由于文字和图片的表现力极为有限,难以准确有效地将抽象的内容表达出来。后来随着音视频媒体、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加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应用各种媒体素材来制作科普作品提供了可能。但从目前大多数数字化科普作品来看,各种媒体的应用虽然相当广泛,但应用得体的作品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不同媒体的表意功能了解不够,不能正确和恰当地运用不同的媒体表现相应的内容和主题,即内容与媒体的匹配度不够好,这也是数字科普作品编辑制作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一般内容表述常用的表意媒体主要有文、声、图、像、影几种。(1)文本。包括文字、符号、公式等。常用于内容的陈述和一般日常所见场景的描述。(2)声音。包括音乐、旁白、伴音、背景音、环境音、特效音等。常与文字配合,用于对文字所描述的场景及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音响的描述,也用于渲染气氛或烘托环境。(3)图形。包括结构图、剖面图、原理图、地图、线条图、矢量图等。常用于文字难以表达的复杂结构对象及抽象概念和原理的解读,提高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可视性。(4)图像。由连续色阶构成的灰度或色彩图像,如照片、艺术图片等。图像大多用于生活中具象对象的描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绘制和遥感图像信息生成的二维和三维图像,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数字科普作品中。(5)影像。连续图像构成的影像,包括电34跃跃跃影、动画、动态演示、360度全景摄影、视频讲座、流式视频等。影像多用于事实的现象、过程发展、情景描述等需要连续性或过程性呈现的内容。对于数字科普作品中常用的事实现象、过程发展、概念、规律、实验和实践等内容以及其中需要表达的人、物、事、器、时间、地点等对象的不同属性,分别匹配文、声、图、像、影等不同的媒体进行优化表达。1.6内链不足由于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和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阅读同一篇文章中所具备的知识储备不同,因此需要对文章中有碍于非本专业人士和大众读者阅读的专业名词和术语提供知识支撑,这就需要作者提供足够的普及性知识解读,并通过作品内部的知识结构用超链接连接起来。因此,内链的充足与否就成为判断一件科普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数字科普作品中,基本没有内链,有时即使有,所链接的对象对知识的解读也不完整。这是今后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1.7外链不广一件作品不可能将其所涉及的所有知识和相关主题都涵盖在内。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拓展读者的思维和视野,需要将系统外与本文章有关的主题和其他相关的文章通过外部的链接组织起来。一件作品的外部链接越多、链接的相关性越强,知识组织和拓展能力就越强,作品的科学传播价值就越高。1.8知识体系不完整目前,科普作品中存在较多的另一个问题是知识体系结构的问题,大多数作品中知识体系不完整或过于偏重于某一主题,不能给
本文标题:81-数字科普观念的转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33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