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01 t 098-2007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31南京市地方标准DB3201DB3201/T098—2007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2007-03-01发布2007-04-01实施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01/T098—2007I前言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本标准贯彻执行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本标准由南京市农林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芳、冯吉庆、方贵平、章泳、刘俐、姜小龙。DB3201/T098—20071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针菇生产的栽培环境条件、栽培季节、生产技术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金针菇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3栽培环境条件3.1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1的规定。近水源,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3.2栽培设施3.2.1菇棚塑料棚,长×宽以6cm×25cm~30cm为宜。菇棚南北向。具备遮光、通风、保温、保湿条件。覆盖防虫网避虫、鼠。3.2.2菇房菇房坐北朝南,具备窗、门通风装置和保温、保湿、遮光条件。安装纱门纱窗避虫、鼠。3.2.3床架菇房内可设置床架,床架呈南北向排列。床架底层离地面不少于15cm,顶层离屋顶不少于150cm。床架宽65cm~70cm,层间距50cm~55cm。床架之间留走道50cm~60cm。4栽培季节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接种栽培袋,11月下旬开始出菇,12月至翌年2月为昀佳出菇期。白色金针菇宜在11月上旬接种。5生产技术管理DB3201/T098—200725.1拌料装袋5.1.1基质基质应符合NY5099的规定。5.1.2适宜配方配方一:棉子壳83%,麸皮(或米糠)15%,石膏粉1%,过磷酸钙1%;配方二:棉子壳63%,木屑20%,麸皮(或米糠)15%,石膏粉1%,过磷酸钙1%;配方三:棉子壳38%,废棉25%,木屑20%,麸皮(或米糠)15%,石膏粉1%,过磷酸钙1%;配方四:废棉63%,木屑20%,麸皮(或米糠)15%,石膏粉1%,过磷酸钙1%。5.1.3拌料根据当地资源选择培养料配方,按料水比1:1.1~1.3加水拌刀培养料,适宜培养料含水量为60%(即用手紧握培养料,指间有水印而不形成水珠),堆置2h~3h后装袋。5.1.4装袋应选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装料。塑料袋适宜直径17cm~20cm,适宜长度33cm~36cm,适宜厚度0.04cm~0.05cm。表面无微孔,塑料袋封底完好。用手工或机械装入培养料,每袋装入300g~400g(拆合干料量),装料应松紧适度、一致。袋口直接封扎或套颈圈封扎。操作时应轻拿轻放。栽培袋外宜套一层保护袋,接种上架后脱掉。5.2灭菌5.2.1高压蒸汽灭菌将栽培袋有序排入灭菌锅,袋与袋之间留有空隙。盖严锅盖,勿使漏气。关上排气阀点燃热源或通入蒸汽,当压力上升至0.22kg/cm2~0.33kg/cm2,排除锅内冷气1~2次。灭菌压力和时间:1.5kg/cm2,1.5h~2h,或1kg/cm2,3h~4h。灭菌完备待压力降至“0”后,打开排气阀,排出水蒸汽,利用余热烘烤0.5d~1d。栽培袋取出放置冷却室或缓冲间,冷却至常温接种。5.2.2常压蒸汽灭菌灭菌温度和时间为96℃~100℃,8h~10h,停火后利用余火焖0.5d~1d。栽培袋取出放置冷却室或缓冲间,冷却至常温接种。5.3接种5.3.1菌种5.3.1.1菌种要求采用棉子壳菌种或麦粒菌种,菌种质量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的要求。5.3.1.2菌种用量每瓶(750ml)菌种接种20~25个栽培袋。5.3.2接种前消毒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帐)或超净工作台中接种。接种前按无菌操作程序对接种环境、工具、菌种瓶表面等进行消毒,保持无菌的接种环境。5.3.3接种方法DB3201/T098—20073拔去菌种瓶瓶口包扎物,灼烧瓶口和接种工具。然后用接种扒将菌种扒成蚕豆粒或核桃粒状大小,从袋口接入栽培袋。接种后迅速扎好袋口,及时更换潮湿的袋口包扎物(替换的包扎物需经灭菌处理)。5.4培养菌丝5.4.1消毒菌丝培养室在生产使用前7d~10d,应连续进行2次药剂消毒,2次消毒间隔3d~5d。用10g/m3~12g/m3硫磺粉和1ml/m3~2ml/m3敌敌畏混合熏蒸消毒;或6g/m3~10g/m3甲醛和1ml/m3~2ml/m3敌敌畏混合熏蒸消毒。消毒结束后,开门窗大通风,待药味散尽后排袋。5.4.2排袋栽培袋竖立排放在栽培架上,袋与袋之间留有一定间隔。5.4.3发菌期管理5.4.3.1温湿度通风管理适宜温度控制在22℃~24℃,昀高不超过25℃。空气相对湿度65%~68%。遮光保持培养室黑暗。发菌期间应每天检查培养室温度,当温度高于26℃,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加强通风换气,适温季节全天候打开门窗,低温期于晴天中午开门窗通风。5.4.3.2污染检查接种后3d、7d、15d各检查一次杂菌污染情况,及时剔出污染袋集中处理。5.4.3.3发菌检查接种后3d~7d检查菌种块萌发生长情况,接种后7d菌种块仍不萌发的栽培袋,应及时剔出回锅消毒、补接种。一般接种后7d菌丝封口,30d~35d菌丝长满袋。5.4.3.4通气处理直接封扎的栽培袋,接种后7d~8d,当菌丝封口后,用医用针头在扎口周围扎15~20个微孔通气。5.5出菇期管理5.5.1消毒菇房(棚)在生产使用前,应连续进行2次药剂消毒。消毒方法同5.4.1。菇棚可在夏季高温期间,关闭棚门焖棚15d~20d。5.5.2排袋当菌丝长满袋,或快要满袋,料面菌丝呈雪白色并分泌黄色水珠时,将栽培袋移到菇棚(室),纵向整齐排放,每排横向竖立紧排6~8袋,每排之间留30cm~40cm走道。去掉袋口包扎物,沿着袋子的四周将袋口向上拉直,严防“葫芦形”开袋。用喷雾器对着袋口喷雾补湿至不积水为度,用宽2米的黑色地膜覆盖在袋口上,地膜四周下垂与边层菌袋外壁贴紧。5.5.3催蕾棚室温度控制在13℃~15℃;空气相对湿度80%~85%,应经常向地面和空间喷水保湿;每日棚室通风2~3次,30min/次,关门后再揭膜通风1次,约20min;保证一定的散射光或间歇见光。经6d~10d,培养料表面产生一层菇蕾。5.5.4低温育菇DB3201/T098—20074降低棚室温度至8℃~12℃,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每天揭膜通风1次,室内保持黑暗。低温育菇的幼菇标准是:菌盖成形不开伞,直径0.2cm~0.5cm,菌柄坚挺,长2cm~3cm,菇丛高度一致,菇体色淡。5.5.5伸长期管理棚室温度控制在11℃~1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多向地面喷水,减少空间喷水量,切忌直接向子实体喷水;减少通风,隔天振膜通风1次,并随即盖好膜。采收前2d~3d应停止通风和喷水。5.5.6转潮管理5.5.6.1金针菇栽培1次,可收三至四潮菇,产量主要集中在前二潮。转潮时间15d左右。5.5.6.2搔菌一潮菇采完后立即进行搔菌,用消过毒的接种锄、匙子或专用半圆形耙子,将袋口的老菌种和表层老化干缩的菌丝扒掉,并清理、整平料面。5.5.6.3调湿搔菌后3d进行,向袋内注入适量清水,以菌块吸水1d后袋内无积水为度。如袋内有积水,应及时倒净。补水后,盖好地膜进行催蕾,约经7d~10d,又能形成一潮菇。催蕾期和伸长期的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菇。5.5.6.4补充营养液采收2~3潮菇后,应补充营养液,常用营养液配方:①0.1%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钾;②0.1%硫酸镁+0.2%磷酸氢二钾+0.2%糖水。补液方法同5.5.5.2。6采收6.1优质商品菇要求菇柄挺立,脆嫩、色白,柄长13cm~20cm,菇盖小,不开伞。6.2采收方法当菇柄长出袋口,柄长13cm~20cm时,及时采收。或按照合同要求采收。采收时应将手洗净,一手按住袋身,一手轻轻握住菇柄下部,稍左右摇动或旋转后,再成束拔下。若菇丛密,与基质结合牢固,则应分成小束拔下,切忌牵动基质。采下的菇应整齐盛放在光滑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分装进塑料袋,封好袋口。7病虫害防治7.1主要病虫害和有害动物7.1.1主要病害:绿霉、青霉、根霉、毛霉。7.1.2主要虫害:菇蚊、菇蝇。7.1.3有害动物:老鼠、蛞蝓。7.2防治原则重点抓好预防措施。药剂防治应执行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7.3预防措施DB3201/T098—20075做好栽培环境的清理消毒;培养料蒸汽灭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防栽培袋破损或产生微孔。重点抓好菌丝生长期间的温度和通风管理,高温季节加强培养室通风,及时采取降温措施。7.4防治方法7.4.1虫害防治用黄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7.4.2有害动物防治在夜晚,人工抓除蛞蝓。
本文标题:db3201 t 098-2007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0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