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1T 1519-2007 中耕施肥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ICS备案号: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DB21/T1519—2007中耕施肥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2007-07-01发布2007-08-01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1519—2007I前言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有刚、陈克民、赵伟、刘明国、陆海涛。DB21/T1519—20071中耕施肥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耕施肥机的产品评价指标、试验方法、评价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中耕施肥机的试验鉴定和质量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0395.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总则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GB/T13306标牌JB/T5673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通用技术条件JB/T9832.2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漆膜附着性能测定方法压切法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如下术语和定义。3.1锄铲入土行程锄铲从开始入土时起至达到规定作业深度时止所前进的水平距离。3.2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要求条件下耕深的稳定程度。3.3伤、埋苗率测定长度内,伤苗、埋苗等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3.4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排肥器在要求条件下排肥量的稳定程度。4质量评价指标4.1基本要求中耕施肥机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4.2性能及可靠性指标在中等土壤,含水率为15%~25%,土壤硬度0.4MPa~2.0MPa,颗粒状化肥含水率不大于12%,小结晶粉状化肥含水率不大于5%,排肥量按150kg~225kg条件下,中耕施肥机性能及可靠性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DB21/T1519—20072表1性能及可靠性指标序号项目性能指标1各行耕深一致性变异系数(%)≤18.52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15.03沟底浮土厚度(㎝)4.0~6.04碎土率(%)≥85.05伤、埋苗率(%)≤5.06入土行程(m)≤1.57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8.08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6.09使用可靠性(有效度)(%)≥954.3安全要求4.3.1产品设计应合理,保证操作人员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和保养时不发生危险。4.3.2外露旋转件应有安全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应符合GB10395.1的规定。4.3.3非作业状态应能可靠切断动力传动。4.3.4危险处应有必要的安全标志,其标志应符合GB10396的规定。4.4装配及外观质量、及运输间隙应符合表2规定。表2装配及外观质量、及运输间隙序号项目评定指标1整机装配要求无漏装、错装,紧固件无松动,运动件活动自如、无卡滞现象。2整机外观质量整机各零件表面光洁、平整,冲压件无明显皱折,焊接件焊缝无夹渣、烧伤。3涂漆外观质量色泽均匀、平整光滑不漏底。4漆膜附着力Ⅱ级3处5运输间隙≥240㎜4.5使用说明书应含有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内容。4.6标志、包装、运输4.6.1每台中耕施肥机应在明显位置固定产品标牌,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内容如下:a)产品名称及型号;b)产品主要技术参数;c)产品出厂编号;d)产品生产日期;e)制造厂名称、地址;f)执行标准。4.6.2中耕施肥机的润滑处、传动系统、主要调节部位应有明显标志。4.6.3部件包装出厂,其包装箱和捆扎件应牢固,能够保证各部件完整无损。4.6.4随机技术文件应包括:a)出厂合格证;b)使用说明书;c)装箱清单;DB21/T1519—20073d)三包凭证。5试验方法5.1一般要求5.1.1测试前应对测试仪器进行校正,计量器具应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5.1.2样机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配套动力并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5.1.3试验地应具有代表性,地势应平坦,试验地的面积应满足各种试验项目的要求,试验地长度不小于100m。5.2技术特征测定试验前应对样机进行技术特征测定,测定应在水平坚实的地面上进行。5.3试验地调查5.3.1地形特征记录试验地的坡度、最深洼陷及最高隆起等。5.3.2土壤特征记录试验地的土壤类型,测定试验地面积,并在试验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测定0cm~5cm、5cm~10cm、10cm~15cm深度的土层绝对含水率和土壤坚实度,求出平均值,记录测量和计算结果。5.3.3杂草情况试验地的杂草种类、密度、高度(在试验地对角线上取3点,测定中耕前每平方米面积内杂草的株数,求出平均值),记录测量和计算结果。5.3.4作物生长情况在试验区内来回行程上各取2点,在机具全耕作幅内,长度为1m,记录在该面积内每行植株数及总数,记录测量和计算结果。5.4性能试验5.4.1排肥能力测定试验时肥箱中肥料应不少于肥箱容积的2/3,测定按理论计算的每公顷最大和最小排肥量。测定方法:使中耕施肥机传动轮轮缘离开地面,机架呈水平状态,转动传动轮转速与田间施肥相似,不少于20圈,接取每个排肥口所排出的肥料,称得总排肥量,重复3次求平均值。排肥量按式(1)计算。Dnamq10Qzp=……………………………………………(1)式中:Q——排肥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公倾(kg/hm2);zq——各次总排量的平均值,单位为克(g);D——传动轮直径,单位为米(m);a——平均行距,单位为米(m);n——传动轮转圈数;m——排肥口数。5.4.2排肥量稳定性测定将肥量调至规定施肥量,重复测定5次,按式(2)、(3)、(4)计算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V。nXX∑=……………………………………………(2)DB21/T1519—20074=S1)(2--∑nXX…………………………………(3)100XSV×=……………………………………………(4)式中:X——每次排肥量,单位为克(g);S——标准差;n——测定次数;X——平均排肥量,单位为克(g);V——变异系数。5.4.3各行排肥量一致性测定测出每行的平均排量后,进行各行间排肥量一致性的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V的计算,计算公式同式(2)、式(3)、式(4)。5.4.4耕深稳定性测定用耕深尺或其它测量仪器测量耕深。每种工况沿前进和返回方向各不少于2个行程,分别计算出每一行程和每一工况的平均耕深、变异系数和耕深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同5.4.2。5.4.5伤、埋苗率的测定在试验区内来回行程上各取2点,在机具全耕作幅内,长度为1米,调查伤苗埋苗等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按式(5)计算。100MMSzs×=%……………………………………………(5)式中:S——伤、埋苗率;sM——测定长度内伤苗埋苗总株数。zM——测定长度内总苗数;5.4.6碎土率的测定中耕后在任一行间的宽度内,取0.25m2,深为中耕深度,将耕松的土块按直径(土块长度)分为25mm以下及25mm~50mm、50mm~100mm、100mm~150mm及150mm以上五级,分别称得各级土块质量,在往返行程内各测2点,计算小于25mm土块的质量占测区内总碎土质量的百分比,即为碎土率。5.4.7使用可靠性机具应进行生产试验考核其使用可靠性,生产试验面积每米幅宽不少于35hm2,按式(6)进行计算。%100TTTKzgz×+=∑∑∑…………………………………(6)式中:K——使用可靠性,单位为百分比(%);zT——机具在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作业时间,单位为小时(h);gT——机具在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故障排除时间,单位为小时(h)。5.4.8涂漆外观和漆膜附着力涂漆外观和漆膜附着力按JB/T5673、JB/T9832.2规定执行。DB21/T1519—200756质量评价规则6.1抽样方法在生产厂近6个月内生产的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基数不少于16台,抽取样品2台,在用户和经销部门抽样时可不受此限。6.2评价方法6.2.1按表3所列项目分类和表4抽样检验方案进行评价。6.2.2采用逐项考核评价,以样本中各项的不合格项目计点数和合格判定数进行比较,当不合格项目计点数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时,判定该项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表3质量评价项目分类表不合格分类类项项目名称1安全要求2各行耕深一致性变异系数3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4伤、埋苗率A5使用可靠性(有效度)1各行排肥量变异系数2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3沟底浮土厚度4碎土率B5使用说明书1入土行程2整机装配要求3整机外观质量4涂漆外观质量5漆膜附着力6运输间隙C7标志表4抽样检验方案项目分类ABC样本×项目数2×52×52×7抽样方案检查水平S—1AQLa6.54065合格判定AcnRec012334a合格质量水平b合格判定数c不合格判定数———————————
本文标题:DB21T 1519-2007 中耕施肥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65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