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XXXX-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五年七月I前言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0年11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局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79.38亿元,经过三年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在近年汛期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2013-2015年实施方案》),在前期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基础上,明确了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主要建设任务。受2013-2015年实际安排投资限制,《2013-2015年实施方案》中部分任务没有安排开展建设,尤其是约80%(1300多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尚未安排。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山丘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更加集中,流动性更强,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6-2020年需要中央、地方继续加大投入,尽快完成《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新要求,在重点防治区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1、非工程措施建设。继续完善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继续开展平台延伸到乡镇及视频会商系统建II设,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系统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数据运行维护效率,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逐步开展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服务;根据标准升级、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及前期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对部分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标升级),提高可靠性和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区的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复核和检验调查评价成果,率定分析预警指标,提高精准度,集成、挖掘分析与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山洪灾害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在重点地区配置必要的救援设备,逐步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示范建设。2、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根据试点经验加大山洪沟防洪治理力度,以保护居民区人员生命安全为重点,守点固岸,对山洪沟沿岸村落、城镇、集中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等采取护岸、堤防等治理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防御体系。i目录前言...............................................I一、项目背景.......................................1(一)前期项目进展及成效........................1(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5二、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7(一)目标......................................7(二)范围......................................7(三)任务......................................7三、非工程措施建设................................10(一)自动监测站网建设.........................10(二)监测预警平台.............................11(三)调查评价.................................13(四)预警设施设备.............................14(五)群测群防体系.............................15(六)综合保障体系建设.........................16(七)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示范建设...............17四、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22(一)治理原则.................................22(二)治理范围.................................23(三)治理标准.................................23(四)治理措施.................................24ii五、投资概算......................................26(一)概算依据.................................26(二)概算说明.................................26六、建设与运行管理................................27(一)建设管理.................................27(二)运行管理.................................28七、保障措施......................................30(一)组织领导.................................30(二)资金落实.................................30(三)前期工作.................................31(四)建设管理.................................31(五)监督检查.................................31(六)运行管理.................................32八、效益分析......................................33(一)社会效益.................................33(二)经济效益.................................33(三)环境效益.................................331一、项目背景(一)前期项目进展及成效1、有关规划山洪灾害防御是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我国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频发多发重发,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上世纪90年代前,全国每年山洪灾害死亡人数约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2/3,新世纪以来上升到80%左右。开展山洪灾害防治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水利部等5部局联合编制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山洪规划》)。201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2011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2、前期项目建设情况(1)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2010-2012年)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以《山洪规划》为依据,2010年11月,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计划用3年时2间,初步建成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305个地市的2058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非工程措施体系。(2)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3-2015年)依据《总体规划》,2013年5月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2013-2015年实施方案》,在前期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基础上,明确了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三项主要建设任务。3、项目建设成效(1)建设成果通过2010-2015年项目实施,建设完成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29个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305个地市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网络互联互通和监测预警信息的实时共享,构建山洪灾害防治技术体系,在已安排建设的312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区域初步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完成自动雨量站4.5万个,自动水位站1.7万个、简易雨量报警器31万个,简易水位监测站7.8万个,无线预警广播23万多个,手摇警报器41万多个,铜锣、号和口哨等简易报警设备92.7万台套,编制县、乡、村和企事业单位山洪灾害防御预案27万件,制作警示牌、宣传栏100万块,发放明白卡7686万张,组织演练529万人次。基本完成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任务,收集全国山洪灾3害防治所需各类基础数据,初步查清山洪灾害防治区范围、53万个小流域基本特征和暴雨特性、58万个村庄的人员分布、社会经济和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分析小流域洪水规律,评价防治区25万个重点沿河村落的防洪现状,具体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明确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点,更加合理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2)项目成效通过项目建设,创造性地建设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填补了我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空白,探索了不同区域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特点,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同时,延伸和扩展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显著提升了我国基层防汛决策指挥能力,初步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技术标准体系,创新了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培养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奠定了我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基础。近年我国气候异常,局地暴雨强度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多发。各地利用已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及时预警,有效避险,极大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已建项目累计发布转移预警短信3100多万条,启动预警广播14.8万次,转移人员1850万人次,避免人员伤亡数十万人次。例如,2013年4月29日,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降大到暴雨,县防汛指挥部根据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获取的水雨情信息,安全转移人口2252人,无人员伤亡。2013年5月15日,广西自治区桂林市恭城县普降暴雨,山洪暴发引发泥4石流,造成倒房77户174间。恭城县防汛办提前通过山洪灾害无线预警广播系统反复发布语音预警,共发送预警信息427条次,提前转移群众10020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2013年7月17日至18日,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遭遇50年一遇特大暴雨、宜昌市远安县遭遇大暴雨,已建的县级山洪非工程措施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794条、预警广播8次,基层山洪防御责任人启动应急预案,逐家逐户通知转移,共计避险转移2516人。2013年8月21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遭大暴雨袭击,21日8时累计降雨量达144.9毫米,是青海省有气象记录以来24小时降雨量极值。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监测预警系统上传雨水情信息,并发送预警信息1200余条,及时转移危险地段受威胁群众1545人,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4年6月18日至19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突降暴雨,省防指通过通知、短信、广播电视发出预警,紧急转移3517户12321人,未造成人员伤亡,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2014年6月29日,四川省阿坝州小金、金川、壤塘三县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阿坝州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息,紧急转移安置群众8640人,避免2
本文标题: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XXXX-2020年)编制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6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