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5 t 879-2008 平板电视扩展型模块通用接口规范
DB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879—2008平板电视扩展型模块通用接口规范2008-12-31发布2009-01-1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5/T879—200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接口技术要求........................................................................1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作信号时序.......................................................6DB35/T879—2008II前言根据平板电视多功能扩展采用模块化方式实现的特点,满足平板电视接收设备与扩展功能模块的信号连接需要,参照SJ/T11324-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SJ/T11329-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3部分:复合视频信号接口》、SJ/T11331-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5部分:模拟音频信号接口》、SJ/T11332-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6部分:RGB模拟基色视频信号接口》、SJ/T11333-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7部分:YPBPR模拟分量视频信号接口》、IEC60958-1-2008《数字音频接口标准第1部分:总则》等标准,对连接平板电视接收设备与功能模块的通用接口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福建省信息产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赖建榕、温智海、侯旻翔、林华阳、何文真。DB35/T879—20081平板电视扩展型模块通用接口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平板电视扩展型模块通用接口的术语和定义、接口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平板电视扩展型模块通用接口(以下简称MGI,即ModuleGeneralInterface)。注:本标准所说的接口为电视端的接口。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SJ/T11324-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SJ/T11329-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3部分:复合视频信号接口SJ/T11331-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5部分:模拟音频信号接口SJ/T11332-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6部分:RGB模拟基色视频信号接口SJ/T11333-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第7部分:YPBPR模拟分量视频信号接口IEC60958-1-2008数字音频接口标准第1部分:总则3术语和定义SJ/T11324-2006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接口技术要求4.1接口电气参数平板电视端MGI电气参数要求见表1。表1平板电视端MGI连接器引脚分配及接口电气参数要求引脚编号名称描述电气参数要求I/O口说明Y信号参数要求符合SJ/T11333-2006要求。1Y/G模块端送到电视端的模拟分量视频信号中的Y信号,或者RGB的G信号RGB的G信号参数要求符合SJ/T11332-2006要求。I2GNDYGND作为Y的屏蔽地。PB信号参数要求符合SJ/T11333-2006要求。3PB/B模块端送到电视端的模拟分量视频信号中的Pb信号,或者RGB的B信号RGB的B信号参数要求符合SJ/T11332-2006要求。I4GNDPBGND作为PB的屏蔽地。DB35/T879—20082表1(续)引脚编号名称描述电气参数要求I/O口说明PR信号参数要求符合SJ/T11333-2006要求。5PR/R模块端送到电视端的模拟分量视频信号中的Pr信号,或者RGB的R信号RGB的R信号参数要求符合SJ/T11332-2006要求。I6GNDPRGND作为PR的屏蔽地。7L0模块端输出的伴音信号的左通道8R0模块端输出的伴音信号的右通道左右声道的信号参数符合SJ/T11331-2006要求。I9GND伴音信号的GND作为L0,R0的屏蔽地。10Coaxial模块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数字音频输出符合IEC60958-1-2008的要求I11GNDCoaxial的GND作为Coaxial的屏蔽地。12AVin1模块端输出的VIDEO信号AVin1的图像信号参数要求符合SJ/T11329-2006要求。I13GNDAVin1的GND作为AVin1的屏蔽地。14S1#模块状态脚15VTTL电平,其工作信号流程见附录A的A.1。I15S2#模块状态脚25VTTL电平,其工作信号流程见附录A的A.1。I16NC保留17NC保留18NC保留19AVoutTV端输出给模块的VIDEO信号AV输出的图像信号参数要求符合SJ/T11329-2006要求。O20GNDAVout的GND作为AVout的屏蔽地。21LoutTV端输出给模块的伴音信号的左通道(AVout的伴音)22RoutTV端输出给模块的伴音信号的右通道(AVout的伴音)AV输出的左右声道的信号参数符合SJ/T11331-2006要求。O23GNDAVout伴音的GND作为Lout,Rout的屏蔽地。24STANDBY模块的StandBy信号,TV端控制模块主芯片工作/待机的信号电平控制的模块:5VTTL电平,高电平进入待机状态,低电平进入工作状态。触发脉冲控制的模块:TV发出500ms负脉冲的standby信号,模块根据当前的状态做出相应处理;大于4s负脉冲强制关机。(具体情况可根据采用的模块来定)其工作信号流程见附录A的A.2ODB35/T879—20083表1(续)引脚编号名称描述电气参数要求I/O口说明25HsyncRGB信号的行同步RGB的行同步信号符合SJ/T11332-2006要求。I26VsyncRGB信号的场同步RGB的场同步信号符合SJ/T11332-2006要求。I27S3#模块状态脚35VTTL电平,其工作信号流程见附录A的A.1。I28GND控制信号的GND29IR红外接收信号5VTTL电平。I30GNDIRGND31Power_ON/OFF模块电源开/关控制信号5VTTL电平。高电平时Power_On,低电平时Power_Off。工作信号流程见附录A的A.3。O32NC保留33ID模块识别信号TV根据不同的电压,识别插入的模块。模块识别电压见附录A的A.4I34NC保留3512V12V电源O3612V12V电源O3712V12V电源最大电压为12.25V,最小电压为11.5V,每个引脚最大电流为1A。O38GND12V电源地39GND12V电源地40GND12V电源地41TXDTV端与模块的串口通讯发送脚。5VTTL电平,波特率:9600,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无奇偶校验位。串口通讯协议见附录A的A.5。O42RXDTV端与模块的串口通讯接收脚5VTTL电平,波特率:9600,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无奇偶校验位。串口通讯协议见附录A的A.5。I43NC保留44NC保留4.2工作信号流程工作信号流程见附录A的A.6。4.3物理接口4.3.1连接器MGI连接器包括座和线(座为母头,线为公头)。MGI连接器型号为DB44连接头或同等产品。MGI连接器的引脚编号及尺寸图、公头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DB35/T879—20084图1MGI连接器引脚编号及尺寸图图2MGI连接器公头4.3.2引脚4.3.2.1引脚分配MGI连接器的引脚分配见表1。4.3.2.2引脚屏蔽要求引脚屏蔽要求见表2。屏蔽线共有8组,其中6组为一芯屏蔽线,2组为两芯屏蔽线。DB35/T879—20085表2引脚屏蔽要求芯线[1]屏蔽线[2]屏蔽线类型12一芯屏蔽线34一芯屏蔽线56一芯屏蔽线7、89两芯屏蔽线1011一芯屏蔽线1213一芯屏蔽线1920一芯屏蔽线21、2223两芯屏蔽线[1]芯线对应的引脚。[2]屏蔽线对应的引脚。4.3.2.3引脚其他要求引脚14、15、24-31、33、41、42为普通一对一连接线,要求额定电流大于100mA;引脚35-40为普通一对一连接线,要求额定电流大于1.5A;引脚16、17、18、32、34、43、44悬空,不连接。4.3.3引线连接顺序引线连接顺序采用引脚一对一(1对1,2对2)顺序。4.3.4连接线长度连接线长度不大于500mm。4.4传送信号4.4.1传送复合视频(CVBS)信号复合视频(CVBS)信号应符合SJ/T11329-2006要求。4.4.2传送模拟音频信号模拟音频信号应符合SJ/T11331-2006要求。4.4.3传送RGB模拟基色视频信号视频格式应符合SJ/T11332-2006条款4要求;RGB视频信号应符合SJ/T11332-2006条款5要求。4.4.4传送YPBPR模拟分量视频信号视频扫描格式应符合SJ/T11333-2006条款4要求;YPBPR模拟分量视频信号应符合SJ/T11333-2006条款5要求。DB35/T879—20086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作信号时序A.1模块状态脚控制流程本标准表1定义了三个模块状态脚:S1#、S2#、S3#,最多可以表示6种模块状态。以PC模块为例,主要有表A.1五种模式需要识别(通过S1#,S2#,S3#状态脚的电平和VGA的Hs、Vs有无输出来识别):表A.1PC模块状态识别信号状态S3#S2#S1#VGA的Hs,VsS1:正常运行HIGHHIGHHIGH正常输出S2:关闭监视器HIGHHIGHHIGH无输出S3:待机HIGHHIGHLOW无输出S4:休眠HIGHLOWLOW无输出S5:关机LOWLOWLOW无输出注:S3#,S2#,S1#都是状态信号,由PC模块输出,TV进行识别。A.2模块StandBy信号控制流程a)对于电平控制的模块:高电平进入待机状态,低电平进入工作状态。示例:以DVD模块为例,当从其它通道切换到DVD通道时,TVCPU发出StandBy=0的低电平指令,DVD模块启动,进入工作状态。如果DVD在正常工作状态,按下遥控器上的DVD待机键时,TV接收到IR信号后,会向模块发出StandBy=1的高电平指令,DVD模块停止工作,进入待机状态。b)对于触发脉冲控制的模块:TV发出500ms负脉冲的“standby”信号,模块根据当前的状态做出相应处理;大于4s负脉冲强制关机。(具体情况可根据采用的模块来定)示例:以PC模块为例,从其它通道切到PC通道时,根据模块状态的不同,接收到500ms负脉冲的standby信号后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PC模块在处于“关机”状态时,接收到“standby”信号后将进入开机状态2)PC模块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接收到“standby”信号后将进入“关机”状态3)PC模块在处于“待机或休眠”状态时,接收到“standby”信号后将唤醒PC,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A.3模块电源开/关控制流程5VTTL电平,高电平时Power_On,TV端给模块提供12V电源;低电平时Power_Off,切断TV给模块的供电。如图A.1所示,当从
本文标题:db35 t 879-2008 平板电视扩展型模块通用接口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71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