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4.10—4.24主要章节和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第二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第三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与活动内容实施•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五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第六章学前全语言教育与双语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一、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不是自发产生的•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地域的、民族的、阶层的差异性2、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3、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语言对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影响•思维的结果需要借助语言才能储存和传递•语言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间接认知材料4、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对象语言和言语语言的特点形成产生过程约定俗成性使用频率常用性变化过程相对稳定性种类多样性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往往标志一定的物体、思想或经验言语是某人运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或思考的过程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指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与语言发展1、主动建构2、个性化3、语言综合化4、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第三章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指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一、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二、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三、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四、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第三章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指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一、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二、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三、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四、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一、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整套发音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是否健全,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二、心理因素三、社会因素(一)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二)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三)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途径一、在主动模仿中学习1.即时的、完全模仿2.即时的、不完全模仿3.延缓模仿4.创造性模仿:即按照范句的句法结构,在新的情境中表述新的内容。二、在语言建构和运用中学习1.在认知活动中学习语言2.在交往活动中完善语言的表述3.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儿童交往语言实践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一、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整套发音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是否健全,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二、心理因素三、社会因素(一)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二)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三)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及意义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完整性整合性•主动性平等性•有效性创造性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1、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2、促进儿童交际能力的发展3、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4、可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和方法(一)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3.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二)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规律(三)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1.出生后半年至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2.从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阶段3.大约1岁半以后进入双词句阶段4.大约在2岁半以后进入实词句阶段5.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四)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1、自然观察法具体方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因果关系难确定、带有主观偏向性2、调查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螺旋循环: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再计划本章关键词•语言和言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儿童语言教育的几种研究方法第二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思考题:为什么说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纷争还将长期继续?你对各派学说做何评价?一、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一、环境理论*模仿说1、机械模仿说•儿童的语言主要来自于对其父母语言的机械模仿•忽视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选择性模仿说儿童的语言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是一一对应的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言内容儿童的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的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强化依随(斯金纳1974):指强化刺激紧紧跟随在言语行为之后发生。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的偶然发生的行为2、强化依随是渐进的*强化说斯塔茨: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传递性。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具有刺激的性质,可以诱发出条件反应。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中介说二、先天决定论一、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提出理论假设:1、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包含:•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远普遍特征;•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2、LA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临界期,LAD就会退化。•语言能力的先天性•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二、自然成熟说——伦内伯格三、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1、认知相互作用论皮亚杰:智力成长与语言发展,经验•语言是儿童具备的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同化和顺应)•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2、社会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是布鲁纳,鲁利亚和班杜拉。•主要观点,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认为与成人的语言交流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聋人/聋哑夫妇的孩子难学会说话?•母语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3、社会交往说•代表人物—布鲁纳,贝茨•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的发展。•儿童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觉论=w03px2wkv3q42rp2&appname=qingyangshengketang&from=360qing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二、词汇的发展•三、语法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声音、语音的听辨1.听辨能力2.语音范畴的知觉(1个月)3.区别升降调(7周左右)4.主动寻找声源(3个月)5.区分男女声(4个月)6、对个别词语做出指令反应(6个月)7、话语的理解能力不断扩大(7个月后)8、基本掌握语调(1岁前后)(二)语音发声发展阶段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2.咕咕声阶段(21天—5个月)3.呀呀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4.学话阶段(1岁—1岁半)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6岁)一、语音的发展二、词汇的发展(一)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词汇量1、20(1岁)2、50(1岁半)——1岁半后,语言迅速发展3、300(2岁)4、900(2-3岁)5、1700(3-4岁)6、2500(4-5岁)——3~6岁,词汇量“大爆发”7、3500(5-6岁)规律:随年龄增长,儿童词汇量不断增加;4岁左右是调整期,词汇发展速度最快(一)儿童词汇的发展状况1、实词占90%(名词动词形容词)2、动作行为动词是儿童动词发展的主体3、形容词的掌握类型大小(2岁)高矮/长短(3岁)胖瘦(3.5岁)粗细(4.5岁)低/厚薄/宽窄(5.5岁)4、时间词的掌握先/后/同时/正在(3-4岁);昨天/今天/明天(4-5岁)上下;后前外中;左右........5、代词的掌握(我你他)6、疑问词(什么时候/怎样为什么)7、数词与名词的结合必须借助量词小班幼儿词汇发展:•3-4岁幼儿对词义的理解较为肤浅,可掌握1000多个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词。•这一时期幼儿能够掌握数概念为5以内的数。•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中班幼儿语汇发展:•4-5岁幼儿所掌握词汇的数量迅速增加,仍然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占多数。•还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反义词,如大小等。•对昨天、前天等词理解的较为模糊,对明天理解的相对较为清晰。大班幼儿语汇发展:•5-6岁幼儿所掌握词汇总量可达3000至4000个。•还能掌握一些概括性较强的词以及一些关联词。词汇发展的规律:1、儿童词汇的发展有先后顺序,而且对情境的依赖性较强2、词汇的发展不均衡,而且有阶段性3、儿童对词义的理解和掌握有一个逐渐精确化和概括化的过程4、对词的理解和使用与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特别是概念的掌握密切相关三、语法的发展(一)句子的长度(实际长度)以字为单位以词为单位(二)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1、不完整句阶段(1)单词句阶段•以词代句,即用一个词来代表一句话的意思•词义不明,出现过度泛化或扩展不足的现象•以音代物,如用“汪汪”代表小狗•以明显的爱憎反应,来表示理解能力的迅速发展。(2)双词句阶段(电报句)双词句为主,增长速度较快词汇数量急剧增加2、完整句阶段(1)单句的发展(2岁,修饰语的出现)简单单句:结构完整但无修饰语复杂单句:复杂短语充当谓语或其他句法成分结构的出现(2)复句的发展(2.5以后,5岁已经较完善)•联合复句、连贯句、偏正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儿童语法发展的趋势:•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第三节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一、语言发展的教育0~4个月阶段1、培养婴儿有意倾听的习惯2、经常和婴儿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3、开展有趣的游戏,训练听音和发音能力4~10个月阶段1、继续用语言刺激婴儿,进行模仿发音练习2、用强化、鼓励方法进行相互模仿,诱导婴儿发音3、开展语言游戏,提高听力和发音水平10~18个月阶段1、鼓励婴儿掌握新的语音,并反复练习和强化2、用语言与婴儿交往,尽量让婴儿多说话2~3岁阶段1、在听说游戏中发展学前儿童的听音、辨音能力2、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发音错误3~6岁阶段1、开展游戏活动,提高儿童辨音、发音能力2、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练习发音3、组织念儿歌童谣、绕口令等活动训练发音4、开展集体训练,纠正方言影响5、培养学前儿童的言语表情6、培养学前儿童语言交往的素养二、词汇发展的教育(一)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帮助学前儿童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二)开展语言游戏,发展学前儿童学习词汇的兴趣(三)帮助学前儿童丰富词汇(四)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理解词义(五)帮助学前儿童准确运用词汇三、语法发展的教育(一)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和榜样(二)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习惯(三)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随时帮助儿童正确使用语言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说完整句。•教师示范。•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巩固语法规则。•从听懂到交际。•理解语言往往受直接经验的影响。•理解新的词句常受事件可能性的影响。•幼儿理解常受词序的影响。•易受语言情境和非语言交际手段的暗示。幼儿理解语言的特点•2岁左右的儿童重要是对话语言。•3岁左右儿童的交际语言逐渐出现了独白。•4岁幼儿能根据听话人的能力调节其说话的内容。•5-6岁幼儿在与成人或同伴交谈中,自我中心的语言表达逐渐减少。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儿童语言发展阶段图本章重点•简单归纳和分析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几种理论•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状况•不同年龄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3-6岁儿童词汇、语法发展的教育策略第三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与活动内容实施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一)依据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二)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身心发展特点(三)根据语言的学科特性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四)依据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第一节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制订结构(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教育活动目标高层次目标要准确转化为若干低层次目标;把握好各层次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72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