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设计《统计》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去年我们学校举行运动会时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颗激动的心情去重温运动会,好吗?(课件出示一组运动会比赛的场面:跑步——扔垒球——跳远——跳高)提问: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名。生2:我想知道男运动员有多少名,女运动员有多少名。生3: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你打算怎样统计?生1:按高矮统计。生2:按男女统计生3:把每一项比赛人数合起来。师:通过你们精彩的介绍,老师明白了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原来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师:真巧,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场特殊的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多媒体演示主题图)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主看图,收集有关数学信息。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2带着问题再次看图找到需要的信息问题1:小熊是这次比赛的工作人员,它也有任务呢。你听:(播放声音)运动员都在奋力拼搏,我也要为运动会出一份力,先给每个运动员买一份特别的礼品吧,想给参加跳高的每只动物发一只喜羊羊玩具,给参加长跑的发一只美羊羊玩具。两种礼品应各买多少份呢?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帮小熊笨笨吗?怎样解决礼品问题?先自己想想,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项目合计跳高长跑只数师:知道了跳高和长跑的动物只数,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啦?(一共有多少个动物参加比赛)对,在统计表中就用“合计”来表示。习惯上把合计一栏放在前面。问题2:小猪是这次比赛的厨师,他要为动物们准备午餐,他想给小狗准备骨头套餐,给小兔准备萝卜套餐,给小猴准备水果套餐,可是他不知道各要准备多少,我们要怎么帮他呢?又该按什么标准来进行统计呢?(动物的种类)真棒!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只数师:好了,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面两张统计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统计表.汇报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1:统计的标准不同。生2:合计都是13。生3:统计的标准可以不同,合计数应该不变。小结:同一个场景,我们在统计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那如果两张表的合计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呢?(必定有一张统计错了,我们可以根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相同来检查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设计理念: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段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连续性,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紧紧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为学生搭建了探究知识的阶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既使学生掌握了根据需要去正确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又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二、应用实践,巩固新知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师:运动员们的比赛很激烈,小熊也忙得不可开交,这不,它又要为运动会准备奖品了,它想买一些物美价廉的杯子作为奖品。小熊是个考虑问题很全面的采购员,它不但关注杯子的形状,也很关注杯子的价格,于是它又到商店里选茶杯了,你们会把统计表填完整,并向它们介绍一下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统计表。形状合计有把杯无把杯人数价格合计2元人数交流:合计栏是怎么算的?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课中小练习,体会整理方法的多样性。电脑出示第一组画片:大红的花——粉红的花——黄色的花——白色的花„„学生边欣赏老师边配乐解说:其实统计的多样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就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去感受一下吧。你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像锦,白的像雪„„真是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提问:这时按什么来统计的?电脑出示第二组画片:报春的使者迎春花,春梅,杏花,梨花,桃花——荷花,海棠花——菊花,桂花——腊梅。师配乐解说:报春的使者迎春花,春到梅花山的春梅,桃花;夏季的荷花,被誉为“出水芙蓉”,秋天的花,同学们最熟悉的一定是菊花吧;瞧,这是腊梅花,她凌风傲雪,不畏严寒。这些品种繁多的花,美丽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提问:这组画片是按什么来统计的?你还想说什么?3想想做做第2题师:分类统计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老师也准备了奖品送给你们哦请看(出示饼干图)①出示饼干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如何统计一下这些饼干呢?②请你按照自己选定的标准分类对这些饼干进行统计。③比一比两张统计表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④说说这两张统计表分别适合哪种需要?)[设计理念:延续例题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这一环节在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补充完整后再统计,进一步体验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做事要先后有序的良好习惯。]三、巩固升华,拓展延伸师:今天来这里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分类统计,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为了记住同学们,我还想了解咱们班同学的年龄,8岁的有几人,9岁的有几人,10岁的有几人,同学们能帮老师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并完成统计,尽快将结果给我吗?[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方面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五、布置课后任务我还想知道每位同学的出生月份,请同学们课后将统计结果填好,交给老师,大家能完成吗?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分类统计》教学指导意见一、单元目标解读(一)单元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二)与学期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科教学总目标相联系本单元教材主要教学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在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你能跳多远》,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价值。二、课时目标实施第一课时《分类统计》(一)知识点分析第94页例题在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中提问: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由于学生观察情境的切入点和兴奋点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虽然看的是同一幅图,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参加跑步和跳高的动物各有多少只?(这是着眼运动项目提出来的)参加运动会的三种动物各有多少只?(这是从动物的种类考虑的)回答不同的问题需要进行不同的分类(按运动项目分或按动物种类分),可以使用不同的计数方法(直接在图上一个一个地数、边做记号边分类边数……)。教材里的两张表格是为了方便计数和呈现统计结果而设计的,可以说,例题里的所有统计活动都源自解决问题的需要,又有利于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例题时要注意两点。(1)在学生初步了解情境图的内容后,要让他们提出问题。教材中的“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思考,不能由教师或预先制作的课件代替学生提出问题。要在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上面两个问题来共同解决。(2)在填表前,要让学生仔细看这两张表格。设计统计表也是统计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便于统计和呈现数据。提什么问题、设计怎样的表格都应由统计活动的主体来做,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没有能力设计表格,所以由教材提供。让学生仔细看这两张表格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表格的内容和填法,同时也体会表格是根据问题设计的。在学生看表格时,可以说说要填些什么以及它们各对应哪一个问题。(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三)教学策略建议1.让学生感受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价值。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样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种现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角度的理解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其次,要让学生结合数据特点,逐步学会自主确定标准,并进行合理的分类。2.组织好实际调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要调查什么。其次,要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可以逐人询问,用符号记录;也可以分类举手,逐一数数。第三,要强调分工合作。3.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并相应地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是培养学生统计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统计活动开始时,打算了解或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作简单的推理判断。注意问题:1、让学生充分观察场景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2、要让学生明确两张统计表分别是按“比赛项目”和“动物种类”分类统计的,知道“合计”的含义。3、要让学生比较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重点让学生体会是怎样分类的,分成了哪几类。4、要让学生说说从每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四)优秀案例《分类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定安思源实验学校李金妹【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94、95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2题【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快乐回顾。数一数。(数一数下面的各种图案各有多少个)☆☆△〇☆〇☆〇☆△〇☆△〇△画一画。(各种图案有几个就涂几个)☆□□□□□□□□□□□□△□□□□□□〇□□□□□□填一填。(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表)二、快乐探索1、创造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今天动物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让我们到动物学校去看看“动物运动会”吧。出示挂图☆△〇()个()个()个()个提问: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展示;2、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探索以项目分类的统计。提出问题:运动场上有几个运动项目?小组交流:小组内相互说说有哪些运动项目。小组展示:长跑,跳高;师:小猪猪嘟嘟看着运动员们都在为集体争夺荣誉,心里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统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4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