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级生物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级生物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三级生物专业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某同学进行以下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2%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稀释10倍的唾液和未稀释的唾液,然后分别滴入1滴碘液,37℃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所需时间几乎相等。这项实验的目的是验证A.唾液含有淀粉酶B.淀粉遇碘变蓝C.酶具有高效性D.酶具有专一性2.如果将1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H218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发现18O存在于下列哪一组物质中①周围空气的氧气中②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中③周围空气的水分子中④光合作用生成的水中⑤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中A.只有①是正确的B.只有①③是正确的C.除④之外都正确D.①②③④⑤都正确3.右图表示某菌落生长过程中,将该菌落移入与先前营养条件不同的环境后,其细胞数、RNA、DNA和蛋白质的相对数量变化情况。若曲线③表示DNA的数量变化情况,则图中曲线①、②、④分别表示A.RNA、蛋白质、细胞数B.RNA、细胞数、蛋白质C.蛋白质、RNA、细胞数D.蛋白质、细胞数、RNA4.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两者都可产生的物质是A.[H]、ATP、丙酮酸B.O2、[H]、ATPC.[H]、ATP、CO2D.[H]、ATP5.人们对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利弊有激烈的争论,假设正方认为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是有利的,反方认为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是有潜在风险的。下列观点中支持正方的是A.转基因农作物会产生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B.转基因农作物的扩散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C.推广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D.抗虫基因通过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6、刺鼠的毛色由两个基因B和C决定,B(b)与C(c)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黑色)对b(褐色)为显性;具CC和Cc基因型的鼠是正常体色刺鼠,基因型cc是白化鼠。亲本为黑色的刺鼠与bbcc的白化鼠交配,其子代中,1/2个体是白化,1/4是黑色正常鼠,1/4是褐色正常刺鼠。问:黑色亲本的基因型是:A.bbCcB.BbCcC.BbCCD.BBCc7.图2中①、②、③三个圆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示关系的是A.①酶、②蛋白质、③激素B.①DNA、②有丝分裂、③无丝分裂C.①减数分裂、②有丝分裂、③无丝分裂D.①同化作用、②新陈代谢、③异化作用8、基因型为AaBb的一对夫妇(a、b分别代表两种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他们一个健康的儿子和携带甲乙两种致病基因的正常女子结婚,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只患一各路大军病孩子的几率是A.1/18B.1/36C.5/18D.5/369、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D.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10.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11、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右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交换过程示意图(左:交换前的染色体;右:交换后的染色体)A.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B.若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2种基因型C.若上图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D.若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3.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型如右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A.9:3:3:1B.3:1:3:1C.1:1:1:1D.2:2:1:12550751001性状数量比(%)圆粒皱粒黄色绿色性状类型14、在许多生物实验中都需要活的细胞作实验材料,否则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下列处于活状态的细胞有:①浸在30%的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②放在10%的HCl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的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③放在0.1%的盐水中的人的红细胞④刚经健那绿染液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15、有甲、乙、丙、丁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甲添加品红色光;乙添加绿色光;丙添加品红色滤光片A;丁添加绿色滤光片B(如图12-7),经过一段时间,各盆中长势最旺的和长势最差的依次是下列哪一组图12-7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16.下图为测量动物呼吸的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水珠,b中装入KOH溶液。此装置可测量动物的()量,随着动物呼吸的进行,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水珠向哪个方向移动?A.放出的二氧化碳,向左B.放出的氧气,先向左后向右C.吸收氧气,向左D.吸收二氧化碳,先向右后向左17.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A.0℃B.15℃C.25℃D.35℃1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苯丙酮尿症的妇女与正常男性生育的后代适宜选择生女孩B.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C.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D.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传递方式19.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20.某同学为验证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的方法步骤如右表。下列评价不合理的出境有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B.实验结果预期不正确C.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D.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二、多选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21.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A.初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22.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3.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应用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检测其效果,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B.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控制产生抗H5N1型病毒抗体的基因C.A组小鸡存活是H5N1型疫苗和有关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D.A组小鸡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24.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胰岛B细胞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双重支配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则血糖浓度一定低于正常水平25.下列有关生物工程中常用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限制性内切酶可用于提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运载体DNAB.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DNA连接成重组DNA序号项目试管1试管21新鲜淀粉酶溶液1mLlmL2可溶性淀粉液2mI2m1337℃水水浴5min5min4lmol/L盐酸1mL/51mol/LNaOH/1mL6碘液2滴2滴7结果预期均不变蓝C.植物体细胞杂交,首先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D.胰蛋白酶能使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并能诱导形成细胞系26.图为某绿色植物在25℃时光强度与氧气释放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500lux下,此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在10001ux下,此植物每小时氧气的总释放量为0mlC、在1500lux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度为15ml/hD、在4000lux下1h,此植物氧气的净释放量为15ml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28.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①F1②雄配子③幼苗④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①是杂交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过程②是减数分裂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29.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A.是否是纯合体B.产生配子的比例C.基因型D.产生配子的数量30、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的相似之处是A.分子结构基本相同B.都由分生组织产生C.都能促进细胞生长D.都是微量高效物质三、非选择题(共8题,80分)31.(7分)在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根据相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A.10–10mol•L–1吲哚乙酸B.10–4mol•L–1秋水仙素C.9%的NaCl溶液D.醋酸洋红溶液E.15%的HCl溶液F.质量浓度为0.3g•mL–1的蔗糖溶液⑴分别用上述6种试剂处理正常生长的小麦幼苗根尖细胞30min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仍有生命活力的细胞是经过(填序号)等试剂处理过的细胞。⑵如果要求比较两种植物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则应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⑶如果要用扦插的方法繁殖菊花,处理扦插枝条应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因为该试剂能。⑷如果希望在人工育种中获得多倍体新品种,则应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该试剂作用的原理是。⑸如果用试剂F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32.(7分)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____________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__________控制的。(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4)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_____。(5)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分裂。33.(7分)为了检测植物体有机物的运输,科研和教学中常设计如下实验:选择四株长势相当的豆科植物,取其上部位相同、长势相当的健壮叶片按下图建立装置A、B、C、D。在玻璃器皿中分别充满放射性14C02。实验前,装置A不作处理,装置B在X处环割剥去树皮,装置C在Y处环割剥去树皮,装置D在W处将叶柄从中央折断,其实验记录如下表:植物器官放射物含量装置A装置B装置C装置D顶芽3.10.04.90.0叶2.54.12.10.0茎Z处0.50.70.00.0根0.92.20.00.0请分析问答:(1)根据装置A显示的数据可知,运往顶芽的物质比茎和根多,其主要原因是。(2)通过对装置B和装置C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装置A、B、C、D中起对照作用的是装置。(3)造成装置D实验结果的原因主要是。34.(12分)以下是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⑴图中AD表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图中E过程对种子或幼苗进行相关处理的最佳时期是。⑵杂种优势在抗逆性
本文标题:高三级生物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5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