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说明:①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②务必用黑色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第一部分阅读鉴赏(78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8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17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选自司马迁《史记·鸿门宴》)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1)从百余骑()(2)与臣有郤()(3)数目项王()(4)因击沛公()(5)且为所虏()(6)与之同命()2.与“至鸿门,谢曰”中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谢.家来贵门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D.多谢.后来人,戒之慎勿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请概括选段中...樊哙的人物形象特点。(3分)(二)古诗鉴赏(10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8题。望海楼①米芾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③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洲:滨水的地方。5.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韵脚是。(2分)6.写出颔联中两组对仗的词语:与;与。(2分)7.诗歌所咏的是望海楼,为什么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近青天?(2分)8.这首诗的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注】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9.对文中加点的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臣名之…………姓名,名字B.臣故畜牸牛…………蓄养C.公诚愚矣…………的确D.管仲正衿再拜曰…………整理好10.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11.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12.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__,“修政”的内容是__________。(3分)(四)古诗文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1){①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以舒其愤,。(司马迁《报任安书》)②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2)①,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②其声呜呜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3)①臣无祖母,;祖母无臣,。(李密《陈情表》)②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①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②碧云天,,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15-17题。(12分)周朴园:(惊愕)梅花?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怨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14.对上面文段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周朴园认为对方受人指使来敲诈自己,表现其阴暗、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鲁侍萍由于对方威逼、曲解而产生悲愤心情,表现其自尊而倔强不屈的性格特征。B.周朴园认为对方受人指使来试探自己,表现其虚伪、阴险的性格特征。鲁侍萍由于对方威胁、曲解而产生委屈的心情,表现其善良而胆小的性格特征。C.“哦,侍萍!(低声)是你?”其中的“低声”意在表明周朴园冷酷的内心深处残存着对侍萍的一丝爱恋。D.周朴园知道对方是鲁侍萍后不再多情多义、表现其虚伪而狡猾的性格特征。鲁侍萍由于对方的威逼而胆小起来,表现其软弱而善良的性格特征。E.周朴园惊愕是因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他感到意外。15.“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侍萍当时什么样的心态?(4分)16.《雷雨》研究中有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这就是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对于这个问题,曹禺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请结合以下补充材料说说你的看法。(4分)补充材料:①周朴园……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②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17-20题。(18分)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1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2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3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4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5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6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7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8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9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10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1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标题“哭泣的圆明园”的含义。(4分)18.文章第○3自然段与第○5自然段中有大段的环境描写,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19.作者在提到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时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20.纵观全文,作者多次写到了老老少少欢笑嬉闹的场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本文的用意何在?(6分)第二部分表达交流(72分)三.语言表达(一)语言综合运用(12分)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先生虽辞世多年了,但他那些富含哲理的话语,一直如晨钟暮鼓....,时时警醒着我。B.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C.大约是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99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