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7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3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B、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C、塞sè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D、提t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具备万事俱备风声谈笑风生B、求实实事求是世故人情事故C、陈规墨守成规精心漫不经心D、直接直截了当剧增与日俱增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的假酒案。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___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____讲故事或作报告,____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____不写稿子,_____应像一篇文章。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C、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D、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8、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A、①a②aB、①a②bC、①b②aD、①b②b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___。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①②③④A,,《》。B。;“”。C,;《》?D。,“”?1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C、《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C、《白洋绽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二、(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2题。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临军挝破其唇,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血:含血喷出。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曳:蜂拥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D、我为国死,职耳职:职分。1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得全首领以没③扈从以行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以下19-20题的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19、①其罪当与童贯等②帝殊有难色(3分)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20、①汝归勿遽言②奈并累若属何(3分)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2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2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三、(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6题。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2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24、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B、美国的那种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2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26、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
本文标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2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