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LT 552-95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器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DL/T552-95Thetestingcodeofdrycoolingtowerandcondenserofthermalpowerplant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5-04-12批准1995-10-01实施1总则1.1编制本试验方法的目的是,为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的空冷塔及直接空冷系统的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性能试验提供统一的试验程序、试验方法、试验数据的整理方法及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1.2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新建或改建的空冷塔和空冷凝汽器的冷却能力的考核试验及性能试验;适用于空冷塔、空冷凝汽器所采用的空冷散热器(元件,下同)试验室选型试验及热力阻力性能试验。本试验方法原则上也适用于投运多年的空冷塔和空冷凝汽器的性能试验。1.3用于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空冷散热器必须经过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试验,测定其技术指标及性能。火力发电厂新建或改建的空冷塔、空冷凝汽器投入正常运行后一年内,应对其冷却能力进行考核试验。新设计的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和首次使用的空冷散热器(包括布置形式的改变),在投入正常运行后的一年内,应进行性能试验。1.4同一火力发电厂新建或改建多座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当其类型、各部分几何尺寸、所用空冷散热器及其布置形式完全相同时,可对其中一座进行考核试验。当上述条件不同时,应分别进行考核试验。如果新建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设计是套用其他工程的,对其类型及各部分几何尺寸、所用空冷散热器及其布置形式没有作任何修改,且使用条件相近,在其他工程中又进行过考核试验或性能试验,则该新建的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可不进行考核试验。否则,仍应进行考核试验,性能试验一般可不再进行。1.5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和性能试验,应由具有空冷设备检验资格的测试机构独立承担,不受设计、施工、制造及运行管理单位的干预。1.6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性能试验及空冷散热器的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试验应按下述步骤进行:a)根据试验的性质、内容及要求编制试验大纲;b)进行试验前现场或试验室的准备工作;c)进行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现场测试或空冷散热器的试验室测试;d)整理及分析试验数据;e)编写试验报告。2试验前的准备工作2.1试验大纲应包括下述内容:a)试验目的和要求。b)被测试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主要概况;空冷系统图,设计单位提供的空冷塔、空冷凝汽器设计性能曲线;被测试空冷散热器的设计制造图及有关性能曲线等资料。c)测试项目、测点布置、测试方法和使用的仪器仪表,需要加工制作的设备和工具。d)试验范围及试验工况。e)资料整理方法和评价方法。f)试验人员的组成及分工。g)试验工作进度计划及实施方案。h)安全操作注意事项。2.2为了保证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在良好的运行工况下进行试验,各部件、设备及被测试的空冷散热器应满足下述各项要求:a)冷却水的水质满足设计要求;b)空冷系统的输送汽、水管道及旁路无阻塞、泄漏;闸阀严密、灵活、可靠;c)空冷散热器无破损变形,表面干净,无粉尘严重污染及杂物粘堵;d)自动控制系统准确、可靠、无故障,手动操作系统灵活、方便;e)百叶窗启闭灵活、自如;f)所有风机、抽气机、电动机运转正常;g)试验大纲中提出的其他要求。2.3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及空冷散热器试验中应使用经校验合格的仪器仪表,使用过程中注意检查,保证其达到试验要求的精确度。2.4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前应在测试现场完成以下各项工作:a)确定各测试项目的测点位置;b)提供测试所需用的电源;c)加工及安装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d)清除现场有碍试验工作进行的杂物,保证试验现场有良好的测试环境。2.5试验前应准备好各种试验所用的记录表格、简易工具及用品。2.6参加测试人员应熟悉各测试项目和所用仪器仪表,并按试验大纲的要求进行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及空冷散热器的预测试。3试验条件和要求3.1雨雪天和外界离地面10m高处风速大于4m/s时,不应进行空冷塔、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和性能试验;在出现大气温度逆变的情况下也不应进行上述试验。3.2测试工作应在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及空冷散热器的各项测量参数调整稳定30min后进行。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的考核试验、性能试验中,每一工况持续测试的时间不应少于60min,空冷散热器的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试验中,每一工况持续测试的时间不应少于30min。3.3各工况内相同参数的测量次数和每次测量的间隔时间应相同。空冷塔、空冷凝汽器及空冷散热器必须测量的参数,其测量次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每一工况各参数的测量次数3.4空冷塔:3.4.1空冷塔的考核试验、性能试验应在设计规定的保证值大气温度下进行,此温度与设计大气温度的偏差不超过±3℃。考核试验时空冷塔所有散热器应全部投入运行,所有百叶窗处于全开状态。空冷塔的一般性能试验,是在设计工况下对设计水量、投入散热器数量、百叶窗开度等进行的各种组合试验。3.4.2空冷塔考核试验时,要求机组保持90%以上负荷,冷却水量与设计值的偏差应在±10%范围内。性能试验时,应根据试验要求,将机组负荷分成100%、80%、60%直至机组允许的最低负荷,在各负荷下进行试验。机组负荷、进口空气温度、冷却水量的波动不大于5%,并应切断进入凝汽器的各种疏水及其他热源。3.4.3空冷塔性能试验时,应测量空冷塔出口空气温度及各个扇形段的进口水温和散热器进口断面风速分布等有关资料,以便计算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并为冬季防冻提供依据。3.5空冷凝汽器:3.5.1空冷凝汽器进行考核试验、性能试验时,应满足下述条件:a)考核试验时,机组负荷应不低于额定负荷的90%,性能试验时,机组负荷应不低于额定负荷的40%;b)考核试验时,空冷凝汽器的热流量应不低于设计热流量的90%,性能试验时,空冷凝汽器的热流量应不低于设计热流量的50%;c)考核试验时,风机最大功率应不低于额定功率的90%,性能试验时,风机最大功率应不低于额定功率的50%;d)进口空气温度应在空冷凝汽器设计性能曲线的设计保证值±3℃以内;e)所有风机都全速运转,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有8%以上台数的风机处于停车,也不应有多于1台的K-D组处于停车,如有一台分凝器风机停车,则整个K-D组应当停运;f)关闭进入凝结水接受槽的各种疏水。3.5.2每一工况测试过程中,各参数的每次测量值相对于该工况平均值的允许变化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a)Ta1≤±1.0℃;b)Te≤±1.0℃;c)W≤±5%。3.5.3自然通风空冷凝汽器的试验方法可参照机力通风空冷凝汽器的试验方法进行。3.6空冷散热器:3.6.1空冷散热器的试验室热力阻力性能试验的测试装置,由空气系统和热水(蒸汽)系统两部分组成,且均应有稳定段和测试段。图1给出空气-热水系统试验装置示意图。图1试验装置Ⅰ-蜂窝器;Ⅱ-试验元件;Ⅲ-风门;Ⅳ-温度调节器;Ⅴ-水泵;Ⅵ-水箱;1-测压孔;2-温度测点;3-流量孔板及U形管差压计;4-动压管及U形管差压计;5-温度测点3.6.2每一工况测试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每次测量值相对该工况的平均值的允许变化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a)Ta1(Ta2)≤±1.0℃;b)t1≤±0.5℃;c)W≤±2%;d)进出口水温差Δt≤±0.5℃。4测量仪表和测试方法4.1空冷塔4.1.1大气风速测量4.1.1.1测量大气风速的仪表宜采用旋杯式风速风向仪或遥测式风速风向仪,优先选用遥测式风速风向仪。4.1.1.2大气风速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测点应位于距空冷塔20~40m远处的开阔地带,沿塔周测点不应少于4处;b)风速风向仪的安装高度在地面以上10m处,风向标的方位和字标必须正确设置。4.1.2进口空气温度测量4.1.2.1测量进口空气温度的仪表应选遥测通风温度计或遥测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其精确度不应低于±0.25%。4.1.2.2进口空气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仪表距地面高度应为进风口高度的2/3;b)仪表距塔边缘的距离应为3~4m;c)在塔周设置4~8个对称的测点;d)悬挂仪表处需遮阳和通风;e)如系散热器竖直布置的空冷塔,亦可将测点设在散热器上部平台外侧。4.1.3出口空气温度测量空冷塔出口空气温度测点宜选在空冷塔喉部内侧,宜使用遥测温度计测量。4.1.4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测量4.1.4.1测量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福廷式或空盒式大气压力表及手动或电动阿斯曼干湿球温度计。4.1.4.2大气压力和大气干、湿球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仪表距地面高度应分别为0.5m和1.8m;b)仪表距塔的距离应为20~40m;c)在塔周围设置2~4个测点;d)放置仪表处应有遮阳和通风装置。4.1.5进塔水温度测量4.1.5.1测量进塔水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精密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仪表分度为0.1℃,仪表精确度不应低于±0.25%。4.1.5.2进塔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进塔母管靠近塔边的截面顶部设置温度测点;b)温度计应安放在温度计套管内,温度计套管应伸入管内不小于300mm的长度;c)温度计套管内应灌注少量汽轮机油,油量应能淹没温度计的感温元件。4.1.6出塔水温度测量测量出塔水温度的仪表与测量方法同4.1.5,测点应布置在出塔母管上。4.1.7冷却水量测量4.1.7.1测量冷却水量的仪表,宜采用皮托管、流量孔板或电磁感应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采用皮托管或流量孔板测量时,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1.0%;采用电磁感应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时,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2.5%。4.1.7.2冷却水量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冷却水量的测点应选在进塔母管或出塔母管上。如有多根母管,每根管上均应布置一个流量测点。b)测点前应保持长度不短于8倍管道直径的直管段,测点后应保持长度不短于5倍管道直径的直管段,在此直管段范围内无闸阀。c)在管道上安装电磁感应流量计或超声波流量计时,应满足该仪表其他的技术要求。4.1.7.3采用皮托管测量冷却水量时,应在管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直径上分别设置测点。当管径小于500mm时,也可仅在一条直径上设置测点。管道截面等面积圆环的划分数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不同等面积圆环的测点位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2管道截面等面积圆环的划分数表3等面积圆环中心至测点距离与R的比值4.1.8凝汽器排汽压力测量4.1.8.1测量凝汽器排汽压力的仪表宜采用内置式测压探头及其他测压仪表,其精确度不低于±0.75%。4.1.8.2凝汽器排汽压力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合式凝汽器测点应布置在凝汽器喉部以下、距水室顶部约2m处的器壁上;表面式凝汽器测点应布置在距凝汽器第一排管子以上300mm处的器壁上,对称布置,测点数不少于2个。b)内置式探头不应受汽流的直接冲击影响。c)如采用内置式探头配U形管差压计,则U形管差压计宜高于传压管,而传压管又高于采样探头,使测量系统自动向凝汽器内疏水。4.1.9主蒸汽压力、流量及温度测量,发电机功率测量等采用电厂经过标定的表计读数。4.2空冷凝汽器4.2.1进口空气温度测量4.2.1.1测量进口空气温度的仪表,宜采用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仪表的刻度范围应能适应测试期间温度变化的需要,仪表最小分度应为0.1℃,仪表精确度不应低于±0.25%。4.2.1.2进口空气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测点应设置在空冷凝汽器周围、离空冷凝汽器基础3m远处;b)仪表安装在1.8m高的钢筋柱上;c)沿凝汽器四周等距离布置12~18个测点;d)温度计应采取遮阳措施,勿受阳光照射。4.2.2“室温”测量:在测量汽轮机排汽压力及各抽汽点压力的测点附近,用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测量“室温”,用于校正仪表。温度计的刻度及精确度要求与4.1.5.1相同。4.2.3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测量4.2.3.1测量大气压力的仪表宜采用水银气压计或空盒式大气压力表;测量大气干、湿球温度的仪表宜采用手动或电动通风阿斯曼干湿球温度计。水银气压计刻度范围为0~1000mm,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0.25%。4.2.3.2大气压力及大气干、湿球温度测量应符
本文标题:DLT 552-95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器试验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08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