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
咨询工程师(投资)继续教育公共课教材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主讲人:李开孟(供12学时使用)主金属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所采用的资源利用率指标包括()。A.采矿回采率B.选矿回收率C.共伴生矿利用率D.采矿废石利用率E.选矿尾矿利用率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二○一五年三月目录第一章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1一、资源的特征及分类.........................................1(一)资源的主要特征.........................................1(二)自然资源的分类.........................................5二、当代资源可持续利用史观...................................13(一)生态环境及其与资源的关系...............................14(二)资源持续利用与资源承载力...............................17(三)环境吸收能力与环境容量.................................18(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20三、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可持续利用...............................24(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5(二)发展循环经济...........................................25(三)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6第二章资源安全保障战略.....................................29一、资源安全.................................................29(一)资源安全的定义与内涵...................................29(二)资源安全类型划分.......................................32二、影响资源安全的因素及评价指标.............................35(一)影响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35(二)资源安全评价指标.......................................37三、我国资源安全特征与安全战略...............................43(一)我国资源安全的主要特征.................................43(二)国家资源安全战略.......................................45第三章资源基础评价.........................................54一、资源基础评价的目的及方法.................................54(一)资源基础评价的目的.....................................54(二)资源基础评价方法分类...................................54二、资源基础评价内容及方法...................................58(一)评价目的...............................................59(二)评价内容...............................................60(三)评价原则...............................................64(四)评价方法...............................................69第四章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74一、评价的目的和依据.........................................74(一)评价目的...............................................74(二)评价原则和依据.........................................75(三)主要内容...............................................78二、评价思路和方法...........................................79(一)评价思路...............................................79(二)评价方法...............................................80三、评价指标.................................................84(一)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84(二)油气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85(三)水资源节约利用评价指标.................................86(四)土地节约利用评价指标...................................91四、投资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分析评价.............................96(一)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资源综合利用评价...................96(二)油气资源开发项目资源综合利用评价.......................98(三)工程项目水资源节约利用评价............................101(四)工程项目土地资源节约利用评价..........................113第五章资源价值的分析评价..................................118一、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118(一)资源最优利用定价理论..................................118(二)共享资源与外部效果理论................................120(三)科斯定理与资源产权制度理论............................121二、资源的价值和价格........................................124(一)资源的价值及其构成....................................124(二)资源的价格............................................126三、资源价值核算............................................133(一)资源核算概述..........................................133(二)自然资源核算中定价方法的选用..........................137四、资源的经济价格..........................................143(一)静态效益最大化........................................143(二)动态效益最大化........................................144(三)可再生资源的定价......................................146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1]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也是有限的,更不用说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是工程项目科学决策分析评价的必然要求。第一章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一、资源的特征及分类(一)资源的主要特征不同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同的形态、功能、用途和价值,但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和多样性等共同特征。1、有限性。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任何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这既表现在资源总量上的有限性,也表现在可替代资源品种的有限性,而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进一步凸显了这种有限性。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得不够明显。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人口的剧增、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生活物质消耗的增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就日趋明显,自然资源供给的紧张状况已经对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的生存带来一定威胁。自然资源不断地被人类所消耗,而且消耗速度急剧增长,使自然资源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稀缺的本质特征。就自然资源自身的数量而言,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这就使得每个时段所拥有的自然资源量趋于无穷小,即自然资源表现出稀缺特征。稀缺的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最终的限制因素,制约着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前景。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又是无限的。一方面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和循环性是相对无限的,只要保护得当,可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永续利用;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的种类、品种,以及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增大。这样就可以扩大资源的来源,发现新的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源无限地发挥生产和服务潜力。资源开发潜力的无限性正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在生物圈中互相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不仅构成生物圈资源的各要素本身形成一个自然综合体,而且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认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应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系统的每个要素都承担着特殊的作用,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离开某一要素,系统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原有系统就会出现质的改变。其次,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是整体性形成的唯一原因。系统各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维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统一整体。如果某一流通环节出现故障,势必影响其他要素功能的发挥,甚至使系统发生变化。因此,人类在改变一种资源或资源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成分时,不可能使其周围的环境完全保持不变;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内部某些要素的改变,必然引起该资源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且一个系统的变化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与之有关的其他系统。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系统的整体性特征,使系统结构稳定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地域性也称空间性或地区性,是指各种自然资源在地域上分布极不平衡,其组合形式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性资源。由于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及其运动变化的特点,以及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不同,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地域差异性最好的例证就是地球上五个地带的划分。各地带之间的资源状况有着巨大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分布,有的受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有的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制约。不仅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会有很大差异,而且同一种自然资源因受不同属性的地带性规律的影响也表现出很大的空间差别。气候、水、土壤和生物的地域分布主要受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本文标题: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3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