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笑话里的语言学》PPT课件
笑话里的语言学吕叔湘作者简介吕叔湘:1904年12月24日生,江苏省丹阳市。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解放后,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0年起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课文讲解一、笑话里的修辞学李可及调弄三教吕叔湘主编(一)谐声(一)谐声1.(1)程子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老子》38章)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第1章)眇通“妙”。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奥妙的总门径。(2)童贯“三十六髻”髻——计(3)钱谦益“倾国倾城帽”2.谐声有方言字音2.谐声有方言字音(1)之——猪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中庸》)译文: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强。孔子说:“是南方人的那种强吗?是北方人的那种强吗?或者是你所认为的(中原人士的)那种强吗?用宽容柔顺之道教化人,不去报复无道的人和事,这是南方人的那种强,君子平时可以立足于此。方言区:中国一共分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吴语,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粤方言区(广东、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通用)、闽方言区(福建和台湾省)、湘鄂方言区(湖南话和湖北话)、蜀方言区(四川话)、赣方言区(江西话),相对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吴语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使用人口约八千万。在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通常认为苏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也有人因上海话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而将其当作代表。和普通话相比,吴语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吴语语音和北方官话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独特,吴语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吴语量词简单,“只”用得很多,如:一只牛、一只电脑、一只石头。保留较多古汉语用词:不—弗、勿;那—许;洗—汏(dà)、净;站——立日常词汇:小孩:小囡;新郎:新官人;新娘:新娘子;傻子:戇大;小偷:贼骨头;男流氓(有不良行为的青年):阿飞;女流氓(有不良行为的青年):赖三;妈妈:姆妈;继父:晚爷;继母:晚娘;伯母:大妈妈;哥哥:阿哥吴语量词的特殊用法:量词用作定冠词:本书交关好看——(所讨论的或眼前见到的某本)书很好看量词替代指属助词:我支笔——我的笔语气助词疑问语气助词,如:“了”、“啊”、“勿啦”、“呢”命令语气助词,如:“嚡”、“好唻”感叹语气助词,如:“嚡”、“嘢”、“个嘢”、“哩”、“哇”、“嗗”其它句末语气助词,如:“啊”、“嚜”、“喉”、“噢”、“个啦”粤方言粤方言(1)保留较多古汉语用词粤语用“系”而不用“是”来代表正面答覆,“系”是明清小说中常用字,其粤音(hai)与日本人正面答覆时的单字发音(はい)基本相近。“走”:“行”就是步行,而“走”则保留了古汉语中“奔跑”的意思。官话用“吃(吃)/喝”,粤语用更古老的“食/饮”(粤北也有用“吃”,或写成“吔”),用法与《论语·学而》中“君子食无求饱”一致。动词“来”,粤语会用“莅”(常写作“嚟”),即“欢迎莅临”的“莅临”。粤方言(2)语法倒装a形容词后置:“公鸡”—“鸡公”b状语后置:动词之后:食多啲—多吃一些形容词之后:高过头冇用嘅—太高了没用的。句末:畀三蚊添—再给三块钱吧。c反序构词:“秋千”—“千秋”、“夜宵”—“宵夜”、“拥挤”——“挤拥”,“要紧”——“紧要”。粤方言“有”+动词:表示强调。我有睇—我确实看过了量词特别用法:量词用作定冠词:部车正啊!——车棒极了!量词替代指属助词“的”“之”等:我支笔——我的笔语气助词“啦”、“喎”、“咩”、“得啦。”“系咩?”、“系啩。”“罗噃”、“嘅啫”、“呀嘛”、“唔系呀嘛?”“嚟啦喂!”“系咯喎!”“嘅罗噃”、“㗎啦吓”等:“一于系咁话嘅罗噃。”多闽方言闽方言:词汇方面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借自外语——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闽方言语法方面:(1)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潮州话:“张画雅绝”(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2)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3)动词有的特殊用法——动词前面,表示完成时态。: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电影阿无?(你看了电影没有)。闽方言(4)宾语提前: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我共汝讲“(我告诉你)。(5)动词去常用作补语,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2.谐声有方言字音(2)王——黄亲——清3.利用通假字的不同字音(1)说——悦(2)于戏——呜呼(二)拆字(二)拆字1.国子监博士(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郭忠恕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副长官)——聂崇义聩、聋、聂——三耳不成聪忠恕——畜二心2.焦芳——驢(左马右盧)驴附:念白字郁郁乎文哉——都都平丈我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论语·八佾》)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制是以夏、商两代为根据,然后制定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主张周朝的。”(三)歧义(三)歧义Ambiguity(模糊、多义)1.同年相同的年份,同年出生科举考试同榜考中的人2.怎么为什么怎么样3.搬搬动搬弄4.随典仪口倡典仪怎么说就怎么做典仪怎么说就怎么说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歧义产生的原因:词的多义性:小店关门了。句法关系不明确:研究方法十分重要。语义关系难以确定:开刀的是他爸爸。层次切分有疑难:他们三个一组。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改年过年改年号(四)歇后语及其他(四)歇后语及其他1、歇后语: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1)天地玄(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雁门紫(塞)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左达承(明)“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罔谈彼(短)“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罔”和“靡”的词性相近,都是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词,相当于别、不要的意思。“靡”字的本义是无、没有,读第三声。这两句话里强调了两个不要:第一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当你手指别人的时候,只有一根指头指别人,三根指头却指向自己,到头来受伤害最重的正是自己不是别人。第二不要依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圣人造字早就告诉我们,自大念臭,有味儿了。再加一点,就是“臭”,臭不可闻。《易经》里八八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皆吉无凶,那就是“满招损,谦受益”的谦卦。(2)君子之交淡如(水)醉翁之意不在(酒)(3)上句隐含下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①湘夫人:湘水之神,女性。一说即舜二妃娥皇和女英。②帝子:犹天帝之子。因舜妃是帝尧之女,故称。③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愁予:使我发愁。湘夫人降落在北边的沙滩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五)避讳《修辞学发凡》:“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二、笑话里的逻辑学中项不周延三段论: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之一,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凡金属(M)都能导电(P)’(大前提)‘铜(S)是金属(M)’(小前提)‘所以铜(S)能导电(P)’(结论)。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有被断定过它的全部外延(即周延),那就意味着在前提中大项与小项都分别只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使大项与小项发生必然的确定的联系,因而也就无法在推理时得出确定的结论。例如,有这样的一个三段论:一切金属都是可塑的,塑料是可塑的,所以,塑料是金属。在这个三段论中,中项的“可塑的”在两个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在两个前提中,都只断定了“金属”、“塑料”是“可塑的”的一部分对象),因而“塑料””和“金属”究竟处于何种关系就无法确定,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的确定结论,所以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延伸:修辞方法一览李可及调弄三教李可及是唐懿宗咸通年间著名的伶人,擅长参军戏①,精通音律,善于歌唱,腔调凄婉曲折,京中少年竞相模仿,称之为“拍弹”。当时,懿宗与郭淑妃的爱女同昌公主死了,非常伤心,思念不已,李可及就编了《叹百年》舞曲来表达哀思。跳舞的人达几百名,场面宏大,曲调哀伤动人,听者无不下泪。懿宗非常喜欢李可及,授给他都知、都都知、威卫将军等官职。李可及娶媳妇,懿宗特地赐他两樽酒,打开一看,里面装的不是酒,而是金银珠宝。有一年的“延庆节”②,皇宫里热热闹闹地大事庆祝。先是让儒释道三教的人宣讲各教教义,接着是梨园的伶人演戏。李可及等人表演的是参军戏,名叫《三教论衡》,着意将释道儒三教的教主嘲弄了一番。李可及身穿儒生服装,踱着方步,走上台来,在正中一把交椅上坐下。后面跟着一人,坐在他的右侧。李可及环顾四周,开言道:“在下博通三教,今日所宣讲,乃《三教论衡》。”坐在旁边的那个人便问他:“在下有一言请教:释迦如来是何人?”李可及答道:“是一个妇人。”问者大为诧异:“这、这是怎么说?”李可及道:“《金刚经》上说:‘敷座而坐。’③倘若如来不是妇人,为什么要等丈夫坐了,自己才坐呢?”那人又问:“请问老子又是何人?”李可及道:“也是妇人。”问者表示大惑不解,两手一摊,说道:“你这又是从何说起?”李可及说:“《道德经》上说:‘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④倘若不是妇人,为什么会‘有娠’呢?”那人又问:“请问文宣王⑤是何人?”李可及一摆手:“也是一个妇人。”问者大惊失色:“什么什么?孔夫子竟然也是一个妇人?”李可及一字一顿,从容答道:“《论语》不是说得一清二楚吗?‘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⑥倘若不是一个妇人,为什么会‘待嫁’呢?”唐代统治者历来对三教推崇有加,唐皇室将老子李耳奉为始祖,唐玄宗在天宝元年(公元713年)又封老子为“玄元皇帝”;玄宗则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对佛教,唐
本文标题:《笑话里的语言学》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55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