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如图所示的三个人造地球卫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c②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③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④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A.①③是对的B.②④是对的C.②③是对的D.①④是对的2.宇宙飞船围绕太阳在近似圆周的轨道运动,若其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9倍,则飞船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A.3年B.9年C.27年D.81年3.如下图所示,一内壁粗糙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形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直径大得多).在圆管中有一个直径比细管内径略小些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的质量为m,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时对管壁的压力为6mg.此后小球便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A.mgR21B.mgRC.mgR2D.mgR34.关于摩擦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B.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能做正功C.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D.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5.一个人稳站在商店的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向上加速,如图所示,则()A.人只受到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作用B.人对踏板的压力大小等于人所受到的重力大小C.踏板对人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增加量D.人所受合力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的增加量6.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连接,且m、M及M与地面间接触光滑.开始时,m与M均静止,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和F2。在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对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正确的说法是()A.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B.由于F1、F2分别对m、M做正功,故系统的动能不断增加北abcC.由于F1、F2对m、M一直做正功,故系统的机械能总是不断在增加D.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M的动能最大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守恒时,物体可能受阻力B.机械能守恒时,物体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机械能必守恒D.物体所受的外力不等于零,其机械能也可以守恒8.将质量为m的小球在距地面高度为h处抛出,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小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v0。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对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小于mghB.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ghC.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小于mv02D.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v029.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甲原来静止,乙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俯视图如图所示.某时刻它们同时受到与v方向垂直的相同水平恒力F的作用,经过相同时间后()A.两物体的位移相同B.恒力F对两物体所做的功相同C.两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D.两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相同10.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额定功率为90KW,运动中受阻力为f,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则:A.如果阻力为2f,汽车最大速度为v2。B.如果汽车牵引力为原来的二倍,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v。C.如果汽车的牵引力变为原来的12,汽车的额定功率就变为45KW。D.如果汽车以最大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是90KW。11.在加速运动的车厢中,一个人用力向前推车厢.如图所示,人相对车厢未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车不做功B.人对车做负功C.推力对车做正功D.车对人做正功12.一物体悬挂在细绳下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位移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根据该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s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一定是变力,且不断减小B.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变加速直线运动D.0—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三、实验题(共13分)1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均,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2)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填“全部”、“前面部分”、“后面部分”)。(3)若实验作了n次,所用橡皮条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v2……vn,用W表示橡皮条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W—v2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v2的关系是。1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则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时,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J,动能的增加量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重物质量为mkg)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四、计算题(共51分)15.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抛出,经时间t落地,不计空气阻力,求以下问题:(1)此过程重力做功为多少?重力势能怎样变化?变化多少?(2)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多少?(3)此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多少?(4)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多少?16.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8颗行星加在一起的二倍半,相当于地球的1.3×103倍.由于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倍(木星轨道和地球轨道都可近似地看成圆),所以木星上的“一年”比地球上的“一年”大得多.问:(1)太阳对木星引力是对地球引力的多少倍?(2)木星和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多少?(3)木星上的“一年”是地球上的“一年”的多少倍?17.在一段平直公路上,一辆质量m=10t的卡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从v1=5m/s均匀增加到v2=15m/s,经过时间t=50s。如运动中卡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k倍(k=0.05),求(1)发动机的平均功率(2)在这段路程的时间中点和位移中点发动机的瞬时功率18.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展到宇宙空间,宇宙空间成为人类的第四疆域,人类发展空间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太空资源.。(1)宇航员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中,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B.宇航员受力平衡C.重力正好为向心力D.宇航员不受任何力的作用(2)宇宙飞船要与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空间站()A.只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B.只能从较高轨道上加速C.只能从空间站同一高度上加速D.无论在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都行(3)已知空间站周期为T,地球半径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计算空间站离地面的高度h。19.如图所示,ABDO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是半径为R=15m的41圆周轨道,半径OA处于水平位置,BDO是直径为15m的半圆轨道,D为BDO轨道的中央.一个小球P从A点的正上方高H处自由落下,沿竖直平面内的轨道通过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的314倍.取g为10m/s2.(1)H的大小;(2)试讨论此球能否到达BDO轨道的O点,并说明理由;(3)小球沿轨道运动后再次落到轨道上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20.如图所示,半径为r,质量不计的圆盘盘面与地面相垂直,圆心处有一个垂直盘面的光滑水平固定轴O,在盘的最外边缘固定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在O点的正下方离O点r/2处固定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B。放开盘让其自由转动,(1)当A球转到最低点时,两小球的重力势能之和减少了多少?(2)A球转到最低点时的线速度是多少?(3)在转动过程中半径OA向左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是多少?拟题者:王葭校对者:张馨若审阅者:周依群高一物理答案专页题号13—14151617181920总分复核得分批阅三.实验题13.(1)(2)(3)14.,,四.计算题15.16.17.18.(1)()(2)()(3)19.20.高一物理期中答案一、单选题1、B2、C3、A4、B5、C6、D二、多选题7、AD8、AB9、BCD10、AD11、BCD12、BD三、实验题13、(1)平衡摩擦力(2)后面部分(3)W∝v214、1.91m,1.88m,纸带与装置间有摩擦15、(1)22211()22GWmghmggtmgt重力势能减少2212mgt(2)2201122mghmvmv22201()2kEmvgt(3)212GmghPmgtt(4)2GyPmgvmgt16、(1)20022200:52MmmrMmGGrrmr(2)2MmGmar02201::25GMGMaarr(3)2224GMmmrrT2323001251TrTr0551TT17、(1)2210.2/vvamst22212vvas500sm22211122Ptfsmvmvfkmg4710PW(2)Ffma3710FN12210/2tvvvms422710ttPFvW22350005ssPFvW2212255/2svvvms18、(1)AC(2)A(3)2GMmmgR2224()()GMmmRhRhT22324gRThR19、(1)22DDvNmR21()22DRmgHmv10Hm(2)0'53/2Rvgms2012mgHmv00'vv可以到O点(3)0Xvt212Ygt222XYR1ts222200()10317.32/yvvvvgtms20、(1)以通过O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12ppBrEEmg2ppAEEmgr1212ppEpEEmgr(2)pkEE22111222ABmgrmvmv2ABvv45Avgr(3)33sincos2prEEmgmgr112Emgr1sincos22rmgmgrmgr2cos1sin3sin53arcsin5或用重心做1arctan2arctan2
本文标题: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77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