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打破隔离的坚冰ppt10
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19世纪末20世纪初)1、了解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的文学作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程标准一、世界的文学(一)背景:1.经济: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政治:两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的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大事记1.第二次工业革命2.物理学革命3.第一次世界大战4.俄国十月革命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6.第二次世界大战7.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民族解放运动……时代主题:战争与和平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大工业时代……时代主题?课本中的哪些文学作品分别体现了这些时代主题?(二)文学成就:1.欧美文学:(1)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美国:5人①19世纪末: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②20世纪初(黄金时期):德莱塞《嘉莉妹妹》《美国悲剧》海明威《老人与海》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出有因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19世纪末的美国文学不像欧洲文学那样严肃,而是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都是杰出的作家。20世纪初,德莱塞和海明威成为新一代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们的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嘉莉妹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而《美国悲剧》则是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美国文学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杰克·伦敦,美国作家。生于破产农民家庭,从小出卖劳力为生,曾卖报、卸货、当童工。成年后当过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得了坏血症。从此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他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早期作品有描写北方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包括1900至1902年发表的《狼的儿子》等3部集子,通称“北方故事”);描写伦敦贫民生活的特写集《深渊中的人们》(1903);描写兽性般残忍和利己主义的长篇小说《海狼》(1904)。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表现了对劳动人民顽强意志的歌颂和苦难生活的同情,也显示了作者的“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和尼采式“超人”哲学观念。19世纪90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905年后参加社会党的活动,此间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如号召工人阶级抛开幻想、准备坚持长期武装斗争的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描写劳动者出身的现实主义作家因理想破灭而投海自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1909)。小说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示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势利和自私,但小说的主人公却是强调个人意志和脱离群众的“超人”。到后期,杰克·伦敦逐渐脱离社会斗争,追求个人享受。虽创作了《一块排骨》(1911)、《在甲板的天蓬下面》(1913)等优秀小说,也写了《埃尔西诺尔号的叛变》(1914)、《红死病》(1915)等诬蔑工人运动及宣扬世界未日的作品。1916年他在精神极度苦闷空虚中服毒自杀。zxxkw海明威(1899—1961),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因此作品中的人物不少是藐视死亡的勇士。《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其代表作《老人与海》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这种创作手法则被称为“冰山原则”。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的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老人圣地亚哥的原型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通讯,复述了这个故事。15年后的1951年他又以此事为题材一气呵成地写成了《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描写的是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在周围人的嘲笑和蔑视中,独自一人出海远航,终于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3天。老渔夫经过生死搏斗终于杀死了它,把它绑在小船的一边。可是在归程中,一大群鲨鱼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最终抵挡不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最后,他在筋疲力尽中睡着了……梦中梦到了狮子……“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海明威《老人与海》“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冰山原则”(3)俄国: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作品:《海燕》《母亲》《童年》自传三部曲《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无产阶级勇士《母亲》成了“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当时“很多工人会不自觉自发地参加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对自己会有很大益处”。——列宁无产阶级斗争的勇气-无产阶级勇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亚非拉文学(1)印度:泰戈尔《古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2)日本:川端康成《雪国》《千纸鹤》《伊豆的舞女》(3)中国: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多才多艺,才华超人。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不光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妹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泰戈尔泰戈尔与徐志摩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国的墙隔成片段;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呵,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罢。——泰戈尔《吉檀迦利》民族的觉醒泰戈尔诗歌欣赏云朵对我说:“我这就消散。”黑夜对我说:“我这就投入火红的朝霞。”痛苦对我说:“我保持深深的沉默,如同他的脚步。”生命对我说:“我在完美中死亡。”大地对我说:“我的光芒每时每刻亲吻着你的思想。”爱情对我说:“时光流逝,但我等着你。”死亡对我说:“我驾驶着你的生命之舟穿越大海。”——《采果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飞鸟与鱼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的人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望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丝毫不在意没把你放在心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zxxkw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鲁迅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早年留学日本,当他看见大多数国人的愚昧与麻木时,决定弃医从文,试图用自己的文字来感染和唤醒中国人民,并以此来改变国民精神。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狂人日记》《阿Q正传》《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这部小说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作者借阿Q描绘出了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形象。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正表现了被压迫者身上无可救药的精神病态。鲁迅的作品时代主题:战争与和平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大工业时代……文学艺术:……?《太阳照样升起》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高尔基:《母亲》泰戈尔:《吉檀迦利》这样,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做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大工业时代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有什么影响?打破隔离的坚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吉檀迦利》得奖评语: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时代主题:战争与和平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大工业时代……文学艺术:……《太阳照样升起》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丧钟为
本文标题:打破隔离的坚冰ppt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84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