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瓦峪河和石坝河综合治理开发项目
1第一章总论1.1编制概况1.1.1项目名称瓦峪河和石坝河综合治理开发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及概况xx公司1.2编制原则及范围1.2.1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标准;(2)以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对示范区范围内的瓦峪河和石坝河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打造都市文化、都市旅游的这“一轮明月”;(3)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瓦峪河、石坝河流域治理各项工作包括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护岸防洪、绿化造景等分步实施。水资源保护、生态景观建设、防洪整治等有机结合;(4)积极推进瓦峪河、石坝河流域生态建设,改善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健全水利和防洪设施,促进流域的生产发展。2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1.2.2编制范围编制范围主要为瓦峪河、石坝河火炬路至公园路市区段的综合治理开发,及对河道上、下游进行清淤、截污、景观美化等。1.2.3编制主要任务(1)加强河道上游至渭河段的清淤及保洁工程,保证河道的整洁畅通;(2)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修筑片石护堤,设置翻板闸、跌水堰等设施;(3)河道两侧景观美化,包括人行道、绿化、护栏、路灯等配套开发设施,并建设特色仿古步行街、商铺等,与周围环境和“中华礼乐城”相映成彰;(4)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就业和创业热潮。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护法》《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3号)《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陕西省“十一五”生态建设专项规划》《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陕西省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纲要》《陕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陕政发〔2009〕48号《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1—2007)《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防洪标准》(GB/50201—19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8)《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4《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1997)《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10219—2006)《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08〕41号)1.4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4.1项目背景宝鸡市公共建筑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在渭河以南地区一直缺乏大体量城市公建配套设施,特别是缺乏文化氛围浓、市民可以参与并休闲的文化主题广场,虽然市政府已经在石鼓山片区开始建设市民可参与的公共休闲广场,但是该广场距离市区较远,不便于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因此再市桥南部建设高品位的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是提升宝鸡城市综合品味、增加新的景观景点、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宝鸡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紧靠市场,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抢抓机遇,确定了都市文化旅游打造工程“三步走”——聚焦周秦文化、“引爆”石鼓山、相聚千渭之汇的战略目的。围绕周文化、建设中国礼乐城(周城)、打造(国家级)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的总体目标,确定了十大工程项目,投资总概算达5亿元左右,将建设成为集文化休闲、旅游购物、古玩商贸、商住为一体的精品文化广场,形成具有公众性、开放性的文化广角。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处于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范围内,因此,为配合示5范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对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的综合治理已是事在必行。河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各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景观上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防汛排涝系统日臻完整,水环境日趋优美。瓦峪河、石坝河河道治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防洪标准问题瓦峪河、石坝河河道还不同程度存在堤身单薄、防洪标准偏低,不少河道防洪能力未达到设计标准,部分河道两岸没有护岸工程,汛期洪水容易造成灾难。(2)水质污染问题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密,水质恶化。随着对瓦峪河、石坝河综合治理,使流域内水质长久保持清洁稳定。(3)河道淤积问题河道由于上游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河床6淤积;由于水流对河道边坡的冲刷等原因造成的河道淤积。(4)河道形态问题在我国河网密度高的地区,截弯取直设计理念把河流自然状态的弯曲形状改变成直线,使自然河流中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问地格局改变。在横断面上,改造过的河床常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断面,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另外,河道疏浚工程,主要关注清淤工程量,往往忽视原有河道断面的生态合理性,也使得河道断面出现均一化倾向。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在瓦峪河、石坝河综合治理项目中,应避免以上的河道形态问题。(5)水面减少问题由于违章设障、废弃料乱堆等因素,改变了河道天然断面形态,造成流水不畅,行洪受阻,影响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一些位于城市和发达城市的河网,由于造房、修路等建设活动,任意占用、填埋河道,建筑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任意倾人河道,侵占水面面积,致使许多河道缩窄变浅,减少了河网的调蓄容量。71.4.2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改善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需要面对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沿岸肮脏不堪的现状,广大干群意见纷纷。多年来的人代会、政协会上,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提出大量的建议和提案,要求尽快治理城河。但是由于治理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决心一直没有下定,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水是城市的灵气所在,没有水面的城市,城市的美化无从谈起;但是,污水横流的城市,决不是现代文明的城市,谁也不愿意居住在一个恶臭扑鼻、杂草丛生、蚊蝇孳生、污水横流的环境里。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整治势在必行。从这一点上讲,整治开发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也是实践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项目建设是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扩大内需的需要(1)宝鸡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等多项荣誉,在西部率先建成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是全省首家省级文明城市,具有西部最佳的人居生活环境和最佳的投资发展环境。现在正在加快创建两个最佳(最佳投资环境、最佳人居环境)、实现“三个率先”(在西部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建成8大城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2)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先导产业、富民产业,也是一个清洁产业、窗口产业,对一个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宝鸡市旅游业,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实现“五大突破”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抢抓机遇,确定了都市文化旅游打造工程“三步走”——聚焦周文化、“引爆”石鼓山、相聚千渭之汇的战略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宝鸡市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3)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在于扩大内需,由于旅游消费基数很大,又可不断地重复发生,对扩大内需的作用非常重要。对此,各地党委和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已从发展旅游业中得到了可观的效益,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现实情况看,旅游业拉动内需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历史悠久,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宝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结合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改造,通过合理开发、改造、恢复等综合措施,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必能带动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沿线的旅游,促进该区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可促进宝鸡市乃至整个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3、项目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需要9在加快宝鸡市城市建设步伐时,基础设施应先行,而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可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有利条件。为进一步构筑综合优势,提高招商引资能力,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开发项目的实施,将增强宝鸡市参与市场竞争的整体实力,并为宝鸡市奠定有利的城市投资环境。综上所述,瓦峪河和石坝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对改善区域水资源状况和人居环境,推动宝鸡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整体功能,提高宝鸡市投资环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应尽快实施。10第二章宝鸡市基本概况2.1宝鸡市自然环境状况2.1.1地理位置宝鸡地处东径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8.44平方公里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2.1.2气候特征宝鸡市位于中国内陆中心腹地,关中平原西部。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11常在本区上空交汇,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秋二季处在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时期,使春季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境内地形复杂,北部山区、中部川塬、南部秦岭,渭河横贯其中,因而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明显,气象灾害频繁。宝鸡市年平均气温13度,全区在7.5-13.0度之间,4-9月为暖温期,10-3月为冷温期。全年无霜期在158-225天。极端最高气温42.7度(扶风),极端最低气温-25.5度(太白)。宝鸡市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全区在610-780毫米之间,4-10月份降水占全年总量的90%,5-9月为多雨期,7-9月为主汛期,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历史年雨量最多是秦岭,达1137毫米,年雨量最少是
本文标题:瓦峪河和石坝河综合治理开发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