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年级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选修)第Ⅰ卷(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哲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B.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揭示了哲学的本义D.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2.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5.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6.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7.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是指①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②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④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A.与时俱进B.实事求是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理论创新11.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1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13~14题: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1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15.“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16.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7.其实,人的任何想象A.都来自于客观世界B.都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都取决于人的大脑D.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18.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①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②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③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④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19.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拚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之为抗洪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20.“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21.实践是A.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B.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C.客观的活动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2.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这说明A.应该把精神文明建设放首位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应该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D.既要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又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3.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但那毕竟是传说,还不是事实。只有到了今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才圆了中国千年飞天梦。从美好传说到梦想成真表明A.人的实践活动能否成功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B.实践是历史发展着的C.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是集体活动2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二、不定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得1分。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25.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C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是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则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的是ABCA.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B.原子是宇宙之砖C.天地生而万物起,阴阳接而变化起D.存在就是被感知27.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B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28.“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哲学寓意是A.人的意识和客观事物不可能相一致B.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根本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不起任何作用D.客观事物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29.实践的基本特点是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具有选择性D.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3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D.辨证法与形而上学31.下列现象中属于意识现象的有A.原子B.自然科学C.“十五”计划D.和平与发展32.马克思主义哲学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C.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33.客观实际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政策也要随着相应地变化,拒绝变化,就会墨守陈规,就不可能进步。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世界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D.主观认识要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34.材料一:小清河是山东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济南。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泄洪渠道,也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50—60年代的济南人都记得,那时的小清河河水清澈,水草茂盛,水中的游鱼自由嬉戏,河的两岸垂柳成行,树木与河水相映成趣,小清河和泉水一起,被济南人视为骄傲。但是后来,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小清河成了许多工业企业废水的排放渠道。加上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脏水也大量排入小清河,小清河逐渐成为公共下水道,慢慢地人们再也看不到小清河往日的清丽景象,小清河成了一条又脏又臭的河。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环境,也给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材料二: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一工程是全面建对于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人和规律之间的关系。班级姓名考号35.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后,某班组织学生对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次别时间增加的主要内容第一次1988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第二次199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三次1999邓小平理论、依法治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第四次2004三个代表、三个文明、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尊重和保障人权研究结论修宪是一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写入宪法,每次修改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现行宪法的4次修改可以看到,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艰辛求索,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运用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何体现实践的观点的?四、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36.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37.材料一: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些未成年人自身心理脆弱、自控能力差,易受不良信息诱惑,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同时,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也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此,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运用辨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当前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设计一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方案。(提示:活动方案应包括活动名称、指导思想、活动过程等)答案1-5DCCDB6-10BCAAC11-15DACBB16-20CADAA21-24DDBA25.AC26.ABC27.B28.BD29.ABD30.AB31.BC32.ABCD3.3BCD34.(1)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自然界中生态规律也是客观的,小清河由清变臭,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这正是人们无视自然规律,污染环境的结果。(2)规律又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通过对规律的认识,趋利避害,并造福于人类。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只要我们按自然规律办事,就能利用规律,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35.(1)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宪法的修改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对社会主
本文标题:高二年级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4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