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民族经济学:民族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理论界首先提出,并逐步形成体系的研究各民族经济问题的新型学科。它是从民族方面来研究经济问题,或者说,是从经济方面来研究民族问题。民族经济学就是把民族经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既是民族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从经济方面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特殊矛盾极其发展规律;研究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方式及特点、结构和规律性;研究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习惯、文化传统、文化水平等方面综合因素研究任务:学科基本任务:研究世界上各个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调查分析它们的现实状况和特点,研究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具体表现形态、从而揭示出它们的内在规律性。中心任务:中国各民族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民族现代化过程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传统社会结构研究与民族现代化;现代化与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现代化过程的共性与个性;发展民族经济的意义;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民族发展差距问题;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环境保护问题;民族发展发式、战略选择;民族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2、资本形成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资本形成一词有时被用于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即在技能、教育及健康等方面的投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投资形式1.资本与资本形成的含义:2.资本形成的来源:储蓄是资本形成的源泉(①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②外国官方储蓄、国外私人储蓄)3.资本形成的方式:①政府财政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③企业的资本积累④外资利用4.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资本形成不仅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大推进理论)民族地区资本形成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原因:①储蓄水平低②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较弱人力资本指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工资和薪金决定机制进行间接市场定价的,由后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和劳动力就业信息收集与扩散等途径而获得的,能提高投资接受体的技能、学识、健康、道德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总和。人力资本是由后天通过耗费一定量的稀缺资源形成的,这种投资是为增加未来收益而进行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1.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①定义:人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包含两个因素:个人的寿命和健康状况、个人的生产能力和技能②特征:依附性、无形性、外部性、递增性2.人力资本投资于形成: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营养健康投资和教育投资①营养健康投资益处:改善健康状况,提供身体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对个人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技能;接受正规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并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增强;对研究开发投资可以通过外部的效果来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②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是教育投资:其回报率较高,而且越是贫困的国家,人力资本的社会收益率越高3.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要启示:同样数量的资金用于人力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用物资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根源是人力资本1.改变传统思想观念,重视人力资本投资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3.加快推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4.建立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市场,优化人力资本配置5.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和政策技术进步狭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而的革新和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目前国内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制度设计主要通过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开发区来完成国家的技术进步和赶超工作,政府通过政策等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的集聚来孵化高新企业和高新技术。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1.技术与技术进步的意义:(技术含义、技术进步含义、技术进步获得方式)①技术进步可以不断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和提高现代技术装备水平,使得各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提高②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使得投入生产中的原材料得以合理利用,生产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经济品③技术进步能不断开发出新材料和新能源,能导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④技术进步能促使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的提高,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进步能使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改善提高管理决策水平⑤技术进步还可以通过改变资本和劳动组合方式及程序来达到增加产出量的目的2.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①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其贡献率大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增加的贡献②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还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总体思路:一方面加强科技投入,科研基础建设和科技人力资源建设,从整体上提提高科技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增强民族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要把重点放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2.促进战略:引进战略、提升战略、参与战略、公关战略、引智战略3.基本原则:政策性、适用性、效益性、发展性、全面性、规范性4.实现途径:①政府扩大西部科技专项的设立范围,设立适合于西部特定地区的科技专项②民族地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引进外资,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重点领域和特色优势产业引进适用技术,大力消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再创新,以改变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③在有条件的地方帮助民族地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采用和推广新兴技术④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人员成长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抓紧时间培养一批既能在技术上拔尖,又能扎根本地的优秀人才队伍3、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1.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①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②生态环境脆弱区③难利用的土地面积广阔2.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①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②土地沙化日趋严重③水资源短缺④草地退化3.民族地区贫困与环境恶性循环:①贫困与环境紧密相连,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②解决贫困必须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才能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必须解决当地生计贫困问题,才能打破“贫困——环境”恶性循环③实现“环境改善——农民致富”的良性循环,是避免“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恶性循环再次出现的最终解决出路。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中的环境问题分析1.民族地区经济增长:①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增长迅速②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③与全国差距仍然存在2.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①民族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耗能高②民族地区单位产值排污量高3.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中的环境问题原因解析:①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②产业结构“输入”的后果(污染压力加大的表现)③政府部门的消极对待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①大型支柱产业重点集约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②鼓励发展污染小的轻工业③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实现环保制度的创新:①建立健全环境资源配置体系,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事业中②建立市场化的环保投融资体系,增加环保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③利用价格调控,引导居民消费导向3.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4.注重排污预防,加强排污监管5.配合主体功能区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策建议(1)总体上继续重点发展重工业,依靠老工业基地,改革现有产业结构,发展深加工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建立起来一批大型的重工业企业,是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奠基石,充分利用其所占据的资源优势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以重工业为龙头,更新设备,加快技术创新,同时拓展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业。发挥重工业的波及效应,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链,提升区域总体竞争力。西部民族地区不是孤立的区域,只有依托于现实所赋予的基础条件才能走自身发展的道路,与重工业发展相联系的产业链选择是民族地区的总体选择。(2)根据各民族聚居点的特点,实施保护性政策,保护当地民族居民价值取向的所认可的生产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多聚居在比较落后偏远的地方,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保存相当完整,当他们所面对工业化中所出现的各种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时,他们并不能很快适应,而且还可能排斥,所以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关注这一事实,要有步骤地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否定,针对那些适合当地民族生存的生产方式还要给予政策性保护。(3)培养区域发展增长极,点轴式发展,以点带面,促进城乡间协调发展西部地区中也有一部分中心省会城市经济基础较强,工业体系完整,人才结构合理,又有资源优势,可以将这部分城市作为区域发展中的增长极,实行多极化开发,分段与整合相结合的方法。把区域内各个板块的生产能力整合为区域竞争合力。大部分民族聚居地都是县级或县级以下的区域,要充分利用和周边城市的关系,利用城市的“扩散效应”,走产业链经济发展道路。(4)加强人才发展战略,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整体素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匮乏。在西部开发中首先要解决就是教育问题,要加强人才发展战略,普及中小学教育,培育民族地区各民族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民族间平等。(5)循环经济与粗放型经济并行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据此,必须认识到资源、环境固然是有限的,但用来治理污染的经济资源本身也是有限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多聚居于偏远地方,存在电脑科技等高新技术与刀耕火种相并存的状况,进行产业选择时,首先就要从当地人的生存状况出发,进行人福利最大化评价。在还在为满足生存与基本生活需要苦苦挣扎的地方发展粗放型经济也是可取的,而在已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地方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上述分析,民族地区适宜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在正确的民族观下指导选择的,只有符合该区域各民族的发展需求,实现其历史阶段作为民族中的基本元素“人”的福利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加入了人文理念的经济发展概念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针对西部地区中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多民族大杂居、少数民族小聚居的现实状况,引入正确的民族观,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4、特色经济战略我国特色经济存在各地盲目发展的问题,部分地区特色正在丧失。我国各地在加快发展经济的目标下,各地的特色经济发展出现了盲目竞争、跟风发展的问题。一是过度竞争,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促进我国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策略根据发展特色经济的因素,针对我国特色经济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策略。发展特色经济要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要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在全国重点培育若干特色产业群。特色产业群不但可以通过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或规模经济形成专业产业区,通过分工协作,提高生产率,来增强区域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特色产业群具有本地化的产业氛围,这也是其它地区难以模仿的。因此,地方特色产业群,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需要大力加以发展和提
本文标题:民族经济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4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