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第1部分国际贸易理论2主要理论模型主要理论贡献者关键假设决定贸易模式的因素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论亚当.斯密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5.不考虑需求生产技术绝对不同(绝对劳动生产率差)绝对优势论大卫.李嘉图生产技术相对不同(相对劳动生产率差)新古典贸易理论H-O模型赫克歇尔俄林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2.边际成本递增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资源禀赋不同特殊要素贸易模型保罗.萨缪尔森当代贸易理论模型规模经济贸易模型保罗.克鲁格曼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3.竞争的要素市场生产规模不同产品周期贸易模型雷蒙.弗农生产技术的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3第1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41.1重商主义“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恩格斯51.1.1背景知识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61.1.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71.1.3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8(1)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Stafford)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9(2)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Mun)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这就是晚期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精辟结论。101.1.4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111.2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亚当.斯密,1776121.2.1背景知识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AdamSmith(1723-1790)131.2.2基本概念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141.2.3基本观点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151.2.4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为了进一步理解“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16(1)模型的基本假设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假设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假设5: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假设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假设7:无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17(2)生产和贸易模式根据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18一个例子从表1.1可以看出英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量)为8(120/15),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为20(100/5);美国生产小麦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2和10,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小麦。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151205100美国1012010100表1-1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19从表1.2可以看出,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小麦的产出量仍是240,没有变化,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400,比分工前增加了200个单位。这说明,国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0020400美国2024000表1-2国际分工后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20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表1.3所示。与没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英国和美国各增加了100单位布的消费量。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得到了利益。小麦消费量布的消费量英国120200美国120200表1.3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21(3)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221.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71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DavidRicardo,1772-1823231.3.1基本概念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均产量)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人=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BAA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只有比较劣势。241.3.2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模型25(1)基本假设比较优势模型的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除了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别而不是绝对差别之外。26(2)生产和贸易模式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27一个例子从表1.4可以看出,中国在小麦和布上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中国在小麦上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4,而布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2,相比之下,中国布的绝对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小麦的绝对优势比布的绝对优势要大,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专门生产布,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美国10120121010010中国401203201005表1.4国际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28如果假定美国以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交换后两国布的消费水平比国际分工前都增加了50单位,小麦的产出水平和消费水平没有变化,由此可见,即使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双方仍然可以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获得利益。因此,不仅美、英等发达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自由贸易,美国和中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以开展自由贸易。小麦布美国120150中国120150表1.5国际贸易后各国产量分配29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之后,两国的总产出都会有所增加。增加情况如表1.6所示。进行国际分工后,世界布的产量由200增加到300,增加了100单位。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美国2024012000中国000603005表1.6国际分工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30(3)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311.3.3互惠贸易的交换比率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32(1)互惠贸易的交换比率国内商品的交换比率由两种商品之间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决定,比如在美国单位劳动投入的小麦(W)产量为12,单位劳动投入布(C)的产量是10,因此美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是:1W=5/6C(即相对价格),同理中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是:1W=5/3C。互惠的国际贸易的交换比率要在参加贸易的两个国家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之间,否则其中一国就会退出贸易。上例中美国和中国之间互惠贸易比率范围是:5/6C<1W<5/3C。33(2)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比较优势原理有一个不常见的例外,那就是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例如,如果中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7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