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必修3-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三单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情考点探究考情回顾题型年份及考卷考点2012年全国卷2011年全国卷群落的结构特征选择题2012年新课标、广东卷2011年安徽卷群落的演替非选择题2012年重庆、江苏卷2011年广东、海南卷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直击项目内容要求Ⅰ考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Ⅱ重难点种间关系以及群落演替1.(2012·全国卷,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高考回眸答案D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等条件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群落中的动物因受食物等因素影响,也具有分层现象;不同的动物,因食性不同分布于不同的树层中从而具有分层现象;乔木层的密集程度会影响树下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2012·新课标,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能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该动物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由坐标图知,在12月已无未成熟个体,说明从6月末开始已无新个体出生,由此可推断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项正确。天敌的迁入,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D项叙述不正确。3.(2012·广东高考,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抽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C解析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的调查研究实验,考查了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所以A错;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所以B错;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所以D错。4.(2011·安徽高考,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群落及群落演替的概念。岛屿形成后,群落由无到有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因此,B错误。基础梳理探究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内聚集在中各种生物的集合。2.特征:、优势种、、空间结构、生态位、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等。(1)丰富度:群落中的多少。(2)空间结构:指群落中各个分别占据。自主梳理时间一定区域种群丰富度种间关系演替物种种群不同的空间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1.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作为食物。(2)竞争:两种或两以上生物相互争夺和等。(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摄取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彼此。另一种生物资源空间体表或体内寄主有利2.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现象。①原因:的利用、等。②意义:a.提高群落利用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植物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和条件。分层阳光栖息条件和食物条件阳光栖息空间食物(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分布。光照强度盐碱度人与动物种群镶嵌三、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的推移,一个群落被代替的过程。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植被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②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阶段→阶段→阶段→阶段→阶段→森林阶段。时间另一个群落彻底消灭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或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土壤条件种子其他繁殖体速度方向1.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互动探究[提示]不是捕食,捕食必须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个体之间,而雌雄螳螂属同一物种。2.在光裸的岩地上,为什么地衣首先定居?3.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何影响?[提示]因为地衣植物可以分泌地衣酸,将岩石分解变成土壤,其它生物才能定居生存。[提示]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提示]不一定,还受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核心考点突破群落的结构要点归纳一、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1.概念关系2.种群与群落的比较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1)种群专指这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因此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的研究范围则是种间关系。(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二、群落的结构1.群落具有空间结构的原因:在群落中,由于各种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群落的水平结构(1)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例如,在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这些小型的植物组合就是小群落。(2)群落镶嵌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弱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例如,人为过度放牧、粗放开垦等能破坏地表的植被,增加地表的蒸发,加快土壤盐分向地表聚积的速率,导致地表土壤的含盐量逐渐增加,使一些耐盐碱植物生活良好,而其他植物逐渐死亡。3.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光照和食物等的影响,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1)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乔木层…………接受全光照藻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草本层…………仅利用1%~5%的光照苔藓地衣层……仅利用微弱的光照(2)但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拨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受温度的制约。(3)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地场所等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三、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寄生无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更得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竞争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1.同一物种之间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应叫种内斗争,因为捕食必须是两物种之间的关系。2.互利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互利共生是双方互利共生,寄生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感悟拓展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4.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现象,广义捕食主要指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草食动物的食草行为。而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生物(寄生者)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也叫寄主)的体表或体内吸取体液营养,寄生物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宿主。5.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而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之一。很明显,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1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典例导悟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a种群与b种群不可能为捕食关系,因为a种群的消长与b种群的消长无关,因此a、b两种群可能为竞争,也可能没有直接关系。另外从图中可直接判断出a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b种群增长曲线既不呈“S”型也不呈“J”型。答案C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两物种的关系。从曲线上看出,两曲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析曲线的每一个周期,发现总是N1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种群数量随之增长,说明N2以N1为食物。两种群若存在竞争关系,一种群的增长可导致另一种群的减少。两种群若存在共生关系,两曲线呈平行关系。群落的演替要点归纳1.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徒。(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为活动的干扰。2.群落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热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3.群落演替的特征(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4.演替类型比较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来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祼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5.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
本文标题:必修3-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07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