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第十四章-革命根据地教育
第十四章革命根据地教育1927年国共合作失败至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第一节“抗大”一、简介(一)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二)时间:1936年成立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至1945年第八期结束。二、方针坚持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便一定能够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解放的新中国。三、教学方针(一)启发式(二)研究式(三)实验式(四)“活”的考试第二节晏阳初平民教育晏阳初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与爱因斯坦齐名的中国人一、介绍1890年—1990年,又名兴复、遇春,四川巴中人。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1916年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192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保定地区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年创办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1950年移居美国。一生倡“识字、生计、文艺、卫生、公民”诸教育以治旧中国的“贫、愚、弱、私”四大痼疾。一、介绍1943年5月24日晚,美国纽约卡内基礼堂灯火辉煌,贵宾云集。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南美各国的几百所大学和高等学术机构发起的“全美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会”在这里举行。在这次大会主席台上,耶鲁大学校长安吉尔博士宣读了“为人类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的名单,他们是爱因斯坦、杜威……晏阳初。晏阳初是这十大伟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获得这一称号的理由是:“他将中国几千文字简化且容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前千万不识字的心智。又是他的人民的领导者:应用科学的方法,肥沃他们的土地,增加他们辛劳的果实。”二、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号召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字阳初,四川巴中县人,5岁起入私塾习《四书》,13岁到阆中县中国内地会创立的西学堂求学,17岁入美国美以美会在成都设立的华美高等学校肄业。23岁就读香港圣史梯芬孙书院深造,后又转入圣保罗书院。1916—1918在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18年从美国毕业后第二天,即受“基督教青年会战时工作会”派遣赴法国为在欧洲战场上的华工服务,开办了华工识字班,编写了《千字课》作为教材,创办《华工周报》,开始了他的平民教育。1920年7月获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20年8月回国,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平民教育科科长,先后主持了在长沙、烟台、嘉兴、杭州、武汉的平民教育试验。1925年8月与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促进会总会,任总干事。其后,领导了全国32个城市的平民教育活动。1929年举家迁居河北定县,全力投入定县的实验。1933年河北省县政研究院在定县成立,晏阳初任院长。1936年又在湖南、四川、广西推行平民教育或乡村教育实验。抗战时期在重庆创建乡村建设学院。1940年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并任院长。1943年5月,在纽约举行的“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会”上被推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伟大人”之一,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莱特劳伦斯等人齐名,是当时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东方人。1948年任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的中方委员。1950年定居美国,受聘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先后到菲律宾、印尼、墨西哥、黎巴嫩等数十个发展中国家访问、讲学。1967年任国际乡村改造学院首任院长。同年获菲律宾政府授予的最高平民奖章——金心勋章。1987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亲自为他颁发“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1985年和1987年应中国政府之邀两次回国访问,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90年在纽约逝世,享年100周岁。《华工周报》中国报刊史上最早的工人报刊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1923年8月26日在北京成立在平民教育中,他们发现了中国的“基本缺点”,就是“愚”、“穷”、“弱”、“私”四种。这四种缺点是有因果关系的,即愈愚愈穷,愈弱愈私。针对中国社会的这四种大病,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培养知识力,以救农民之“愚”,以“生计教育”培养生产力,以救农民之“穷”;以“卫生教育,’培植强健力,以救农民之“弱”;以“公民教育”培植团结力,以救农民之“私”。这四种教育,包括了平民生活的一切,他们相信,如果这四种教育办得好,社会便有了基础,即实现了他们在提出的“除文盲、作新民”的目标。
本文标题:第十四章-革命根据地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27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