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国自然地理专题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1~2题。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2.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A.①B.②C.③D.④4.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5~6题。5.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A.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乙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C.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D.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读我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回答7~8题。7.图示反映我国的资源问题是()A.耕地与水资源的配套失衡B.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C.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量少D.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8.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西气东输B.南方平整土地,北方节约用水C.南水北调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9.下列有关我国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平原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2%,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②黄土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③黄土高原北以古长城为界,南到秦岭,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海滨④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米左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读“我国某地理要素图”,回答10~11题。10.该图可能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B.温度带分布图C.干湿地区分布图D.日照时数分布图11.导致图中甲处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A.地形B.植被C.昼夜长短变化D.工程建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13.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A.地势较高B.纬度较高C.植被较少D.云量较少读我国南方某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图甲)及南方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图乙),回答14~15题。14.对图甲所示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量小,水能贫乏B.有很长的封冻期及凌汛现象C.多曲流、有冰期D.多支流、水量大15.图乙中①地区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的原因是()①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②该地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③此时受台风影响较小④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流量有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回答17~19题。17.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省以山脉为界B.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C.甲、乙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D.丙、丁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18.对在丙、丁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B.地表崎岖,谷深坡陡C.沟壑纵横,支离破碎D.平原为主,丘陵间杂19.在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①地形崎岖②泥石流③台风④寒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D.两地纬度差异大(2012·泰安模拟)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21~22题。2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①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②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③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④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010·全国卷Ⅰ)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23~24题。23.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4.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2010·四川高考)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25~26题。25.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26.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2012·苏北四市调研)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27~28题。27.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为()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28.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B.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C.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读图,回答29~30题。29.40千米地壳等厚度线与我国________北部大致一致()A.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1月0℃等温线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30.我国东北部的7月等温线与地壳等厚度线的吻合度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气温受海洋的影响,与海岸线基本平行B.地壳厚度越厚,气温越高C.地理上的巧合D.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气温受到地势高低的影响二、综合题3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材料二: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省(简称)境内。(2分)(2)简述黄河中游河段的水文特征。(4分)(3)试分析“旱腰带”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4分)(4)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3分)(5)黄河中游地区是“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长期以来,对河流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32.(18分)读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问题。(1)2012年3月21日,上海某游客乘飞机到九寨沟旅游,当飞机飞到10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2分)A.接近7时B.5时多C.不到5时D.7时多(2)云南具有“自然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两大区域优势,这种优势形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3)根据“十二五”规划,西部地区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西南地区有哪些特色优势产业。(4分)(4)云南是我国著名的甘蔗产区,试分析云南成为我国重要甘蔗产区的自然原因(4分)33.(13分)读我国南方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由材料看出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2)与山东省相比,海南岛更有利于蔬菜生产,其气候优势有哪些?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其冬季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4分)(3)近50年来洞庭湖与青海湖水面面积都在大幅度减小,分别说明其减小的人为原因。(4分)34.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8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1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5分)(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图8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判断的依据。(3分)(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2分)35.(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阅读材料(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________;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________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______________。(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中国自然地理专题测试题1.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小明考察的时间在8~10月,需带上羽毛服,说明此地夏季气温低。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太阳辐射强。因此小明考察地应为我国的青藏高原,A项正确。2.解析:选B。照片①显示的大熊猫生活于我国的四川,照片②中的动物是藏羚羊,是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动物,照片③反映的是我国蒙古族人经常从事的摔跤运动,照片④拍摄的是我国西北的荒漠景观。3-4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剖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盆地地形剖面图,①为山地、②为砂砾带、③为细土带、④是盆地内部。②③形成冲积扇,在冲积扇前缘③处,地下水丰富,易形成干旱区中的绿洲。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补给水源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流量大,径流年际变化小,水量向下游减少,甚至断流。答案:3.C4.D5-6题.解析: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为长江流域,从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从位置上来看,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小;丙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且气温偏高,不是山脉。答案:5.A6.C7-8题.解析:由图中所列省区的耕地比重与水资源比重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南方地区水多地少,而北方地区则是水少地多,明显的呈现出资源配置失衡特点,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答案:7.A8.C9.答案:D10-11题.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虽然属于识记内容,但也是考查对图中曲线的分析判断能力,图中甲处年等降水量线弯曲的原因是该地有祁连山脉,其对夏季风的阻挡,形成了地形雨,造成年等降水量线的弯曲。答案:10.C11.A12-13题.解析:我国南北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图中①为阴山,②为贺兰山,③为太行山,④为秦岭。乙地位于宁夏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高于降水稍多的黄土高原地区。答案:12.D13.D14.答案:D15.答案:B16解析:选C。题干反映的是我国东西跨经度大,会造成东、西地方时相差较大。A项主要与气候(降水)条件差异有关。B项与南北跨纬度大有关。D项与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29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