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老师讲语文-回延安-部编版
回延安贺敬之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高鸽学习目标1.反复朗诵课文,理解诗中的地域特点和民俗内涵,把握其特点和语言风格。2.赏析诗歌,体会诗中运用大量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并学习运用。3.感知本诗内容,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感情。如有意见或建议1049637793@qq.com我亲爱的党啊!请你相信——你曾经怎样地带领我走过来的,我仍会怎样地跟随你走向前去!——贺敬之《放声歌唱》贺敬之,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白毛女》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解放后贺敬之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诗歌创作在此时期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这些作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1935-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这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都在延安发生延安为我们留下一直影响着几代人的宝贵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56年3月贺敬之离开延安11年后又回到了延安饱含深情地,用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不朽的名篇《回延安》“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反复朗诵诗歌品味语言风格体会诗人情感羊羔糜子窑黍类柳林铺盏喘搂白羊肚毛巾畔眶pùdǔméiyáoshǔzhǎnchuǎnpànkuànɡɡāolǒu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起兴、比喻。写出了与亲人相见的喜悦激动表现了对母亲延安的思念歌颂了延安翻天覆地的变化赞美了延安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母亲延安、对党、对延安人民的眷恋、热爱之情民族的形式、时代的内容、人民的心声激动、喜悦——感激、怀念——真挚、兴奋——欣喜、歌颂——赞美、希望分节诵读诗歌选点品析诗句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重返延安,内心激动、喜悦动作描写拟人动作描写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比兴手法对党的养育培育之恩的感激对延安母亲的怀念典型景物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动作、语言描写陕北农家特色的事物渲染欢快气氛动作、语言描写老年、壮年、孩子们代代相传的延安精神比喻、夸张欢聚一堂热闹兴奋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夸张比喻排比拟人比喻歌颂延安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夸张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革命形势回顾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对母亲延安、对党、对延安人民的赞美、眷恋、热爱之情鉴赏点归纳1.比兴手法“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2.多种修辞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3.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等的运用4.鲜明的地方色彩(1)枣园、窑洞、宝塔山等地方特色景物(2)“莫要”“登时”“几回回”的方言运用(3)“信天游”的形式诗歌小结全诗紧扣题目,从“回”字落笔,循着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由初回延安—追忆延安—畅谈延安—参观延安—歌颂延安,结尾落笔于“再回延安”上,构思精巧,浑然天成。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赞美、眷恋之情。感谢聆听如有意见或建议1049637793@qq.com
本文标题:高老师讲语文-回延安-部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5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