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每周一练第五章三角形
数学第14周每周一练(第五章三角形自测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4、5、6;B.6、8、15;C.5、7、12;D.3、9、13。2.在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A.0°<α<180°B.60°<α<180°C.60°≤α<180°D.60°≤α<90°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有一个锐角和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腰长为xcm,则x的取值范围是()A.x<6B.6<x<12C.0<x<12D.x>125.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3∠A.则此三角形()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6.三角形内有一点,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这点是该三角形的()A.三条中线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交点C.三条高线交点D.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点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A.30°B.75°C.105°D.30°或75°8、如右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A.4个B.3个C.2个D.1个9、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一性质,其运用全等的方法是()A、SASB、ASAC、AASD、SSS10、如右图,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A=48°,则∠ADP等于()A.48°B.84°C.90°D.96°PEDCBA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如果△ABC中,两边a=7cm,b=3cm,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若周长为偶数,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12.过△ABC的顶点C作边AB的垂线将∠ACB分为20°和40°的两个角,那么∠A,∠B中较大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13、如图,△ABC中,AD⊥BC于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加条件_________________;若加条件∠B=∠C,则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判定。BACD14.在Rt△ABC中,锐角∠A的平分线与锐角∠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ADB=______°.15、△ABC中,AB=5,BC=3,则中线B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55分)16、(10分)如图,已知∠α、∠β和线段m。求作:△ABC,使∠A=∠α,∠B=∠β,AB=m。(不写作法,保留痕迹,要下结论)m17、(10分)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54°,求∠DAE的度数。EDCBA18、(10分)已知:A、C、D、B在同一直线上,AC=DB,AE=BF,∠E、∠F为直角。试说明:DE∥CF。ACDEBF19、(12分)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以AC和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M和△BCN,连结AN、BM,分别交CM、CN于点P、Q。①说明AN=BM;(6分)②在图中找出与上一问不同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全等的理由。(6分)20、(13分)阅读理解:初一(10)班同学为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方案:方案①:如图1,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方案②:如图2,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①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4分)(2)方案②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4分)(3)你还能利用全等三角形设计其它方案吗?请画出示意图并说明方案。(5分)图1图2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每周一练第五章三角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9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