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第五课——长江邹城市北宿煤矿学校李庆哲【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在全国的地位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2、看图说出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记住主要支流。3、读图说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4、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5、利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对长江的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长江的措施。【教学重点】长江概况和开发治理【教学难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思考、图导图练、边讲边练【教学过程】【引入】配画面播放《长江之歌》。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华夏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授课】我国有许多河流,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投影】“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表【问题】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结论】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活动】回忆思考(合作交流:互相提高,共同进步)回忆说出位居世界前四位的长河及所在的大洲。【投影】我国第一大河【投影】“长江流域水系图”【问题】长江发源于哪条山脉?注入哪个海洋?【活动1】回答并在黑板“长江流域”空白图上,填注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脉和注入海洋——东海。【讲解】长江的发源地是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海拔6621米,这里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雪山和冰川的滴滴融水,构成了华夏第一条大河的发源地,所以说:“你从雪山走来”;长江最终汇入了我国东部的四大临海之一——东海,所以说:“你向东海奔去”,可见,歌词的写作都是以科学为依据的。(出示动画演示投影,加深印象)【读图】“长江水系图”。【活动2】在“长江水系图”中,填注宜昌和湖口,并说出它们所在的省份。【讲解】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出示动画演示投影,加深印象)【活动3】读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图,说说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补充:横断山区、巫山)【读图】“长江水系图”。【活动4】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和湖泊,并绘在“长江水系图”空白图上。【结论】长江的主要支流有:(1)北部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2)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出示动画演示投影,加深印象)(3)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太湖。【读图】“长江水系图”。【活动5】找出长江流经的省区,把省区的名称填在图中,并在图中绘出长江干流。【结论】长江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出示动画演示投影,加深印象)【练习】同步学习P51第二小题【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我国第一条大河——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和地形区、主要支流、以及各河段的划分等概况。下面,我们来了解学习长江各河段的自然特征。【活动】1、读“长江干流剖面图”,观察讨论长江上游河段有何特征(落差)?水流怎样?水能?2、读“中游河段图”,观察讨论中游河段有何特征?3、读景观图,说说下游河段特征。【投影】出示上中下游景观图片,结论:上游:落差大,急流峡谷多,水能丰富中游:河道弯曲,支流、湖泊众多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慢,利于航行【练习】同步学习P51第一小题【小结】绘图:v+w,7大支流.湖泊.上中下游划分城市。(巩固)【过渡】长江航运十分便利,有“黄金水道”之称。【投影】黄金水道【活动】读“长江航道图”,完成课本P41三个问题。【讲解】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分列南北,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长江干流处四川宜宾以下即可通行轮船,支流可以通航的水道共有30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三分之二,货运量占60%,能实行江海联运。长江航运价值极大,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探究】读课本P42叶文字,结合课本景观图及“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水运发达的原因。【问题】长江同时阻断了我国南北交通,怎么趋利避害,开发利用好长江?【图片】长江大桥图片【结论】建桥梁,使“天堑变通途”。【材料】目前跨越长江干流的桥梁达36座,这些桥梁为南北交通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有些桥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型江轮的通行,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过渡】发展航运是对长江的开发利用,怎样进一步开发利用好长江?【投影】开发与治理【投影】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1、长江哪些河段航运不发达?为什么?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这些河段?【结论】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2、上游河段好开发利用吗?【讲解】上游河段自然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大,目前长江已经开发的水能仅占可开发总量的1/5,开发潜力很大。【投影】长江开发利用图片【探究】人们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长江?【过渡】长江具有航运、灌溉、水能之利,但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投影】长江水灾图片【合作交流】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如何对长江进行综合治理?阅读课本长江荆江河段综合治理示意图回答。图片示意。【讲解】各项治理工程中,最宜人注目的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投影】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图片强调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首要目标是防洪,兼有发电、航运、灌溉等多种功能。【练习】同步学习P55页,14、15小题。【小结】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黄金水道:航运价值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具有巨大的航运、灌溉和发电能力开发与治理:防灾减灾,综合治理。航运、灌溉、水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春雨的色彩》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二、幼儿情况分析: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三、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五、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七、学法: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八、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1、激发兴趣谈春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2、看春雨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3、欣赏散文诗(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5、经验总结: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本文标题:《长江》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4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