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摘要: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本文对我国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行政执行力政府公信力对策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第一次把“政府执行力”概念写进中央政府的正式文件中,它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综合治理的范畴。而在2006年9月份的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指出:“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执行力弱,政令不畅,有令难行,甚至有令不行,政策落实就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这充分说明了中央领导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问题的高度重视。当前,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一、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状分析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的能力和效能,是各级政府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规划计划、决策政令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其一,行政执行力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其二,它要求下级政府及官员真正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政府公信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了公众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信用指的是政府认真遵守并有效的履行法定职责及其对公众的承诺而赢得公众信任的状况。政府公信力是构成解释和促进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等现象的一个关键因素。正如孔子所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政府的公信力影响深远,只有一个诚信的政府,才是一个有效的、有权威、有能力的政府。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的各级政府建设在行政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有些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不信守承诺,公然违约(如肆意拖欠工程款),甚至还有些地方政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为了所谓的政绩,为了完成所谓的经济指标,伪造数字,欺骗群众等一系列行为,引发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降低了行政执行力的效力,严重的影响了各级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应有形象和威信,阻碍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和行政执行力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一些地方政府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政府职能尚未及时转变,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过多地充当了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忽视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深化改革涉及面较广,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对各级政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政府官员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三是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不能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致使有的地方政府缺乏权威性。由于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明确,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上述情况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而且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四是滥用权力,不作为或乱作为。有的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落实必然流于形式,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其主要表现是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地方保护,不顾大局;照抄照搬,唯上唯书;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等等。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意义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政府信用度和生命力的体现。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变量,良好的公信力有助于降低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是政务环境的核心,是有效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在山西省政府全体会议上指出:“没有执行力的政府,是软弱涣散、难有作为的政府;没有公信力的政府,是失去诚信、人民唾弃的政府;没有良好服务的政府,是不称职、不合格的政府。”这一富有深刻哲理和简洁明了的警句,道出了公信力和执行力对政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是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政府竭力追求的目标。随着世界范围的公共行政改革不断推进,改革都把提高行政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力求通过提高行政执行力有效解决政府效能问题,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解决政府诚信及与公民的关系问题。二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正确地运用行政权力,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就是要有效地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三是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是行政权力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政府效能的迫切要求。公众的信任是政府力量的源泉。政府的良性运作,有赖于政府和公众之间基于信任的相互合作。一个信用度高的政府,更能通畅行政,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制定的制度和政策更易于为公众认可和遵循,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的信用度和公信力。四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解决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自身存在问题,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的迫切需要。必须求真务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从根本上解决政令不通、执行不力的状况。三、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对策思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是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承担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坐言立行,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进行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强弱,则是党的执政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公信力就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和权威,执行力就是抓落实的能力。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历来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公信力弱的政府,不能取得公众的足够信任,必定有令难行,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弱的政府,一切规划和政策都难以落实,也就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转变行政观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保证。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二是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要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是激活政府执行力的源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促进政府信用建设,为社会信用建设起到表率作用。三是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优化工作流程。政府能否依法行政,是老百姓观察政府可信度的重要标准。不依法行政的政府是无公信力可言的。高效、规范的政府工作流程是提高政府执行水平的保证。组织结构、职责与权限的划分直接影响政府执行的力度。要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四是通过政务公开化、公正化、透明化,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大力推行公示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坚持高效便民,创新政务公开形式;坚持双向互动,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要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这是增强政府执行力的前提。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公示办法,对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政府与公众对政府有关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五是努力提高全体公务员的素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监督。要推行公共服务承诺制,建立政府信用评价机制,实施连续性的政府信用民意调查,将诚信记录作为公务员考核、任免的依据。加强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公务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强化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诚信道德意识,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大力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惩治和预防腐败,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行风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六是加强监督机制,推行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与问责。要建立健全纵横连锁的监督机制,加强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执纪、执法专门机构的监督,加强公众监督,防止政府执行不作为行为。问责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疏于管理和处置不当等从严执纪,实施问责和责任追究。问责制有利于提高机关干部的责任心,从而改善他们为公众服务的态度,提高他们为公众服务的质量。要提高政府执行力,就要重塑执行理念,重视执行效率,增加执行透明度,完善责任制度,强化执行监督等。政府执行力产生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有利于保证政府执行力,做好政府法制工作是基础,更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强有力措施保障。参考文献:[1]龚培兴,陈洪生.政府公信力:理念、行为与效率的研究视角.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3).[2]吴威威.良好的公信力:责任政府的必然追求.兰州学刊.2003(6).[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邹东升.政府诚信缺失与重建探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唐铁汉.努力提高行政执行力.中国行政管理.2007(10).[6]谢庆奎,陶庆.政府执行力探索.中国行政管理.2007(11).[7]颜晓峰.诚信与文明.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8]廖进,赵东荣.诚信与社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何显明.信用政府的逻辑.学林出版社
本文标题: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