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新西部NEWWEST2018年7月上旬刊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惠民生、增就业、扩消费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十二五”时期,青海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从1.66%上升到2.27%,文化及相关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87%。“十三五”开局之年,青海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6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48%,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青海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改革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为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连接内地、西亚地区的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刺激了青海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地各部门推进重点文化行业发展、发挥产业资金引导作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一)总体规模稳步扩大青海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29.4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63.77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从1.81%上升到2.48%。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热情持续活跃(见下图)。自2017年起,青海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五年注资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领域、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特色文化产品品牌、培育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等十个方面,并设立了总规模为20亿的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资金将主要投向青海省青海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潜力大、前景好。“十三五”时期,青海文化产业发展要从文化资源、文化人才、创新创意、政策保障、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发展进度;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上的决策部署上来,科学研判形势,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实施有效举措,全面推进任务落实,紧紧抓住重点,推动文化产业取得新突破;要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文丨甘晓莹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内工艺美术、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广电体育、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计划到2020年,青海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占青海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以上,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实现零突破,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超过100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青海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二)产业集聚效益初显近年来,青海省重点通过政策扶持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计划将在“十三五”期间打造河湟、热贡、三江源、青海湖以及昆仑文化在内的“一核五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截至目前,文化部门在青海共设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黄南藏族自治州)、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果洛藏族自治州)以及藏族文化(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保护实验区,使青海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居中国首位,并初步形成了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黄南州形成了唐卡、泥塑、堆绣、石雕等为主体的热贡文化产业集聚区,海南藏族自治州形成了藏绣、民族服饰为主体的文化西部报告丨TheReportofWesternChinaT资料来源:根据2011-2016年统计局数据整理青海省2011-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及占GDP比重3新西部NEWWEST2018年7月上旬刊TheReportofWesternChina丨西部报告T产业集聚区,海北藏族自治州形成了以门源百里花海、王洛宾音乐体验基地、达玉民俗村等为主题的环湖文化旅游集聚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形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昆仑文化、格萨尔文化和康巴文化产业集聚区。(三)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青海省成功举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协同发展论坛,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西藏6省(区)文化部门及重点文化企业负责人近150人参加论坛,专家、学者及相关负责人,从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产业融合与创新,推进业态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角度、多层级探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黄南藏族自治州有着“热贡艺术之乡”的美称,也是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文化遗产最为集中、文化旅游资源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也成为2017年青海省惟一入选的第一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黄南州政府完成《黄南州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试点工作推进顺利,协调省财政连续两年共安排1000万元试点经费,黄南州两次在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座谈会上交流发言,并获得文化部25万元的补助经费,黄南州也将在试点时间期限两年内通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通过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可持续和可促进推广的促进文化消费模式,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州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以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并带动旅游、住宿、交通等相关领域的消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的17个文化产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20多个亿,文化企业由最初的926户增加至现在的1591户,从业人员从3万人增加至4.4万人,部分文化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2016年,青海省藏区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15.4亿元,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长。(四)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近年来,文化产业走出去效果明显,省内文化企业参加深圳、北京等地文博会,文化产品销售实现增长,展品包括唐卡、堆绣、银铜器、掐丝画、绒毛画、藏绣、石艺画、陨石工艺品、藏黑陶、氆氇绣、桃花玉雕、盐雕、藏饰品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在展览会热销,推动文化产业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跨区域合作与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青海省已连续参加12届深圳文博会,共组织400余家(次)文化企业参展。通过文博会平台,不仅展示宣传了青海的特色文化产品,而且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据统计,近三年,累计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订货金额达6000余万元。尤其是2016年,编制了《青海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并通过搭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平台,鼓励文化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举办了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签约会,签订招商引资项目7个,签约金额7.33亿元,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组织参加文博会、“青洽会”、藏毯节藏文化艺术、文化产品交易会等展览,为文化企业搭建特色文化产品宣传推介、交流交易平台,文化产品已经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国内外客商和青海多家文化企业都建立了长期合作,产品还远销美国、瑞典、意大利、蒙古、印度等国家。(五)举办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举办2017青海文化旅游节特色文化产品展和首届青海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举办青海特色文化产品展,共展出特色文化产品精品500余件,内容囊括唐卡、藏绣、绒毛画、昆仑玉雕、金银铜器等40多种。展览精品之多、品种之全、层次之高为历年之最。整个展期,累计参观人数达到2万多人次。举办了首届青海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与相关部门共征集400余件作品报名参赛,经过初审、专家组初评、复评和组委会审定等程序,最终评出金奖4个、银奖8个、铜奖12个、优秀奖38个以及入围作品129个,有效激发了社会创意创新活力。通过积极宣传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和本土优秀创意设计人才与相关制造、推广企业对接,集中展示获奖作品,促进大赛成果转化落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激励青海文化产业企业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市场。(六)政策利好驱动发展2017年发布的“中国西部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榜单中,青海省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文化产业影响力指数、文化产业驱动力指数均排在西部省市前十位,其中文化产业驱动力指数跃居西部省份第二位,其次分别是内蒙古、陕西、广西。产业驱动力反映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体现了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度和力度。近三年贵南藏绣被列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4新西部NEWWEST2018年7月上旬刊来,随着青海省各地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文化产业驱动力指数在西部省市中一直占据前三的位置。2016年,青海首次召开全省文化产业促进大会,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给予财税、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2017年,青海省政府设立20亿元省级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文化产业,促进全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省文化新闻出版厅联合省委宣传部、财政厅、发改委等九部门举办了首届全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浓厚氛围。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青海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特点(一)文化法人单位平稳发展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亮点纷呈。在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持续发力下,青海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49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文化制造业增加3家,文化服务业增加1家。实现营业收入1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40.7%;营业利润达到5.69亿元。青海省限额以上文化企业快速成长,限额以下文化及其相关法人单位保持平稳发展,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在带动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在吸纳就业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文化融合发展成效显著青海省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5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8个。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青海省相关部门已经在全省79家3A级以上景区实现非遗、书籍、演艺的全覆盖,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在全省A级旅游景区中全面推广。各地相继开工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包括黄南热贡、格萨尔(果洛)、藏族文化(玉树)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等一大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项目,它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大美青海”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拉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另外,青海省连续举办了十五届环湖赛,以及“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等六大国际品牌赛事,使青海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体育的范畴,成为体育与文化、旅游、生态等紧密结合的产物;尤其是2016年环湖赛的现场观众接近320万人次,为西宁、天水、银川三个举办地城市相关行业带来1.82亿元的直接消费和接近4亿元的消费拉动,为三个举办地城市带来1.37亿元的体育产业直接消费,从而使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在融合发展中达到互促共赢,产生叠加放大效应,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互惠共赢。(三)文化产业六成行业收入增长2016年,青海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十大行业中,六成的行业收入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成倍增长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实现营业收入3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倍,其次分别是文化用品的生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7.20亿元,增长41.0%;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22亿元,增长27.5%。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工艺美术品生产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待激发。值得注意的是,以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呈现负增长的同时,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新兴行业也为负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初,全省文化企业达6090家,通过政府引导,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四)载体能级不断提升2017年,青海省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的25个重点项目,已有22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成功举办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青海香巴林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青海省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文化旅游企业。“十三五”以来,签订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11个,签约金额11.45亿元。先后实施了西宁城南文化产业聚集区、尖扎文化创意产业园、热贡艺术文化
本文标题: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57543 .html